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
摘要:審美能力是人類認知世界、感受世界的一種比較特殊的能力,美術教學尤其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中職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加強知識與技能的傳承;充分利用社會環境資源;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巧用藝術藏品與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中職美術;學生;審美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156-02
審美能力是人類認知世界、感受世界、描繪世界的一種比較特殊的能力,美術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中職學生美術專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中職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引領學生觀察美、感受美、體驗美、描繪美乃至創造美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審美認知和審美表達能力。與此同時,學生需要用自身個性化的思想對作品進行賞析,從而了解美術作品中蘊藏的獨特的手法與魅力,形成自己的印象、判研和感悟,指導和發展自己的美術創造活動。同時,審美教育對于學生情操的陶冶與心智的開發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個方面不但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狀況,更關系到學生美術素質的品位。
一、加強知識與技能傳承,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對于中職學校的美術教學來說,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需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對課程所規定的美術知識與美術技能要學習好和掌握好,打好美術專業的理論基礎,培養美術專業工作者所擁有的基本素質,以適應未來就業的需要。實際上,最為基礎的東西對學生內在的歷練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在實際研究中發現,對于藝術作品審美能力相對不足的學生,在作業完成、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往往都是采取“照著葫蘆畫瓢”的學習模式來顯現的,他們的感悟能力、創作能力相對較弱。這種現狀說明,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理論上的學習不是死記硬背的,而是要能夠理解,能夠用來指導美術實踐。需要加強對基本美術技能的鍛煉,令學生能夠從線條、構圖、布局、色彩等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全面的了解、認知、分析與欣賞,既能臨摹,又能變通,以自己的視角和創作構思來表現。也就是說,只有對基礎理論知識與基礎美術技能有比較扎實的掌握,才能在自我創作與欣賞上,顯得得心應手,進而才能有助于提高審美能力。曾有藝術家這樣歸納藝術教育中教師的作用,藝術教育中最出色的教師不是將自己的所知所能傳授到,而是要善于啟發和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樣的闡述所符合的也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
二、利用社會環境資源,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為藝術提供創作資源和靈感,脫離了生活的藝術,只能是無米之炊和無本之木,缺乏其內在的能夠真正感動欣賞者的魅力。美術作品同樣源于生活,因而,中職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創設情景教學,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將日常生活中的真實與美術藝術的再現結合起來認識,從中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發現某種事物和所要描摹對象美的精華和特色,才會使學生在發現美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而美術創作能力的形成,首先就是源于美術創作人員的一雙專業性質的慧眼,因為美術是視覺藝術。對于在校學習的中職生而言,其最先接觸到的自然環境就是校園,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校園的寫生或藝術欣賞,通過帶領學生對校園內的書畫、雕塑、園林等進行藝術評鑒,充實學生審美訓練時所需要的素材,使學生養成在生活中發現美并欣賞美的習慣,在學習與生活中培養審美能力,在學習與生活中提升審美能力。與此同時,多元化的環境往往能夠為學生帶來新的視覺刺激,中職美術教師也可以選擇帶領學生出行的方式,充分利用身邊的環境資源,使學生在行走中感受美,體悟美,欣賞美。從而最終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新興技術呈噴薄的狀態不斷涌現和蓬勃發展,藝術的表現形式也不拘一格地朝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面對現今社會的多元化要求,中職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也必須解放思想,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掌握時代發展的脈搏,采用現今所能夠利用的多元化科技手段,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多媒體的方式,在課堂上對不同的藝術作品進行展示,并將藝術作品的多元賞析展示給學生,令學生能夠打開自身的視角,從多角度出發,領悟藝術作品的美。
例如我國傳統國畫中,筆墨是其繪畫語言,它的輕重緩急、粗細淡濃、剛柔疏密共同構建起大氣萬千并韻味無窮的畫面,對于國畫的審美能力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要引導學生在臨摹中在相互討論中細細品味。在進行對《清明上河圖》的賞析時,美術教師可以先通過對整篇畫作的展示,使學生能夠整體感知《清明上河圖》的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清明上河圖》中所呈現的嘈雜的市井之聲,使學生能夠從聽覺的角度感受《清明上河圖》的美,最終,再向學生展示《清明上河圖》的相關3D視頻,將原本的靜態藝術品轉變成動態的狀態,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其原始狀態下,畫作的變現張力,進而最終形成學生自身的獨特審美體驗,提高審美能力。
三、巧用藝術藏品與作品,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就總結出的繪畫規律,這一規律也啟發中職教學要善于利用藝術作品的“物性”來啟發學生審美能力的“悟性”。學生的審美能力尚不足以僅僅通過教師的口頭授課來培養,還需要以實物鑒賞的形式來獲得,這種獲得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現了具體形象的感知和感悟。因此,中職美術教師在進行審美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向學生展現大量的藝術藏品與藝術作品,使學生對多樣化的藝術表現形式都能夠有所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將不同藝術作品的風格流派、作者生平與創作特點,以及各個藝術品之間的相同點、不同點進行充分的分析與闡述,使得學生能在欣賞的過程中,對不同風格、不同種類的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在學生對各種藝術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就可以進行學生的自行賞析,使學生將自己對于藝術作品的了解與感受表達出來。
學生在進行自我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同時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分享手段,不僅僅讓學生對自身的感受進行書面形式的作業上交,同時,也使學生能夠在交流中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的審美交流,增加學生之間對于藝術作品的賞析,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吸收多元化的看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賞析能力,最終達到培養與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
四、結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職教育既體現為素質教育也體現
為提高就業競爭力的教育,因而,在中職學校美術專業教學中,要在傳授美術基礎理論、提高審美能力,強化實用技術淬煉上下工夫。從社會大環境看,在社會文明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客觀情況下,整個社會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面對社會的選擇,中職美術教育應當更加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有自身成熟、獨到見解的能力,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欣賞和再創作的能力。中職美術教育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道路上,還需要積極探索,不斷形成更有益于提高教學效率的觀念和方法。
參考文獻:
[1]林羽.探析中職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3,12:107.
[2]周興濤.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4,31:30.
[3]王顏.淺談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速讀(上旬),2016,06:81-82.
[4]邵娟.關于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討論[J].南北橋,2015,09:137.
[5]蔡秀鳳.試論中職美術教學如何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