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盈
摘 要 對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有一定的體會,結合筆者精心準備一節復習課“健康的生活”的設計、實施及反思過程,提出一些基于電子書包的初中生物"翻轉課堂"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 電子書包 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1 電子書包支持下的專題復習“健康地生活”設計實施過程
1.1 初次教學設計
(1) 學習目標:描述傳染病的特點,認識病原體;列舉常見的傳染病,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重點: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和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難點: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2) 課前預習:傳染病和免疫2個學習資料包。同時教師提出2個問題:你能把常見的疾病分成傳染病和非傳染病嗎?請舉例說明。你能分辨出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嗎?比如皮膚、打疫苗分別屬于哪種免疫?”而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特別是:“特異性免疫:后天才有的,只能對一種病毒起作用”;“特異性免疫是特別針對一種病毒的,非特異性免疫是沒有針對某種病毒的”;“特異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對多數病原體都起作用。非特異性免疫是先天的,一種抗體只對一種抗原起作用”;“特異性免疫:后天形成的,只對一種抗原起作用”;“非特異性免疫:生來就有的,如血清”等。各種答案顯示出學生對病毒、病原體、抗原、抗體、血清概念的理解混淆。
(3) 課堂練習:
①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從傳染病的起因看,流感病毒屬于 ,而患者屬于 ,多數民眾對此缺乏免疫力,屬于 。
② 該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給預防工作帶來許多困難。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看,對患者及時隔離治療,這屬于 ;對公共場所進行嚴格消毒,這屬于 。
③ 從免疫角度講,注射流感疫苗(含有 )能有效預防流感,因為注射后體內會產生相應的
,從而發揮 免疫的作用。
④ 小明回家路上被蛇咬傷,醫生使用抗毒素血清注射,該血清里含有 ,屬于
免疫。
實際課堂效果顯示,題目內容重復,形式單一,無法體現優秀生與后進生的個體差異,對知識點的考查也不夠突出。
1.2 根據教學實際重新修改的教學設計
(1) 對重難點進一步處理,通過增加視頻觀看、學生活動、教師輔導等方式突破辨別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這個難點,并且增加血清和抗體的關系,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知識框架。
(2) 將免疫的監控和清除功能放入下一節課,因為與本節課主干知識結合不夠深,影響教學的緊湊有序。
(3) 很多學生對特異性免疫的概念理解認為是針對特定的“病毒”起作用,將病原體和病毒進行比較,幫助學生自主總結出是針對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
(4) 對于特異性免疫是由什么物質引起的,有的學生寫病原體,有的寫抗原。教師將病原體、抗原、抗體三者用一幅圖來表達,請學生認真觀察后填空:病原體上含有抗原,抗原引起人體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學生不僅對這個知識點掌握得很好,對“注射疫苗是注入抗原”的理解也更深入,更好地建構了免疫知識的框架。
(5) 課堂練習改為以下內容,形式多樣,內容突出,重點檢查學生對血清、疫苗、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判斷。
修改后的課堂練習:
①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從傳染病的起因看,流感病毒屬于 ,而患者屬于 ,多數民眾對此缺乏免疫力,屬于 。
② 該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給預防工作帶來許多困難。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看,對患者及時隔離治療,這屬于 ;對公共場所進行嚴格消毒,這屬于 。
2 基于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實施措施
2.1 精準挖掘學生薄弱點,甚至個性化輔導學生
通過此次教學設計的修改可以發現,教師預設定的教學目標可能與學生的實際學習要求不十分吻合。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需要準確挖掘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據此設計課堂內容。通過電子書包的課前預習功能,教師可以在課前找出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在課上集中精力解決這些問題,避免了復習課的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教師重復、學生不懂的知識點教師沒落實到位。
