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內蒙古草原生態赤字及其成因分析

2016-11-18 07:08:29王關區陳曉燕
財經理論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承載力資源生態

王關區,陳曉燕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 牧區發展研究所,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

內蒙古草原生態赤字及其成因分析

王關區,陳曉燕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 牧區發展研究所,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該文對內蒙古草原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進行定量測度與對比分析,發現內蒙古草原生態足跡現增加的態勢,而其生態承載力呈現減小的趨勢,特別是草原生態足跡大于生態承載力,內蒙古草原處于生態赤字狀態。該文分析草原牧區生產方式粗放、單位GDP的資源消耗較高,生活方式不盡合理、存在一定的過度消費和對消費資源的浪費,草原退化加劇、草原的品質不斷降低,草原多種功能開發不足、綜合效能沒能充分發揮等草原生態赤字產生的原因;并對減少草原生態足跡、提高生態承載力,從而消除草原生態赤字的對策進行思考。

內蒙古;草原生態赤字;生態足跡;生態承載力

一、內蒙古草原生態赤字狀況

(一)研究方法

所謂生態赤字,就是對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如果區域的生態足跡超過其能夠提供的生態承載力,則生態赤字存在,表明該地區的人類負荷超過了其生態容量,該地區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如果區域生態足跡在其生態承載力的范圍內,表現為生態盈余,說明該地區處于相對可持續發展狀態。

生態足跡,是指能為一個特定生活標準的人群提供所需的資源并吸納其廢棄物的地球上相應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人均生態足跡的計算方法為[1]:

ef=∑(aai)=∑(ci/pi)

其中,i為消費商品和投入的類型,pi為i種消費商品的平均生產能力;ci為i種商品的人均消費量;aai為人均i種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產面積;ef為人均生態足跡。

生態承載力可以理解為在一定自然、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某地區能提供的生物生產性土地的極大值。人均生態承載力的計算方法為:

ec=aj×rj×yj

其中,ec為人均生態承載力,aj為人均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yj為產量因子。

(二)內蒙古草原生態赤字的評估

本文應用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的計算方法以及《內蒙古統計年鑒》(2009-2013年)的相關數據資料,測算內蒙古草原(草地)的人均生態足跡和人均生態承載力,并通過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的對比,評估內蒙古草原生態赤字的狀況。

我們對內蒙古草原(草地)的人均生態足跡進行測算,其中均衡因子使用表1中的數據[2]。2008-2012年內蒙古草原(草地)的人均生態足跡的計算結果分別為:1.3376hm2/人,1.3881hm2/人,1.4055hm2/人,1.3804hm2/人,1.3900hm2/人,詳見表2和表3。可以看出,從2008到2012年內蒙古草原(草地)的人均生態足跡總體呈增加趨勢,從2008年的1.3376hm2/人上升到2012年的1.3900hm2/人,增長率為3.92%。

同時我們對內蒙古草原(草地)的人均生態承載力進行計算,產量因子參考劉冬梅、楊艷[3]等人在計算草地生態足跡時的數值,采用了我國目前常用的草地產量因子取值0.19。2008-2012年內蒙古草原(草地)的人均生態承載力分別為:0.3002hm2/人,0.2947hm2/人,0.2931hm2/人,0.2920hm2/人,0.2955hm2/人,詳見表3。從2008到2012年內蒙古草原(草地)生態承載力呈現減小的趨勢,從2008年的0.3002hm2/人減少到2012年的0.2955hm2/人。

總的來看,內蒙古近年來的草原人均生態足跡大于人均生態承載力,草原處于生態赤字的狀態。如,2012年內蒙古草原的人均生態足跡是人均生態承載力的4.7倍,人均生態赤字達到1.0945hm2。說明內蒙古草原資源的利用欠合理,內蒙古草原牧區的可持續發展程度較低。

表1 生態足跡模型中生物生產土地面積類型說明

表2 內蒙古草原(草地)生態足跡計算賬戶

注:為了節省篇幅文中只列出2012年的計算過程.

