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瑩沁
摘要:漢字反映了中國人民豐富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的形象概括能力,將之融入現代平面設計中,可以升華平面設計的文化內涵與底蘊。漢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中,圖形化漢字的形式,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圖形字符的形式應用越來越普遍,它的發展延續了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漢字圖形在平面設計中分為兩種設計形式:視知與感知。本文列舉了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圖案來分別敘述兩種形態設計的分別,希望借此文拋磚引玉,讓漢字圖形在平面設計中大放光彩。
關鍵詞:漢字圖形;平面設計;應用
漢字來源于象形字甲骨文,把“漢字圖形化”可以說,就是對圖形的還原形態,是平面設計中,文字轉化為圖形的表現形式。即在圖形中,將漢字還原于圖形。這樣的圖形具有獨特的形視覺魅力,并且富有文化內涵。
一、漢字圖形化在平面設計中的發展
現代平面設計催化了當代漢字圖形化的快速發展,以漢字圖形為主體設計元素的平面設計,其視覺沖擊力強,藝術表現簡潔生動,傳遞信息直接,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正是現代設計所追求的設計宗旨,是任何設計語言無法替代的,成為現代平面設計不可缺少的藝術表現形式。當代社會文化傳播形式越來越多元化,當今人們的心態脫離了傳統的束縛,自由隨性地徜徉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人們對文字的需求是通過富有變化,打破常規的字體形態,建立多變的組合方式,形成一種形式內涵更為豐富的形意結合的圖形文字等,來滿足人們獲取信息,傳情達意的情感需求。利用漢字造型可以為我們的平面設計帶來新的思考角度和視覺元素,在賦予現代平面設計豐富文化內涵與底蘊的同時,能夠提升設計傳遞信息的能力。
二、漢字圖形化在平面設計中的分類
(一)視知圖形化
所謂“視知圖形”就是遵循象形文字最表象化的認知,可以用單純的直觀圖形解釋字面意思,對其理解僅僅停留于視覺表象上,不帶有任何字面意思以外的象征意義,從“視知圖形”的角度來看,漢字在圖形化的造型形態上充分利用了漢字的字意進行再創造,在視覺深度上顯得非常實用、易懂,能使觀者在第一時間準確的接受到最高的視覺傳達信息,漢字的視知圖形化設計的設計方法是依據漢字的字意或內容,從文字筆劃構形本身的含義中派生出的半文半圖的“形象字”,裝飾繪形繪意的信息效果十分強烈,體現出視覺直觀的“裝飾美”與“情趣美”。具體方法是將漢字的筆劃、部首、外形等可變因素進行處理,或是將漢字的主體結構加以圖形、材質和肌理、感覺等裝飾變化。
1.圖形裝飾,依照漢字的基本結構,在不改變字的識別性前提下,用適當的物體形象對文字進行藝術再加工。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標志采用篆刻中國印的表現形式,其“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手法,恰到好處地傳遞出‘北京和‘運動員兩個意象(圖1),贏得了世界的喝彩。
2.感覺裝飾,漢字的感覺裝飾,以漢字的字意表達為基礎,一般適用于能表達人的情感狀態或是感官知覺的漢字,這類手法的運用可將人的感覺通過漢字圖像傳達出來,直觀、明確。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如白木彰的設計(圖2),充分展示了感覺裝飾的藝術特點,“雪”字以圓點代替雨的點筆畫,分散下來像天空中下的雪,表現出富于想象力。形式美感與字意的表達完全相符,觀看的人即使不知道“雪”字的中文含義,也可在漢字圖像傳達出來的信息中猜出多半。
(二)感知圖形化
所謂“感知圖形”,是思想表達性思維的圖形是潛在的精神內涵,需要通過深層次的聯想和想象達到的認知層面,往往包含更多的文化內涵,從“感知圖形”的角度分析,現代漢字圖形化設計賦予了我們無盡的聯想和想象。當這些情感通過圖形化設計,以某種主題形式表現出來時,表現的漢字原始寓意被轉移或升華,漢字圖形形式上升為主導地位來傳達某種語意信息,使其寓意更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觀,更能表現時代文化特征。漢字的感知圖形化設計其特點是把握特定文字個性化的意象品格,將文字的內涵特質通過視覺的圖形構成自身的趣味,通過內在意蘊與外在形式的融合,一目了然地展示其感染力。
1.同形同構設計,同形同構設計是指在漢字藝術設計中利用字義外形特征的相似,以另一物象及特性把創意傳達出來。如余秉楠設計的招貼《家》(圖3),從象形文字的角度分析,屋頂下養著一頭豬,古人認為有房住,有家畜可養,才算是家。
2.形義同構設計即把含義、形象兩類同構綜合起來,利用含義的相關性和外形的相似性進行雙重構成。這種同構不僅具有很強的心理暗示。如標志《中國探月標志》(圖4),其創意是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征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整體圖形由一弧度兩點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寫意的筆觸旨在傳達一種探索的信念。
三、結語
漢字圖形化被認為是一個新的視覺圖形,是眾多設計師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視覺傳達設計起著一定的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漢字的審美價值的變化,對漢字表達效果不僅限于傳達意義,更多的強調是一種意境,是建立在信息表達的審美價值的基礎。漢字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繼承、保護中國傳統藝術的最佳載體,漢字圖形裝飾藝術空間是不可估量的,包含在本身是廣泛而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無數的潛在力量裝飾美,它還將推動漢字設計領域的現代商業空間或現代藝術設計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杉浦康平.亞洲的書籍、文字與設計(中文版)[M].北京:三聯書店,2006.
[2]曹方.現代漢字藝術設計[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