傳統課堂中學生接受的是一樣的信息、一樣的進度。教師只能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情況來設立教學目標。弊端很明顯,一部分聰明的學生超出了教學進度,對課堂感到無聊;一部分后進的學生沒趕上教學進度,對課堂感覺困難甚至厭煩。而電子書包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永久性記錄,教師通過電子書包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幫助,聰明的學生提高難度從而提升能力,后進的學生降低難度鞏固基礎,做到了傳統課堂中難以做到的個性化教學。
2.2 減少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兩種教學環節的模式如圖1所示。在模式圖中將預習作業用單向箭頭表示,是因為傳統課堂中教師一般是無法有效得到學生的預習反饋的;課堂講解也多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屬于單向灌輸;課后作業經由教師布置、學生完成、教師批改,教師講解這幾個環節,是一種雙向的交流,但這種交流是間接、滯后、片面的,特別是教師在第二節課中才能講解學生的錯題,此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已經下降,甚至完成的習題都已經遺忘,教學效率低下。
而在理想的翻轉課堂中,依托網絡環境利用電子書包,學生能隨時利用網絡、同學和教師的幫助來完成預習作業。教師則實時掌握學生預習作業的完成情況,再據此決定課堂內容,甚至根據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課堂中,教師利用電子書包的課堂練習等方式檢查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不斷對課堂進行靈活調整,這些都是實時的雙向交流。當課堂結束,每位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已經由教師在課堂中解決了,不需要課后作業的再次反饋。這種課堂高效(課前課中學生教師隨時交流互動)、全面(面對每個學生),、輕了學生負擔(沒有課后作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并將課堂延伸到課外,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當然對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提出很大要求。
2.3 對知識點進行深度挖掘
翻轉課堂包含的知識量大,不僅體現知識面的廣度,而且體現知識點的深度。如血清與抗體的知識,抗原和病原體的關系,這些內容為高中知識甚至大學的內容,但學生的做題情況讓筆者認為不僅應該拿出來講,而且要講得科學而透徹。從課堂效果上看學生對這部分“超綱”的知識理解透徹,很好地幫助了他們建構知識體系。
2.4 讓課堂延伸至生活實際,讓學生緊跟科學的進步
學生在知識的獲取和深入挖掘方面甚至比教師走得遠。比如課堂講解艾滋病提到現在無有效治療方法,有學生提出了有治療成功的例子,并利用電子書包將他查到的資料(網址http://health.sohu.com/20120726/n349091053.shtml)上傳展示給全班同學,從而學生對艾滋病有更深入的理解。
2.5 倒逼教師改變原有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
當學生在自主學習上不斷進步的時候,為了走在學生的前面教師就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新媒體。長期的應試教育讓教師習慣了現成、標準和唯一的答案,而互聯網技術是開放、不確定和無限可能的,所以這種學習對教師是有難度的。翻轉課堂將以教定學轉化為以學定教,真正做到將“教學”轉化為“學教”,不僅翻轉了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甚至可以讓學生教,教師學。
2.6 幫助學生隨時回顧自己的學習軌跡,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網絡資料的永久性和隨時提取的性質可以幫助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建立自己的學習軌跡,認識自己的學習過程,順利通過“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網絡和碎片化學習打破傳統學習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更容易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3 總結反思
本節課有些地方仍差強人意:翻轉不徹底,沒有徹底讓學生主導課堂內容,教師仍然在復習知識梳理框架中占主導地位;小視頻來自臺灣,遣詞用句有一定的不規范:紅細胞被描述為紅血球,白細胞為白血球,免疫第一道防線的皮膚為皮膜屏障,這些不規范會影響學生對專有名詞的掌握。若教師請學生查閱資料后自主配音,將這些詞語規范化,更能體現“翻轉”。電子書包是一種“硬件”,如何應用電子書包進行翻轉課堂的運用,才是最核心的“軟件”。與傳統課堂相比,電子書包具有實時性、全體參與性、消除時間空間限制、數據生成、過程評價、改變教學組織形式等特點,可以支撐翻轉課堂的實現,對傳統教學形式有巨大的沖擊。好的教育變革會觸及基層每位教師的每一堂課,這要求教師要從教育觀念、教育策略行為到教育本體等方面,都要做一個徹底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