表3 2008-2012年內蒙古草原(草地)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計算結果

二、草原生態赤字產生的原因

第一,草原牧區生產方式相對粗放,勞動生產率偏低,單位GDP的資源消耗較高;這樣,一方面人類生產對草原的壓力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耗竭草原資源、破壞草原生態,使草原生態承載力下降,另一方面生產是用來滿足人類需求的,生產對草原資源的耗損相對增多,那么可以說其單位人對草原資源的需求也增大,草原生態足跡就間接地增加了。草原生態承載力下降,而其生態足跡增加,這樣生態赤字就逐漸產生了。

目前,草原牧區傳統精華的理念、技能和現代先進的意識、科技結合的不夠緊密,生態經濟欠協調,產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模式及經濟增長方式仍然比較粗放落后。草原畜牧業是草原牧民生產的主要對象、生活的主要依托,然而現實的草原畜牧業生產經營比較粗放,既在一定程度上丟棄了傳統游牧業對草原資源的合理利用及對草原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也缺乏現代草原畜牧業的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經營,草原畜牧業的發展還遭遇草原退化加劇等瓶頸的制約。草原牧區的二、三產業一方面表現為發展不足,另一方面又呈現出產業結構的扭曲和不合理,“一煤獨大”,采礦業等的掠奪式擴展,不僅損耗草原資源及礦產資源,也破壞草原生態、污染草原環境。草原畜產品的多層次開發、利用和深度加工還很不夠,牧區畜產品加工業拓展不足;草原文化功能、文化價值發揮不夠、體現不足,草原文化產業發展滯后等。

第二,生活方式不盡合理,目前草原牧區一定程度上存在攀比消費、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存在對消費資源的浪費;這樣,人們生活對資源的消耗、占用就增加,排放的廢棄物也增多,草原生態足跡就增大、并超過其生態承載能力,草原生態赤字就產生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增加,草原牧區居民消費額度增長、消費結構變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草原牧民吃、穿、住、用特別是行等的生活消費方面,離草原牧民已往節儉、綠色與自然和諧、親近的生活消費方式漸行漸遠。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牧民交通和通訊消費增長最快,在消費支出中的比重由1986年的0.55%增長到2014年的19.94%,在消費結構諸項目的占比排序中從1995年的第七位、經2000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二位;2014年內蒙古牧民交通通訊消費額為2711元,大大高于同期內蒙古農民交通通訊消費額1306元的水平,與同年城鎮居民交通通訊消費額3095元的水平基本接近。這可以說明,內蒙古牧民在交通通訊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必需消費、甚至過度消費。

過去牧民不管是走親訪友、婚喪嫁娶,還是運輸、放牧、種地等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一般都離不開牛車、馬車和馬(乘騎)等,而現在牧民幾乎家家都有摩托車、三輪和四輪車,面包車、轎車也愈來愈來多。如牧民現在出行用小汽車、摩托車等,而原來是馬;牧戶倒場、搬運貨物等現在用汽車、拖拉機等,而原來是勒勒車等;甚至有的牧民放牧也不騎馬了,而是騎摩托車。這樣牧民大幅度增加了消費支出,且車輛頻繁行走,碾壓草場、致其退化,排放的廢氣引起草原環境污染等;從而牧民生活所需要的資源量增大,排放的廢棄物增多,生態足跡就加大。

第三,草原退化加劇,草原的品質不斷降低,使得草原生態承載力下降,草原生態足跡也往往增加,這樣草原生態赤字便產生,并且日趨加大。

草原是廣大農牧民主要是牧民賴以生存的基礎,草原是內蒙古以及我國“三北”地區的天然生態屏障,草原又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2014年全國草原監測報告》顯示:“我國擁有各類天然草原近4億公頃,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2/5。”然而,由于開墾、開礦及不合理利用草原資源等人為因素及自然氣候因素的影響,我國草原退化、沙化、鹽漬化現象非常嚴重。內蒙古草原總面積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1.70%,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約占內蒙古草地總面積的78.46%[4]。但是,內蒙古草原退化、沙化仍然比較嚴重,目前的草原退化率在70%以上。草原退化導致草原生產力下降,草原生態系統的經濟功能弱化,內蒙古草原畝均產草量由20世紀60年代的124.70公斤降到80年代的71.36公斤,21世紀初又降到57.78公斤,下降了1倍還多[5];草原退化引起的草原產草量和牧草飼用價值等的下降,使得草原畜牧業等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內蒙古的草原畜牧業就總體處于修養生息的階段。草原退化也使草原牧區的生態環境惡化,草原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變弱,草原牧區生態經濟協調持續發展受到影響。這樣,既使草原的草原生態承載力降低,也往往使草原的生態足跡增大,因為草原品質劣化,單位人維持一定的生活標準所需要的草地面積就要增加。

