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章新瓊,王秋萍,吳小婷,劉靜,陳夏
(安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某市部分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核心競爭力的相關性研究
姚雪,章新瓊,王秋萍,吳小婷,劉靜,陳夏
(安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安徽合肥230601)
目的分析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核心競爭力水平現狀及兩者的相關性。方法采用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大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研究問卷對某市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核心競爭力呈正相關(r=0.344),即時間管理傾向水平越高,其核心競爭力水平越高。結論在校大學生應合理管理課余時間,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使時間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為將來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核心競爭力
社會快速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導致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因此,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增強其就業信心,不僅有利于大學生自身利益,而且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1,2]。成功就業的關鍵在于形成自身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其綜合素質的體現,包括自信自立、良好個性、人文精神和吃苦耐勞等[3],是大學生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醒目標志[4]。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涉及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時間以及課余時間的安排利用。大學生擁有較多的課余時間,并且對其有自主控制權和支配權,因此,如何合理管理時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時間管理傾向是指個體在對待時間功能和價值以及運用時間方式上所表現出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具有多維度、多層次的結構[5]。探討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心理和行為特征與核心競爭力間的關系,成為了教育心理學界關注的熱點。本研究以不同專業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為出發點,以其核心競爭力水平為落腳點,探討兩者的相關性,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提供參考依據。
1.1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方法,抽取某市4所高校的大二、大三學生共850名作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1)一般資料問卷。包括年齡、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戶口類別、專業興趣等10項內容。(2)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參考黃希庭[5]等編制的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包括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3個維度,共44個條目,按1~5點等級計分,得分越高表明時間管理傾向水平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15,標化后信度為0.915。(3)核心競爭力水平調查問卷。參考喬寧寧等編制的大學生核心競爭力評價研究問卷,其中包括6個因子,即內在創新、健康指數、環境創新、專業素質、動手實踐、具備能力,采用1~5點等級計分,得分越高表明核心競爭力水平越高。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23,標化后信度為0.828。
1.2.2調查方法在指導教師協助下,由4名接受過科研培訓的大三學生發放問卷,指導研究對象按照真實情況填寫問卷,并在規定時間內收回問卷。
1.3統計方法
利用Epideta 3.0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3.0軟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分析采用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一般情況資料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850份,收回有效問卷811份,有效回收率為95.41%。調查對象中,17~20歲有281人,21~25歲有530人;獨生子女291人,非獨生子女520人;農村戶口521人,城鎮居民戶口290人;調查對象按照專業類別分為醫學類、管理類、農學類、經濟類,各專業人數分別為201人、201人、197人、212人;按照是否喜歡所學專業可分為喜歡、不喜歡、一般,分別為293人、163人、355人;平時學習成績優良的有150人,成績中等的有527人,成績較差的有134人;將宿舍氛圍分為學習型、娛樂型、綜合型,對應人數分別為110人、277人、424人。
2.2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得分(見表1)

表1 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得分(n=811)
2.3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水平得分(見表2)
2.4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核心競爭力的相關性分析

表2 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水平得分(n=811)
本研究以核心競爭力總分為因變量、時間管理傾向總分及其各維度得分為自變量,對數據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發現時間管理傾向與核心競爭力呈正相關。其中,時間效能感、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與核心競爭力總分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29、0.246、0.335,時間管理傾向總分與核心競爭力總分的相關性系數為0.344。
3.1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水平
