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高職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而如何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目前,高職經管類專業普遍存在創新創業教育氛圍不足、與專業教育脫節、實踐環節薄弱、師資不強等問題,因此,建立起與專業融合遞進的課程體系、培養高水平實踐型師資隊伍、豐富創新創業教學資源、搭建政校企聯合的支撐平臺等將是十分有力的舉措。
關鍵詞: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一、引言
自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全國上下的創新創業激情越來越高。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隨后的5月,又下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總體目標,也激發了在校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熱情。高職的創新創業教育相比本科,不論是政府、社會的關注還是認可,都相對較少。麥可斯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暨2015年就業藍皮書》中顯示,近三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有持續且較大的上升趨勢,其中應屆本科畢業生創業比例為2%,高職高專畢業生創業比例為3.8%,而且高職學生的自主創業并不是出于就業困難,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機會型創業占創業總體的85%以上。
因此,對高職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而如何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二、財管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和存在問題
1.創新創業氛圍不足
近幾年,隨著蘇州第三產業特別是物流、電商、銷售等行業的大力度發展,財管類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穩中有升,并且就業質量也有較大的提高。雖然服務行業的諸多工作就業甚至創業的門檻不高,但對學生在崗位上的創新和自主創業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財管類專業在人才培養時,進一步思考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入。長期以來與行業的結合、訂單班人才的培養,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創業的能力。近年來,創新創業競賽中嶄露頭角的項目,大部分都出自理工科學生。然而,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和“互聯網+”的經濟大背景,為財管類的學生提供了極好的創新創業機會,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所以,整體上來說,財管類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表現不突出,對創新創業的重視不夠,創新創業氛圍營造不足。
2.與專業教育未融合
某些財管類專業已經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正以第二課堂的形式,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專題講座等,努力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文化。但是這種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進入第一課堂,成為專業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使之自然而然受到熏陶,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專業領域內創新創業。
3.實踐環節薄弱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給與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提供給他們更好的實踐平臺。但目前大部分財管類專業所開展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一部分仍停留的書本和理論,抑或是流于表面的策劃書與創業方案,缺乏項目轉化的資源和平臺;另一部分,真正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得不到有價值的指導,也沒有場地和資金的支持。因此,就實踐環節來講,急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與專業相融合的、循序漸進式的實踐教育體系,從大一就開始培養起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特別是從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
4.師資力量不足
目前,財管類創新創業教育最大的不足還是高水平師資隊伍的缺乏,這使得整個創新創業教育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各專業或各系部還沒有配備專門的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方面的研究和深造,在課程體系的建立、課程資源的建設上缺乏師資的投入。另一方面,正在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老師,很多都是從學校到學校,自身沒有實踐經驗,很難給予學生深入的指導。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1.建立與專業融合遞進的課程體系
2014年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所提出的“融入遞進式”高職院校創新創業體系,對我院財管類專業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很有啟發。以我院為例,在最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各財管類專業已經對課程體系作了調整,融入了創新創業課程,涵蓋必修選修,貫穿五個學期。比如,在公共課程中開設必修的《就業與創業指導》、《創業寶典》等創新創業知識普及類課程,以基本理論、創業經驗的傳授為主;在專業必須課程中開設與專業相關的創業案例分析、創業模擬實訓課程,旨在提高學生在專業領域內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要求在其他各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滲透創業特別是創新教育;在專業選修課中,開設《創業思維》、《創業實務》、《創業孵化》等課程,為進入頂崗實習期并有創業意向的高年級學生,提供進一步的引導和扶持,爭取重點項目的孵化。在課程體系之外,專業社團的創新創業活動、院級省級甚至全國性創新創業競賽,都可以成為成果展示檢驗和有效激勵的手段。
2.建立高水平實踐型師資隊伍
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可以從全院范圍內選聘,由教務、學生處、就業處統一協調,成立專門的校內創新創業教師團隊,主要承擔創新創業基礎教學工作,負責課程標準、教學進度等的制定。加大對校內師資的培養培訓,有重點地選派年輕教師,參加創新創業類師資培訓等。校內專業教師要時刻關注行業最新動態,積極參與行業企業的一線兼職和實踐活動,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注入最新行業發展動態,融入行業內創新創業元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專業實踐指導。另一方面,可以從校企合作的行業企業中,選聘優秀的特別是有創業經驗的專家、杰出校友等擔任企業導師,重點輔導創新創業實務、實訓、競賽等,定期開展行業最新動態講座,將行業中最新創新創業案例生動展示;有能力的專業,可以爭取到市創業培訓指導中心的專家,重點指導和幫扶項目開發和孵化。
3.豐富創新創業教學資源
首先校內教師要協同校外行業企業專家,修改和編制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核心課程標準,共同編寫適用于經管類專業的創新創業類課程教材,可以通過與行業企業成功人士合作開發完成,加入行業企業內成功的典型案例。建立專門的創新創業課程學習網站,將案例、視頻等教學資源進行共享,讓學生在課內外都可以隨時學習研究。編制各專業的創新創業案例集,可以從創業指導中心、各企業、創業代表中收集成功和失敗的典型案例,豐富學生視野,開拓創新思維。同時,經管類專業中的《國際貿易》、《市場營銷》、《商務談判》、《電子商務》等課程,要融入服務型企業創新創業案例和項目,啟發學生創新思維。這些課程也可以融入理工科專業,加強經管類專業與理工科專業的交叉滲透,實現專業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實踐方面,除校內的實訓基地、校外實習基地外,可以創立大學生創業園或創業街區。有真實的學生創業項目入駐,將是做好的教學示范。
4.搭建政校企聯合的支撐平臺
目前,地方政府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各區的大學生創業園也比較多。可以從學校層面出發,聯絡對口政府部門,如市創業指導中心等,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案例和項目,分享網站資源。行業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提供指導教師,提供實習基地,并幫助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項目孵化。校方聯絡各界力量,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孵化基地、創業街區等,為學生提供優惠創業條件和資源,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校內教務、學工、就業等部門要資源共享,舉全校之力,打造優秀教學團隊,校內教師負責課標制定及具體教學任務的實施和協調,專業教師在核心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項目,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養。多方聯動,優勢互補,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撐平臺。
四、結語
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時代發展和國家戰略的客觀需要,也是高職院校提升辦學水平、提高自身競爭力、推動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復雜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實踐平臺等方面不斷提高完善,這需要社會各界與院校本身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吳升剛,劉文斌,劉錫冬.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8).
[2]員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9).
[3]戴裕葳等.高職院校“融入遞進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3).
[4]黃平槐.基于雙創戰略的高職教育“工商融通”型人才培養——以江西工程職業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6(18).
[5]邵月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0).
作者簡介:盛曉蘭(1981- ),女,江蘇蘇州人,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講師,蘇州大學工商管理在讀碩士,從事市場營銷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