第四,草原多種功能開發不足,綜合效能沒能充分發揮,既影響草原生態承載力的放大,也制約其生態足跡的縮小,使得草原生態赤字向生態盈余轉變遭遇瓶頸。

功能充分開發、資源合理利用并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諧一致,草原生態系統才能良性循環、持續演進,草原的生態承載力才能維持或者放大。由于對草原的功能和價值認識不足、開發不夠,多種資源及綜合效能沒有充分利用及發揮出來,單純利用牧草資源、單純挖掘草原牧養牲畜的經濟價值,使人口增加、經濟增長的壓力主要集中在“草”上,勢必對草原生態造成巨大壓力,使得草原生態赤字產生并加大。事實上草原不僅具有經濟功能,還具有生態功能、文化功能等,而且其生態價值、文化價值遠遠大于經濟價值,發揮各種功能、實現多種價值,推進草原生態、經濟、文化等和諧一致、協調發展,才能逐步使草原生態赤字轉變為生態盈余。

具體地說,草原具備生態保護、食品保障、原料供給、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應重視這些功能的開發利用。我們可以依托草原的生態保護功能,打好綠色牌、生態牌、特色牌,發展特色產業、綠色產業。草原能夠提供牛羊肉、羊絨、牛奶等大量的優質畜產品,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畜牧業發展的同時,能帶動飼料業、食品業、生物制藥、皮革、乳品業、服裝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有效推動草原牧區產業化進程[6]。草原還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天然草原上擁有野生植物1.5萬種,野生動物2000多種[7],但目前僅有少數種類被開發利用,且多數被利用的植物資源收獲仍采用原始的采摘和挖掘等,這樣的粗放方式不利于資源的永續利用[8]。草原可供旅游、觀賞、娛樂、休閑等,不同類型的草原能夠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觀資源,為草原生態、特色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而草原旅游業具有吸引投資,改善草原牧區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促進其第三產業加速發展等的作用[9]。草原風能資源、太陽能資源及生物質能源十分豐富,為發展清潔能源、綠色能源產業奠定了基礎。

三、對策思考

第一,草原生態系統中各類自然資源的開發度、利用量,要嚴格限定在草原生態閾限的范圍之內。草原生態閾限是一種客觀存在,是草原自然生態規律的體現;具體地講,草原生態閾限主要是指草原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凈化能力、抗擾能力以及系統資源的利用限度等,是系統承納及其資源使用的最高界限。若草原生態系統承納水平及主要資源的使用強度等不超過生態閾限,其結構功能狀態良好,生態平衡網絡體系巧妙維系,自恢復、自更新、自凈化等機制能夠正常發揮作用;否則,草原生態系統結構走向無序、功能不斷下降,出現惡性循環、逆行演替。可見,草原生態系統中各類自然資源的開發度、利用量,要嚴格限定在草原生態閾限的范圍之內,草原生態足跡也應該小于或等于草原生態承載力。

