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俞辰 于璐瑤
摘 要 “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在初步探索階段中存在一些制約其發展的因素。本文在界定雙語教學內涵的基礎上,探討了“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中在師資、學生、教材、評價考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提高雙語教學質量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教學質量 雙語教學模式 雙語教材評價體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與國際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貿易越來越頻繁,國際貿易持續發展。同時,國外的企業紛紛進駐中國市場,一方面給中國的企業帶來了先進的管理與經營的經驗,另一方面則增加了中國企業的競爭,使得中國企業面臨著極大的競爭壓力。因此了解現代的經濟學知識,了解經濟動態以及各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以理論來指導具體國際貿易過程中的實踐是至關重要的?!皣H經濟學”是用于高等學校經濟類專業教學的一本專業教材,主要研究了新經濟條件下各國的經濟活動。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國際經濟學”的雙語教學,因為對于這樣一本綜合性的經濟類教材,使用雙語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們真正了解國外的相關方面的理論與研究,通過雙語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將國外的這些理念、內容引入到課堂中來,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1 雙語教學內涵的界定
Bilingual是雙語的英文名稱,這個概念在《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做了詳細的定義,所謂的雙語教學指的是課程老師利用第二語言或者是外語進行教學的一種模式。雙語教學的模式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教學理念、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模式有多種形式,如浸入型雙語教學、保持型雙語教學和過渡型雙語教學?!蛾P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規定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在3年內用英語講授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的比例達到10%。
透視“雙語教學”的內涵,我們可以發現,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在進行除外語學科以外的其他知識性學科教學時利用一門外語作為課堂用語而進行教學的一種模式,目前絕大部分是以英語作為主要課堂用語。其要求在知識講解過程中能正確流利地使用英語,但為避免學生由于語言滯后所帶來的思維障礙,其又不絕對的排除使用漢語。
2 “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國際經濟學”屬于外向型課程,其開展雙語教學具有天然的必要性。
首先,通過雙語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經濟學的知識和內容。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比中國要早,相關理論的研究也比中國要豐富、深入,因此對這些原版的文獻進行講授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掌握更加準確的經濟學方面的原理。由于很多的文獻或者是論文都是采用英語語言,所以利用雙語進行教學史很有必要的。中國的教材和原版教材在體系結構、編寫思想、習題配置、內容取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樣的差異性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學習和思考所學理論知識,有助于加強對所學知識和理論的理解。
其次,是經濟學的研究與教學進行國際對接與合作的需要。開展“雙語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專業的學術知識、獲取外文文獻資料進行國際學術討論,從而培養良好的學術習慣。
3 “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素質。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相對于其他專業的學生而言英語程度相對較好。但大多學生從小適應我國中重語法而輕聽說,重考試而輕實踐的英語學習模式,因而普遍存在國際經濟專業詞匯理解模糊、閱讀障礙、理解混亂、無法舉一反三進而應用于實踐的問題。以至于“國際經濟學”這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效果較難顯現。
(2)師資能力。當然“國際經濟學”的雙語教學效果如何,首先取決于授課老師的能力。而其能力主要表現在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功底和良好的英語表達兩個方面。但現實中這兩種素質均具備的教師少而又少,這就使該門課程雙語教學的師資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3)教材選用。選用合適的教材對“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國際貿易或國際商務專業多選用的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原版引進的保羅·克魯格曼和多米尼克.薩爾瓦多主編的國際經濟學教材,其在世界經濟學范圍內的權威性和系統性毋庸置疑。但這兩本教材存在幾點共同的問題:首先邏輯思維方式與我國傳統教材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在前期理解和后期復習過程中均出現障礙;其次案例多選自北美國家,與中國的經濟實踐無法對接。
4 提高“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質量的對策
(1)重視雙語教學,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語言能力。要想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首先要轉變觀念,高校的管理者應該重視經濟學專業教材的雙語教學,并在校內甚至是國內推廣這種教學模式。其次,要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教師是關鍵,因此對教師的要求也會相應的提高,不光要具備經濟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較高的外語能力尤其是英語能力,可以用英語進行課程的教授與講解。所以高校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教師的雙語能力,提高教師的雙語水平,這樣才可以推動雙語教學的實施。還要加強各個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與國外的高校,要定期聘請專業的經濟學專家到校內進行講授,一方面可以讓教師們學習經驗,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國外的先進的經濟學理論,提高學生們的專業水平。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推動高校的雙語教學的發展。
(2)選擇適合中國學生的雙語教材。目前中國的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原版教材,采用原版教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們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可以了解更多的經濟學理論。但是如果直接使用雙語原版教材,而不考慮中國學生的外語能力、接受水平、理解能力的話,很容易會產生負面的效果。所以可以選擇適合中國學生的雙語教材,或者可以對原版教材進行一定的調整,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但是要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對于一些經濟學原理可以結合中國的一些案例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將理論用于實踐當中,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
(3)保證授課課時,提高教學效果。由于采用的是雙語教學的模式,學生在理解上要比傳統的母語模式的難度有所增加,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進行反復的講解,使學生真正了解教學的內容。同時由于是教學方法發生了改變,在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時候,相應的考核方式也會發生變化,變得更加復雜,要根據具體情況實施。所以對于教師來說一定要保證教學的課時,保證教學效果,不可以圖快,要確保教學質量和數量。
(4)采用科學的雙語教學方式。雙語教學模式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課老師來說都具有一定的挑戰,需要雙方的語言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同時還要求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因此在具體的實踐中一定要找到科學的教學方式,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在運用雙語模式講授“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的時候可以分三個階段,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講授。首先第一階段,可以主要通過母語進行經濟學基礎理論的講授,用母語來幫助理解概念,進行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但是要滲透專業英語詞匯,將專業概念、理論模型、公式等用英語進行表達,同時可以增加英語的解釋;其次第二階段,這一階段是雙語模式的過渡,主要是對國際貿易政策的講授,采用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進行課程的講授,讓學生更好理解國外的貿易政策,保證知識講授的精確性;最后是第三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對國際收支平衡內容的講授,學生們通過之前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專業的經濟學概念和詞匯,這個階段教師就可以交替使用漢語和英語來進行教學了,或者只采用英語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5)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第一,由于雙語教學的特殊性,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教學的節奏和進度。因為中國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比較低,并且雙語教學模式對于他們來說比較陌生,因此在用英語教學的時候要保證教學的質量,不可以追求教學進度,要確保學生可以理解。第二,在進行教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必完全按照課本的順序進行課程的教授,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能力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當處于初級階段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隨著水平的提高,接受能力的增強逐步加大教學內容的難度。第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擇教學的方式,運用教學設施,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通過直觀的幻燈片讓學生們了解課程的內容,同時還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同時在教學的而過程中要運用具體的事例來對經濟學原理進行闡述,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等于是將理論用于實踐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
(6)建立教學評價體系。為了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可以對雙語教學進行有效的評價,包括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的評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更好地推動雙語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應用,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要不斷發現并解決。
5 結束語
“國際經濟學”作為一門雙語課程教學,不管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和考驗。通過對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不斷改進和更深一步的探索來實現雙語教學的效果能夠達到或者超過傳統教學的效果。高校在設置雙語教學課程時需要對開展教學的成熟性和可行性上做好充分的考慮,以便于在專業技術水平和英語應用能力方面使學生得到應有的提高,實現培育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經貿人才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麗娟.我國高等院校雙語教學師資建設問題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265-267.
[2] 王威,朱廣華.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實踐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1.13(3):134-137.
[3] 王秀敏,洪波,肖英.高校雙語教學方法與策略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2010(31):37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