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柱
摘 要: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于我們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要積極把握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新問題、新方向,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引導工作。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遠,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全社會都應該積極關注,形成很好的社會氛圍,使祖國的未來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中學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發展,本文對新形勢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形勢;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為適應當今社會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而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環節。由于中學生身心尚未完全發育成熟,認知能力和正確判斷能力比較容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如果不在這個時候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讓中學生誤入歧途。因此,只有在中學生人生道德觀形成的雛形時期開展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當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找尋有效方法,才能使中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1 樹立“全員育人、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學校是全員育人的主要陣地,學校黨政干部、教師、班主任等皆是育人主體。要做到真正把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和滲透于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的各個環節,要在全面發展的視野下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通過學校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運用綜合教育手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
1、樹立尊重學生主體性的育人觀念。凸顯能力培養目標,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科學發展觀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就是以學生為本,就是在學習上尊重學生的思想與個性差異,激發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關注點;生活上關心學生,服務學生,重視學生的內心需要,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情感上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以誠摯的感情感染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堅持完善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積極開展和推進“三育人”工作。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是學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是全員育人的客觀要求。三者之間密不可分。首先,樹立“把課講得好聽”的教書育人觀。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書育人既要不斷提高學生的智育水平,又要始終以德育為核心;在實際工作中既堅持教書育人工作的理論性、知識性,又堅持教書育人工作的科學性、藝術性。其次,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管理育人觀。管理就是服務,學院的管理者放棄官本位走向學生本位,注意對學生自身活力的激發,牢記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宗旨,樹立服務學生的意識,自覺聯系學生、關心學生,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再次,樹立“服務是美麗的”服務育人觀。學校的教職工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感、使命感及為學生服務的榮譽感。有強烈的事業心、較高的道德品質、優質的服務態度。
2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中學生求知欲較強,生性好動。因此,要選擇適合于他們年齡特征的方式方法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求創新、多樣、寓教于樂,這樣做就會使中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在開放的心態中得到有益的鍛煉,取得良好的效果。
1、借助計算機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網站,以及開發和運用其他網站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以形成全方位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開展網上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可以邀請專家開辦網上講座,就青少年及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進行互動式交流,利用網絡解答問題。采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利用QQ 群、博客、手機短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極具美感、且溝通便捷、形式而生動的網絡教育平臺,是更能夠引起學生廣泛關注、積極參與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載體。
2、把心理學理論及其技術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心理學理論和知識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據人們的思想活動規律進行的,而人們的思想活動規律受制于心理活動規律。運用心理學理論和知識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增加教育的科學含量,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
運用心理學知識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運用心理學知識對被教育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點進行研究,可以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思想狀況,及時抓住其思想和行為的苗頭,這有助于我們增強思想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把工作做在前頭;我們在做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知識,對被教育者心理活動規律進行探討和分析,可以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控制和引導其行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我們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廣運用心理學中的心理引導、心理相容、心理共振,以及心理趨同等一系列心理原則和心理方法,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大有幫助的。
3、用新的教育內容和形式來充實傳統的教育方法。運用靈活多樣對問題進行探討的方式進行教育。在當代社會,大力采用引導式方法十分必要,這種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平等、友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者通過生動、淺顯的實例,向學生講清道理,從而使受學生易于接受。如可以結合“清明掃墓”等場合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結合司法機關聯系的一些“勞教人員”現身說法進行普法教育等。同時,要通過主題實踐活動等形式,讓學生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參加者,使學生在活動中,開發智力,提高能力,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3 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學校是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才能更行之有效地對中學生開展系統教育。要正確處理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的兩者關系。通過家?;ピL、建立家庭教育指導師隊伍、成立校外教育基地等形式豐富教育內容。學校要構筑覆蓋全校、延伸課外的立體思想動態網絡預警體系,定期對學生進行普查,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家庭要加強素質教育,為孩子們樹立表率;社會要建立起健康綠色網絡,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重點要加強網絡教育,完善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相關機制,占領網絡教育主陣地。
總之,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于我們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要積極把握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新問題、新方向,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引導工作。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遠,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程,全社會都應該積極關注,形成很好的社會氛圍,使祖國的未來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胡培培,楊紹安,《淺談我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面臨的問題》[J]. 科教文匯( 中旬刊) ,2011,( 02)
[2]顧暢,《當代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 學生教育,2012,( 09) .
[3]郭曉利,《數據結構課程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J].2009(5)
[4]方國才,《挑戰與對策:信息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J].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