在草原牧區進行資源開發利用即開礦建廠時,要科學評估其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影響,預測其是否在草原生態系統的承載力、吸納力閾限之內,使得資源開發利用與草原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容量等相適應、相對應、相平衡,堅持重點集中開發,而不是全面開花,堅持慢速、集約化開發,而不是急功近利、掠奪性開采。對于草原生態系統中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要堅持利用與恢復、更新同步,并確保利用量不超過其恢復與更新的增量,使得“自然生態資本”維持在一定的水準而不減少,草原牧區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得到永續利用。對于草原生態系統中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實施綜合利用、節約利用、清潔利用的同時[10],還要逐步推行科學合理的替代利用,以保障草原牧區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轉變生產方式,推進草原牧區產業綠色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中國牧區特色的現代草原畜牧業。現代草原畜牧業,是指在傳統草原畜牧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立足于游牧業的精華技術和現代先進的畜牧、獸醫、草業等適用科技,基礎設施完善,營銷體系健全,管理科學,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優質高效綠色產業。推進草原畜牧業向現代轉型,首先要調整品種結構、畜種結構和畜群結構,改良畜種,優化品質,繁育優種畜群,提高畜牧業科技含量。與此同時,加快引進草種繁育、草產品加工等先進技術,增強牧草供給能力。“科技發展水平對生態承載力的影響表現為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科技投入越大,科技發展水平越高,地區生態生產力越大,生態承載力越高。”[11]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草原牧區牲畜對飼草的轉化率僅為0.5%-1%,飼草轉化率之所以低,科技水平低、牲畜品種質量差是主要原因;因此,增加草原科技投入,有效擴大良種牲畜在畜群結構中的比例等,可以提高畜群對飼草的轉化率,從而提高草原的生態生產力和生態承載力。其次要轉變牧養方式,并培育新型牧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有條件的牧區要恢復、完善輪牧和分群放牧,并適當借鑒、推廣現代先進適用的飼養管理技術等。加強對牧民的培訓,提高其生產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市場意識等。培育牧區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牧民專業合作社,對于養殖大戶、家庭牧場、龍頭企業等應給予扶持,推動分散養殖向適度規模養殖的轉變。第三,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發展,實現產業規模、水平以及結構升級。草原牧區畜產品的產量較高,產值卻不高,牧民出售的大都是初級產品是主要的原因;因此,要加大對牧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有效提升畜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發揮好草原畜產品綠色、有機、無污染的優勢,打造草原品牌。如打造牧區牛羊肉等純天然綠色食品品牌,實行優質優價,讓牧民得到實惠。第四,發展牧區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廣大牧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即機械、飼料等畜牧業生產資料供給的產前服務,改良配種、畜疫防治等產中服務,收購、加工、運輸、銷售等產品流通的產后服務,以及各種信息服務及保險、貸款等服務。發展多樣化的服務組織,如專業協會等;建設良種繁育體系、動物防疫體系、技術推廣體系;完善畜產品收購、運輸、銷售的管理機制等。

第三,合理生活方式,回歸綠色消費、保持節儉消費,倡導簡約生活。人們的生活水平及消費水平提高,生態足跡就會增加,這樣的判斷看似很有道理,其實也不盡然。因為同樣的生活水平若生活方式及消費模式不同,人們的生態足跡也會不同,合理的生活方式、科學的消費模式,可以使生態足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穩定或減少。草原牧區回歸綠色消費,保持節儉消費,倡導簡約生活,就能降低生態足跡,減少甚至消除生態赤字。

草原文化是崇尚自然的文化,是追求天地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一致、共生共榮的文化。傳承、弘揚草原文化的精華,草原牧區居民就應該適當回歸、保持已往節儉、綠色與自然和諧、親近的生活消費方式,珍愛草原生態系統的各種自然資源,不攀比消費、過度消費,不浪費消費資源,不在消費的過程中污染草原生態環境。

推進草原牧區可持續發展,既要優化生產方式,也要完善生活方式。草原牧區協調、綠色發展,就要“倡導綠色簡約生活”,樹立“綠色簡約”的價值取向和生活理念。生活中徹底摒棄奢靡浪費、貪欲虛榮,崇尚亮麗自然、守住綠草清泉、留下民俗鄉愁,去繁從簡,讓一定的自然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用,從而減小草原生態足跡、增大草原生態承載力,有效促進草原生態赤字向生態盈余轉變。

第四,草原生態保護建設要合理有效,要遵循草原牧區的自然與經濟規律。保護建設草原要合理、科學,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適合草原牧區的特點。當前某些保護建設草原的欠合理、不科學做法,需要修正、完善或摒棄。如,盲目地開墾原生草場、種植高產牧草,結果往往人工草地種不成、天然草原也破壞了;在草原牧區開墾飼草料地要慎之又慎,原則上基本草原絕不能開墾了,即使用于種草。如,內蒙古圍欄草場面積從2000年的845.07萬公頃,增加到2013年的2815.83萬公頃,2013年是2000年的3.33倍;適當的圍欄草場,對于明晰草原產權、保護草原生態有一定的作用,但局部草原牧區過度、高密度的圍欄草場,破壞草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造成草原生態的碎片化,也影響草原畜牧業的正常生產甚至牧民的生活,其負面效應遠大于正面作用,由“公地悲劇”變成一種所謂的“圍欄效應”。

