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玲 李密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心血管科常見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習慣改變,該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對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治療期間對其施以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其病情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復鍛煉;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6.0.02
【Abstract】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al cardiology.With the change of people's life style and habits,the disease rate increased year by year,the very serious impact on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life.According to relevant statistics,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to impose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an important role to improve the state of the illness.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earl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nursing measures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高發疾病,此病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如果患者發病后未立即進行治療,則會引發血小板形成血栓,從而引發急性心肌梗死,而在其治療時采用有效地方法治療,其臨床療效明顯,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對其施以早期康復鍛煉以及護理干預,可改善其預后。對此,本文主要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康復鍛煉以及護理措施作如下分析。
1 臨床資料
此次研究篩選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男、女比例40:30,年齡27~77歲,平均年齡(56±6.7)歲。患者在入院之后,護理人員對患者施以早期康復鍛煉、心理護理、基本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指導等。
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復鍛煉
2.1 做好患者康復鍛煉評估工作
急性梗死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先評估患者的各項指標,主要有:患者的年齡、心機梗死面積、病情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等。如果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無明顯變化,沒有明顯的疼痛,患者在安靜期間,心率是否低于100次/min,沒有特別嚴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疾病時,方可對患者施以康復鍛煉[1]。
2.2 做好康復鍛煉指導工作
護理人員對患者施以康復鍛煉前,需讓患者了解該過程需花費較長的時間,不用過于緊張。對于長時間臥床休息很有可能會減少患者的血容量,使得血流速度減慢,且加大血液的粘滯性,進而大大加大血栓、栓塞發生的幾率;同時,橫膈活動會慢慢降低,對于通氣、換氣功能嚴重障礙的患者,易使肺炎、肺栓塞發生的幾率逐漸加大。護理人員需向患者仔細講解上述情況,待患者病情穩定之后,對于施以早期康復鍛煉,以促進患者側支循環的形成,提升活動的耐力,盡可能地避免形成深靜脈血栓,從而引發肺部感染。
2.3 制定早期康復鍛煉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24 h之內,需絕對地臥床休息。如果患者病情較穩定且沒有相應并發癥,護理人員可在24 h之后,指導患者做腹式呼吸練習,充分活動其肢體。通常由遠端的小關節慢慢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需適當調整患者的呼吸,使其保持平穩,如果患者沒有不適癥狀,就可直接過渡至坐位。患者開始坐位的時候,需有一定的依托,如將枕頭或是被子放于患者背后,或是把床頭輕輕搖起,使其能量消耗和臥位一致。而上身的直立位可使回心血量慢慢減少,從而降低射血阻力,使得心臟的負荷低于臥位[2]。
如果患者沒有低血壓,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在床旁做適當的步行訓練,患者需先克服其體位性的低血壓,且在站立沒有問題之后,方可行床邊步行。護理人員需特別關注患者在做上肢高于心臟水平活動期間,該活動會加大患者的心臟負荷,這也是患者易發生意外的一個重要原因。患者在心肌梗死之后的6~7 d,可在房間內行走,如果活動難以耐受,患者則需長時間臥床休息。
3 急性心肌梗死護理干預措施
3.1 心理護理干預
患者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多和患者交流,使其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及認識,以配合醫生治療。同時,護理人員應多關心患者,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充分感受到護理人員所帶來的舒緩氛圍,幫助患者建立起治療的信心。
3.2 飲食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進行合理飲食,并為患者搭配合理的飲食,告知患者多食清淡、有營養的食物,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切忌吃辛辣、刺激性較強的食物,禁忌飲酒。
3.3 健康咨詢護理干預
對患者進行開展健康咨詢護理,首先,護理人員需全面、細致地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主要有:日常運行、作息、飲食等習慣。之后對患者施以相應的健康咨詢服務,其服務按時主要包含:設立一個咨詢處以及開設相應的咨詢熱線;其次,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在治療期間所產生的疑問,需耐心講解,以強化其健康意識;最后,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各項癥狀及心理變化等,對患者及其家屬實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夠深入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有關的知識,并按照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制定合適的健康教育方案。
3.4 嚴密監察患者病情變化
患者在活動期間,護理人員需實時查看患者的心電圖、心率及血壓,并查看其反應。如果在活動期間,其心率較安靜,若是心率增加至25~30次/min;血壓降低超過10~15 mmHg或是患者的血壓出現異常增高;其心電圖反應心律失常,患者出現頭暈、惡心、呼吸困難以及心前區疼痛等病情,需及時停止活動,使其臥床休息[3]。
4 結 語
綜上所述,本文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復鍛煉以及護理措施,具體的方法主要包括:嚴密查看患者的病情、飲食護理、健康咨詢護理、心理護理、制定早期康復鍛煉方案、做好康復鍛煉指導工作、做好患者康復鍛煉評估工作等。經對本文進行闡述,重點凸顯出早期康復鍛煉以及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對于改善急性心機梗死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及早恢復健康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 莉.集束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h內對患者預后效果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8):742-744.
[2] 楊麗娟,李 榮,周淑英,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的臨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13):1194-1195.
[3] 周曉麗,郭 晶,吳曉琴,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應用階梯式半臥位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6,(4):369-371.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