表1顯示,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得分差異較大。其中,時間監控觀得分最高。時間監控觀是指個體利用和運籌時間的觀念與能力[6],說明大學生具備一定的時間實際利用、運籌能力,即對于制訂學習計劃、設置目標、分配任務等有不同的踐行力。時間效能感得分最低,顯示大學生對自己利用和統籌時間的能力缺乏足夠信心,對時間管理的預期缺乏正確認識。時間價值感是指個體對時間功能和價值的穩定態度和觀念[6]。表1數據顯示,大學生時間認識態度處于中等水平,其重視程度有待提高。針對該情況,各校可以安排相關課程及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學生進行時間管理練習,學會區分事件重要性,根據輕重緩急安排時間。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統籌能力,也能使其親身感受到時間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時間管理傾向水平的提高。
3.2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水平
表2顯示,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水平總體不高。各維度得分中,環境創新得分最低,說明各校應重視改善校園環境,為學生營造優良的創新氛圍,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內在創新得分最高,表明學生的創新潛能較好,只是需要合適的機會得以激發與展現。動手實踐得分也是最低,說明當代大學生需要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如社會實踐活動、科技創新活動、咨詢服務活動、文化產業開發活動等[7];以此提高動手能力,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創造更大的價值。專業素質得分不高,可能因調查對象部分是大二學生,專業課程學習較少,同時也說明在校大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沒有重視專業課學習,這將直接影響其核心競爭力水平;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就沒有擴展其他方面能力的基礎,加大就業難度。對于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水平,有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1)向課堂要質量。整合課程體系,加強交叉學科課程建設[8],將課程設置與社會實際需求對接,精選實用性強且終身受用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學得有趣、有效、有用。(2)結合專業特點,確定幾項必要技能,加強訓練指導,培養學生過硬的基本功,為以后工作提供保障。(3)加強實踐環節,根據專業特點建立實踐基地,從大一、大二開始安排一些見習、實習活動,讓學生提早了解就業市場、熟悉就業環境。(4)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創造展示才能的平臺,如社團活動、專業技能大賽等,使學生在參與中強化技能,鍛煉心理素質,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9]。
3.3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核心競爭力的相關性
以上分析可知,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核心競爭力有較強的相關性,且呈顯著正相關。從不同維度來看,時間監控觀與核心競爭力關系密切,其次為時間效能感,再者是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代表大學生對時間的實際利用情況,大學時間充裕,學生自我支配空間較大,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做好時間管理規劃,對于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有研究表明,合理安排課余時間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眼界,掌握更多知識技能,讓生活變得井然有序,活得充實而快樂,而且可以使學生學業進步,結識更多朋友,個人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兼職來實現個人經濟的部分獨立[10]。由此可見,大學生時間管理對于核心競爭力的影響不容忽視,不同的時間管理,收到的結果大有不同。不少大學生將課余時間花在打游戲、購物、談戀愛等方面,既浪費了大好時光,又沒有使自身得到鍛煉,大學幾年無所成就;畢業時,由于沒有過硬的綜合實力,常感到無所適從。而有不少大學生,合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或校內學生組織,如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在活動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借助不同舞臺展現自我風采,學習與他人的合作,在實踐中讓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得到提高。
核心競爭力對于大學生意義重大,直接關系到就業與未來發展。因此,在校大學生應格外重視提高自身競爭力,通過合理的時間管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抓住時機,從日常生活點滴做起,做好每一時期的時間規劃,并將其付諸實踐,使時間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在實踐中鍛煉各方面能力,不斷積累經驗,最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但是,大部分大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時間管理計劃,時間效能感不強、時間管理效率低等問題普遍存在[11],要解決這些問題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本研究由于調查對象的局限性以及缺乏縱向追蹤,得出的結論僅供參考,今后還需進行更全面、更深層次的研究。
[1]楊陽,柳炳禮,宋穎.跨文化交際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7):153-156.
[2]周文芳.淺談高校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3):71-72.
[3]吳蓓蓓.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0.
[4]王德廣,羅筱端.地方高校大學生核心競爭力內涵、特征、功能及其內容構建[J].高教探索,2012(4):33-38.
[5]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1,33(4):338-343.
[6]王懷勇.心理學視角下的時間管理[J].科學,2013,65(3):56-59.
[7]黃寶雯,張瓊.核心競爭力與學生核心能力培養[J].中國高??萍?,2011(10):62-63.
[8]袁力,張敬軍,劉林祥,等.交叉學科視野下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4):500-502.
[9]王冬巖,張紅.關于提高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幾點思考[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33(1):96-97.
[10]花俊.重慶高校學生課余時間利用情況調查報告[J].魅力中國,2014(11):161.
[11]吳雅婷,紀欣農.獨立學院大學生時問管理對個人綜合素質發展的分析[J].青春歲月,2013(3):205.
G455
A
1671-1246(2016)03-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