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宗華
摘 要:伴隨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才市場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當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管理型人才。因此,許多高職院校也逐漸將經濟管理專業列為重點學科,并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內容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進而培養出專業知識更為豐富、實踐技能更加熟練的綜合型人才。本文就針對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巨大的挑戰,國內外經濟市場的復雜化以及信息量的增多,要求從事經濟管理崗位的人員必須具備更高的專業素質和技能。但是,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大多數企業的經濟管理型人才都非常缺乏,而且優秀的管理人才更是寥寥無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校教育的問題,許多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大學里學到的實用性知識非常有限,尤其是在一些高職院校內,這就導致他們的綜合能力偏低。近年來,盡管諸多高職院校都開始對經濟管理專業教學進行了改革,但整體狀況依然不容樂觀,相關人員必須進一步思考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法。
1 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與目標
從專業性質上看,高職院校的經濟管理專業屬于應用型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以實際應用技能訓練為中心,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其人才培養方向、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由于高職教育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較晚,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對教學的中心目標把握不夠準確。所以,在教學改革中首先就必須糾正教師的一些錯誤觀念,明確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在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應狠抓課程改革和教學方法改革模塊,培養會管理、善經營的技能型人才,進而滿足社會相關崗位的需求,這才是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最根本目標。
2 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手段落后
教學手段落后,是制約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該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很少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信息化、數字化的社會,大量的信息都是通過網絡這一媒介來傳播,社會生活離不開網絡,高職教育自然也不應脫離網絡,因為只有在網上廣泛搜羅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才能真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然而,一些高職院校由于教學資金的缺乏,在課堂上很少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導致書本上一些專業案例的分析得不到充分的詮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自然也不會很到位。第二是諸多高職院校都缺乏經濟管理專業實訓基地,對于高職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實踐技能遠比書本知識重要得多,而實踐教學又遠比課堂教學復雜得多,再加上學校對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資金的投入較少,導致許多高職院校的經濟管理實訓基地數量少、配套設施不足,對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造成了嚴重阻礙。
(二)實踐教學尚未與社會企業接軌
目前,我國的許多大專院校都與社會企業簽訂了一系列合同,尤其是在學生實習方面,這一方面對學校的實踐教學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未來事業的發展。高職院校雖然與大專院校具有一定的差異,但在人才培養方向上卻大同小異,要想真正培養出實用型的專業人才,高職院校也必須走上與社會企業接軌的道路。然而,從目前的改革形勢來看,不少高職院校并未實現校企合作。從企業方面來看,他們不愿意與高職院校合作的原因,主要在于找不到與學校的利益共同點、不明白經濟管理類學生實訓的意義等;從學校方面來看,許多高職院校對社會企業的認可度偏低、認為校企合作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項目而已。正是由于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高職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根本無法與社會接軌。
(三)缺乏完善的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標準
諸多高職院校在對經濟管理專業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往往偏重于喊口號,將重視技能培訓、立足社會需求等掛在嘴邊,但在實際行動上卻嚴重滯后。雖然實踐課程數量、課時都有所增加,但這并不代表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因為許多教師對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也只是照葫蘆畫瓢,結果可想而知。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高職院校沒有制定一個完善的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標準。
3 提升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質量的策略
(一)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針對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在教學手段上的落后,應將改革的重點放在改進教學手段上,盡量實現現代化教學在全校的普及。首先,學校應加大對現代化教學課堂建設資金的投入,使每個教室都具備電腦、投影儀等基本的配套設施。其次,教師應當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學習和改進現代化教學技能,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老教師,他們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對電腦的運用不熟練,有的甚至排斥,這就需要學校做好相關的思想宣傳工作。最后,在教學形式上,教師應當將“傳統”與“現代”適當融合,不能完全依賴ppt課件。
(二)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
由于缺乏與社會企業的合作,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實踐技能偏低,在進入社會之后不能滿足崗位需求。因此,在教學改革中必須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學校必須摒棄對社會企業的成見,提升對他們的認可度,為學生找到專業對口的實習崗位。另一方面,企業應當重視與高職院校的合作,善于發現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潛在價值,并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進而培養和留住更多的人才。
(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標準
為了避免在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出現只喊口號、而忽略實際行動的問題,必須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標準,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將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列入標準條例之中。同時,還必須將課程體系的改革作為重點,只有創建綜合型、實踐型的課程體系,才能最終實現高職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4 結語
總之,經濟管理專業作為高職院校的重要專業之一,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目前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問題,并探索正確的解決方案,才能翻開高職教育嶄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張永良,陳可安,張學琴等.高職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23(2):23-25.
[2]孫雪峰.談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2008,10(9):46-47,112.
[3]孫旻.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金田,2011,(7):16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