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梅
【內容摘要】認知語法中的突顯主要指在觀察實體和場景時最能成為注意焦點的部分,根據這一認知框架,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相同的基本概念內容的意義在于突顯不同的圖像。這種方法對英語句式有解釋力,因此該理論應用于高中英語句法教學不失為一種新的嘗試。
【關鍵詞】高中英語句法 認知語法 突顯性
認知語法認為,語言是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語言的意義是通過語言形式表現出來的,談論語言的意義就必須掌握語言的形式。認知語法從認知的角度解釋語法,讓學習者認識到語法規則形成背后的認知機制,并理解語言形式與意義之間的對應規律。
圖像背景理論是認知語法的理論之一,突顯性是這一理論的重要觀點。突顯原則的基礎是人們有確定注意力方向和焦點的認知能力。在認知語言學分析中,圖像背景是認知運作和語義結構重要的基本特征。圖像即所要描寫的對象,背景是其環境。突顯即是注意的焦點不同,它可以決定對圖像的選擇。依照突顯的側面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意象。
在認知語言學中,句法結構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講話者對某種情景進行概念化過程的反映,而這個概念化過程是受注意原則制約的。在高中英語句法教學中,教師利用認知語法的突顯性,能較為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句子的特征,更快更好地掌握語法知識。
1.主動句(主語的突顯)
例一:1a.Two men slowly opened the door and walked in.
1b.The door slowly opened and two men walked in.
1a和1b真值條件是相等的,但它們所反映出的相對突顯度有很大差異。1a句突顯主語two men,表達的是兩個人從門外開了門,然后走進去了。1b句突顯the door,表達門是從屋內打開的,兩個人走進來了。前者是從外部的視角看待事件的發生,后者是從內部的視角看待事件的發生。因而,在理解時才有“進去”和“進來”的差異。該例中,涉及的主要語法問題是open的及物與不及物的轉換問題,轉換以后它們的語義差別,以及帶來的句法上的變化。1a和1b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識解過程中的視角變換。學生了解了這樣的語義差別以后,不但理解了open的句法變化,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什么情況下去使用它的不同形式。
2.被動句(主語的突顯)
例二:2a. May remembered Marcher very much as he remembered her.
2b. May remembered Marcher very much as she was remembered.
主被動句中的主語選擇是由注意的焦點來決定的。2a,2b描述語態方面的顯著性差異。在這兩種情況中,不管是哪種語義作用,突顯集中于主語。因此,主動句2a突顯了實施者;被動句2b突顯了受事者。由語態變體引起的視角差異依賴句子關系(如:主語/賓語定位)而非語義作用。這是一個有趣的結論因為它提出盡管主被動句式的真值條件對等,但這樣的句式的確產生了不同的識解。
3.倒裝句(狀語的突顯)
例三:3a. Out rushed a cat from behind the door.
3b. On the playground was running a group of children.
3a句和3b句的狀語out和on the playground置于句首,具有焦點突顯的作用。兩句的狀語場景是將注意力引向已知的場景以便引進一個新的參與者。倒裝句式也是人類思維中倒裝觀念體現在語言表達層面的一種基本語法范疇。因此,焦點圖像突顯功能可以較好闡釋英語倒裝句。
4.復合句(主句突顯)
例四:4a. When Tom was paying his bill, Peter came up behind him.
4b. Tom was paying his bill when Peter came up behind him.
主句往往作為圖像而突顯,從句為圖像提供背景。4a句中Peter's coming up為圖像突顯出來,Tom's paying his bill為背景。持續的、未完成的事件或狀態paying為瞬間的、完成的事件或狀態came的參照背景。4b句中描述了同一場景中,應不同的突顯,其識解不同。Tom's paying his bill作為圖像突顯,Peter's coming up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