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娟
【內容摘要】語文新教材開辟了一個新的重要欄目——“綜合性學習”,它密切了語文課程與多個領域的聯系,彌補了分學科課程的缺陷,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小學語文課改實驗教材的特色和亮點。筆者在這一全新教學領域里,依托語文“綜合性學習”板塊,引領學生自主開展了豐富而有效的實踐活動。本文著重介紹筆者在教學人教版高年級段的部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指導、展示過程,并結合案例談談在教學中如何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科學實施教學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綜合性學習 研究方向 合作探究 策略 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作為課改中的全新教學領域,每位身臨其間的教師、學生都深深地被它的多彩、靈動所吸引,使每次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成為我們教學實踐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下面就談談我們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粗淺認識和體會。
一、自主探究,引領探尋
語文綜合性學習既要綜合語文學習各領域,如識字寫字、口語交際、閱讀、習作,又要綜合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進行跨學科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大綜合”單元里,除了學習的專題和必讀的閱讀材料要予以落實外,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步驟、學習成果的呈現等等也需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并根據學習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狀況選擇相應的方式、方法。
1.關注全體,資源共享
對于綜合性學習來說,學習成果是次要的,能讓全體學生參與全過程才是主要目的。學生雖然已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但是也有些策劃、組織能力較差或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更要培養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學會和小組伙伴準備、共享、分析、整理學習資源的能力。比如在開展《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綜合型學習過程中,筆者根據教學活動的建議、閱讀材料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細化了相應的教學流程,其次鼓勵學習小組內的同學要通過互相啟發,打開思路,寬范圍地選擇研究課題。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小組合作和自主探究是綜合性學習的基本學習方式,但是,僅有合作還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自主獨立的探究。比如在學習《走進信息世界》這一單元內容時,提出的任務是“感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體會給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影響。”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發現、合作、探究、感悟,動態地掌握了信息傳遞方式并學習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學習小組在歷時兩周內搜集、交流、資料,分類、篩選資料,討論形成自己小組的觀點,最后合作撰寫、修改完善交流研究報告。整個學習活動過程,有些活動是先小組合作再獨立探究,最后在有了個人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再搞小組合作,方式上既有文本、網絡資源查詢,又有實地的觀察與推理,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享受到了合作、探討、發現的樂趣。
二、定位方向,方法指導
凡事行前必先明其要義,方可得其要領,行其規范,終其目標。綜合性學習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為主要目標,注重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養,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叩開詩歌的大門》時,為了確定這一單元研究的定位問題,要進行細致的梳理。在第一板塊“詩海拾貝”環節中,筆者將活動目標定位在了解詩歌的起源,掌握搜集、整理詩歌的途徑和方法和學習利用閱讀材料進行賞析。之后,帶領學生對導語部分的活動建議進行認真地研讀,了解搜集詩歌的途徑方法,再以六則閱讀材料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感受、理解自己感興趣的詩歌的意思和作者想要表達出的思想境界,最后交流賞析的結果,為發揮學生的潛能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三、調控策略,巧點妙引
在新課程語文教學中,有輕視綜合性學習的傾向。有的教師只是泛泛提出要求,讓學生隨意開展活動,有的教師沒有認真研究,常常棄之不顧,草草收場。筆者認為,綜合性學習的設計、開展是和課文教學同等重要的,在精心安排組織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得到的是語文能力的歷練,人文素養、綜合素養的整體提高,所以教師要在組織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策略上表現它特殊的要求。
1.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在課堂呈現方式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指導課一般采用確定主題、擬定計劃、展示計劃、師生評價的流程。筆者在設計“詩海拾貝”這一板塊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指導課時,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情況,便以閱讀材料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著重理解了六首詩歌的意思和詩歌的意境,教學流程調整為:閱讀材料、探究方法、賞析交流、師生評價。從教學實踐的效果來看,學生經歷了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獨特魅力。
2.形式多樣,注重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