張紅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情況:“學生好讀書卻不得要領,或只看熱鬧,或純為獵奇,讀書不少卻收效不大”。如何改善一一現象,現結合自己的工作談一點看法,與大家交流。
一、主要讀書方法
21世紀是信息飛速發展和快速傳遞的社會。面對琳瑯滿目的書籍報刊,人們既沒時間也完全沒有必要全部精讀細讀,而應依據書目和實際需要區別對待,有所選擇。
1、三讀法
⑴瀏覽性的泛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⑵探求性的速讀。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搜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閱讀的奧秘在于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閱讀的孩子每分鐘能讀200多個字,未受訓練的每分鐘只能讀八九十字。速讀能求得新知識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長,趕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⑶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復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2、“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
⑴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或愛,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號分別標示重點詞句、疑難困惑、偏差錯誤等。
⑵作批注。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可以品評遣詞造句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可以談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的聯想,還可以指評原文的紕漏等。
⑶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
⑷作卡片。為了便于記憶和積累,鼓勵學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⑸進行再創作。包括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形式。改寫又包括改人稱、改寫法、改體裁等。
以上“動筆墨”的方法,要根據學生年級不同,在要求上體現差異。低年級主要是圈點勾畫、作摘記、作卡片;中年級編提綱、作批注;高年級寫體會、再創作。
3、邊讀邊思考的方法
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應通過概括內容、復述原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段分層、理清文章條理等多種形式的專項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較、綜合、聯想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以讀促寫的境界。
二、“閱選方法指導課”的結構
1、專題閱讀方法指導
此環節是關鍵,教師要在“專題”上動腦筋,花功夫。指導內容要目標集中,每次只能教給學生一種閱讀方法甚至一種方法的一個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讀可以分為詞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個專題。指導方式要靈活多樣,可以讓學生結合個人讀書實踐,談做法、談體會,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師生總結出方法;可讓學生先閱讀嘗試,然后總結方法;也可以由教師運用實例進行專題講座。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要使學生真正認識某種閱讀方法的精髓,并通過閱讀實踐,切實掌握,以提高讀書的品味和質量。但本階段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15分鐘以內。
2、學生閱讀實踐
在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后,應安排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運用所學方法進行閱讀體驗。通過實踐,加深認識,鞏固所學,形成技能。為了便于訓練,學生閱讀的材料可以由教師統一發放或規定,可限制范圍。如指導了瀏覽性的泛讀方法后,可布置閱讀報紙或故事類書刊;指導了探求性的速讀方法后,可向學生提出一個思考性問題,讓學生閱讀與此相關的材料尋找答案;而指導了品味性的精讀方法后,就要引導學生欣賞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在學生閱讀期間,教師巡視,回答學生的質疑,發現問題隨時指導,尤其要注意幫助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倡導學生查用工具書,自行解決疑難問題。在閱讀一段時間后,允許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共同探討。
3、暢談收獲體會
要讓學生結合閱讀實踐體驗,談出自己是怎樣運用所學方法進行閱讀的,這樣閱讀的好處、收獲,以及在實踐中領悟出的新方法、發現的問題等。通過檢查學生對所學方法的運用情況,不僅利于教師掌握情況,及時調控矯正,還有利于學生間的啟迪、提高。
需要說明的是,一種方法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單靠一兩次的訓練是不能奏效的。因此,教師需引導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方法,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