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供給側是指生產領域的產品供給,廣義的也包括服務領域的服務供給。高校圖書館是服務于廣大師生讀者的地方,是針對特定目標群體提供公共服務的場所。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思想,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供給側;思考
供給側改革是當前的熱點話題,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黨中央及時調整經濟改革方向,從“需求側”管理為主過渡到聚焦“供給側”改革,是必要的、及時的。這給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有新的思路。作為傳授知識、輸出人才的供給方,如何適應時代潮流,如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如何將科技知識有效地轉換為生產力,高校理應有所擔當和作為。結合學校的探索與實踐,就是要切實用好創新、改革和開放三大動力源,引領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的結構性改革:積極營造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外部環境,培養創新人才,引導學科創業,打造上市公司;加快以市場為導向的學科專業調整和職稱評聘改革,面向需求,改革供給結構,改善培養條件;開放辦學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拓展需求,面向世界,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作為高校服務部門的圖書館,教育部于2015年12月31日印發了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規程》明確詮釋了高校圖書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也對圖書館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圖書館發展目標的制定和服務策略的確立指明了方向,因此,高校圖書館同樣存在供給側改革。
1 供給側改革去庫存對于高校圖書館的思考
去庫存的目的加強中高端產品和優質服務供給,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高校圖書館的庫存就是指低利用率低下的資源和“僵尸資源”。因此,首先在新書采購過程中要做好調研工作,確保入庫的圖書資源是讀者需求的,是受讀者歡迎的,既可以讓圖書經費真正利用起來,也不會增加新的庫存。其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是存藏,不存在去庫存的問題。 但長期不受讀者歡迎或讀者查找途徑不暢通的圖書資源,就會擠占讀者的目的資源的存放空間,這部分“僵尸資源”就是低效的。要解決此問題需要我們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下通過多種途徑宣傳、推介以、以及將“僵尸資源”轉入密集書庫存放,以節省圖書館的存放空間。
2 供給側改革降成本對于高校圖書館的思考
降成本對于高校圖書館,一個是設備與圖書資源的購買和維護成本,另一個就是人力資源成本。通過圖書采購及圖書設備的招標競價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采購成本,通過招聘勤工儉學的在校生可以降低人力資源出版。
3 供給側改革對高校圖書館短板問題的思考
(一)人力資源素質的問題:高校圖書館館員綜合素質不高。 學科館員要熟練操作計算機,了解和熟悉本學科國內外專業數據庫的原理、結構、連接和組合組配防范,對電子文獻、網絡文獻、印刷型文獻、微縮和多媒體文獻的檢索工具、方法要胸中有數,并要有立體的、網絡化的檢索概念和思維定式,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具備這樣的復合型人才。但目前一般高校圖書館具備復合型人才的條件的為數不,必須針對圖書館對于人才的需求,努力引進合格的“學科館員”,或是在館內選拔一批有潛力的年輕人,朝“學科館員”的方向培養。
(二)數據庫建設的問題:目前各高校經費都比較緊張,用于每年購買的數據庫較少,這會嚴重影響廣大師生對于數據庫的使用需求,特別是針對各個專業的專業數據庫、以及特色數據庫,都嚴重缺乏。因此需要學校統籌安排,增加對圖書館數據庫采購方面的經費投入;同時圖書館內部也應根據自身實際,不斷充實各種館藏資料,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數據庫。
(三)信息化建設的問題。 信息化是整個社會的一個趨勢,高校圖書館在信息化的浪潮下,起步稍慢。 高校圖書館,仍被困于年生均 3 冊新書的緊箍咒里,疲于應付。 因此信息化建設要作為學校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來考慮和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社會適應發展的需要。
4 供給側改革促“高校圖書館+”的構建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學習中心、文化中心、知識中心。只有圖書館不斷改革、不斷積累,文化氛圍濃厚,高校才會不斷強大。本文期望通過“去、降、補”這一系列的舉措,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融入高校圖書館形成“高校圖書館+”新的模式,使圖書館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研習討論、社會交往、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五大空間,圖書館才能不斷強大起來,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與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廣大師生不斷提高的服務需求。
參考文獻
[1]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圖書館五大空間信息空間建設,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6 年第 1期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高校圖書館的啟示,中外交流,2016[1]
[3]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
作者簡介
曾朝慶(1965-),女,四川省自貢市人,工作單位:攀枝花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