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
不少語文教師說:“當語文教師太難了。”就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來說,也確實難,語文教師面臨著很多的困境。學生不愿意學,沒興趣學;學生不重視,覺得學也這樣,不學也這樣,耽誤時間,還不如學學數理化;學校也壓縮語文的教學時間,語文學習環境差。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語文教師就要努力抓好課堂上的40分鐘,因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幾個誤區
1.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主要是解決“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而近來都是討論“怎么教”的問題,很少討論“教什么”的問題。離開教學內容討論教學方法,其作用是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不能只在方法的層面尋求解決辦法,還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研究與探索。
2.語文教學目標不明確,主要存在三種不良傾向:一是目標泛化,語文課成了無所不包的文化課;二是目標狹隘化,語文教學等同于應試教學,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三是目標隨意化,拿到一篇課文,只是憑教師的主觀感受去教學,隨意確定教學目標,沒有一個基本的客觀的標準可言。
3.教學情境創設忽視了學科性的特點。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言素養,可以說,沒有抓住語言展開的教學就不算語文課,就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而在多媒體走進課堂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也喜歡用音樂、畫面等創設情境,點綴自己的課堂,追求所謂的“圖文并茂”,追求一種表面的浮華和喧鬧,而學生在熱鬧過后什么收獲都沒有。
4.教學方法和策略單一,閱讀上出現了“多練少讀”甚至“只練不讀”的情況。有些教師要求學生去讀了,但也是一種放羊式的閱讀。教師不能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品味。
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核心是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學生對娛樂消息、體壇消息等“課外”的東西往往了如指掌,說起來頭頭是道,即使是一目十行也是過目不忘,原因何在?恐怕就是一個人的興趣使然吧。他們是在極輕松,即毫無學習、背誦壓力的情況下掌握一切的。相比較而言,在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記住幾首詩或者幾句古文卻顯得那么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罢Z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課堂上的研討不同于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文學作品的主題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的欲望。教師把學生的社會經歷、生活體驗、所見所聞引入課堂,讓學生各抒己見,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就能真正體會到課堂是他們學習的樂園,從而學生就會真正地喜歡語文,喜歡上語文課,這樣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就高。
三、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種做法
1.精心備課,精選教學內容,整合教材資源。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要做到心中有學生,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和規律的探尋。因為適合學生的內容才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能進行知識的有效遷移。
2.要讓每一節課都變成精品課,打造生動、形象、精煉、幽默、富有啟發性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語文課堂不再枯燥。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要有直觀性和形象感,要富有情趣,要善于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風趣機敏的話。
3.重視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首先,問題要具有典型性。其次,問題要具有層次性。第三,問題要具有趣味性。第四,問題要具有創造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任務,適當地設計一些創造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深入思考,展開熱烈的討論,培養創造性思維。
4.努力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善于把教學過程創設成有利于學生進取并吸引學生興趣的情境,那么語文教學就會靈活、豐富起來,學生就會在自主中得到多元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