目前,草原生態局部有所改善,但總體惡化的勢頭還沒有得到根本遏制,繼續加大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力度還非常重要。如,可以通過封育、飛播及灌溉、施肥等措施改良退化草場,提高草原生產力和生態承載力。通過草原封育,給草場一個充分積累營養物質和休養生息的機會,是提高草原高度、蓋度,增加產草量等既經濟簡單、又行之有效的辦法,然而草原封育也有時效性,一般在3年左右,最長不要超過5年,因為若草原長時間的封育不用(放牧、打草等),其草群結構就會退化,草原品質就會下降,優質牧草就會減少。

第五,認識并放大草原的多種功能,促進草原資源綜合利用、高效利用。草原具有多種功能,草原資源是物質需要、精神需要和生態需要的財富總和[12]。目前,我國對草原的開發利用仍以發展畜牧業為主,應該從單一功能的利用轉為多種功能開發利用,充分發揮草原資源的綜合效益。要在畜產品加工、草產品加工、草原觀光旅游、草原文化產業等方面尋求經濟增長點。如充分挖掘綠色食品發展潛力,開發有機綠色草畜產品,打造草原品牌,培育更多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與此同時,開發草藥資源、食品資源、花卉資源、草坪資源、固沙資源、水保資源、綠化資源、野生動物資源等[13],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如以草原的藥用植物為例,內蒙古草原藥用植物資源絕大部分有待于進一步人工引種馴化,從而促進草原綠色醫藥產業的發展,并切實緩減對野生資源采挖和對草原生態的破壞[14]。草原具備優美的環境,無污染、無噪音的生存空間,為草原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草原旅游業是牧區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最佳選擇,合理開發旅游資源會為牧區經濟的發展增添活力。深刻挖掘草原文化,發展草原文化產業。可以發展民族特色商品,如開發手工藝品以及旅游商品。還可以以草原文化為精髓,發展服裝設計、環境藝術、動漫等文化創意產業。此外,應充分挖掘草原牧區的綠色能源,如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草原牧區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一方面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護草原生態環境。

[1] 張志強,徐中民,程國棟.生態足跡的概念及計算模型[J].生態經濟,2000,(10):8-10.

[2] 張志強,徐中民,程國棟.中國西部12省(市區)的生態足跡[J].地理學報,2001,56(5):599-610.

[3] 楊艷,牛建明,張慶等.基于生態足跡的半干旱草原生態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為例[J].生態學報,2011,31(17):5096-5103.

[4] 包薩出榮貴.牧草地生態足跡研究——以正藍旗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5] 鞏芳,常青.我國政府主導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的構建與應用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22.

[6] 暴慶五,王關區,吳精華.草原生態經濟協調持續發展[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13-30.

[7] 張智山.開發草原多種功能問題的思考[J].中國草地學報,2007,29(5):102-105.

[8] 楊劼,趙立清.內蒙古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J].內蒙古草業,2014,24(4):1-5.

[9] 張智山.開發草原多種功能問題的思考[J].中國草地學報,2007,29(5):102-105.

[10] 王關區,陳曉燕.礦產資源開發引起的生態經濟問題探析[J].生態經濟,2013,(2):89-93.

[11] 朱金亮,李玉平,蔡運龍.基于灰色預測模型的河北省生態足跡動態分析與預測[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2):24-28.

[12] 李新文.我國草原資源的功能,屬性及其利用戰略轉變的政策建議[J].草原與草坪,2008,(5):77-81.

[13] 劉德福,劉天明.關于草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思考[J].四川草原,2004,(6):28-29.

[14] 楊劼,趙立清.內蒙古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J].內蒙古草業,2014,24(4):1-5.

[責任編輯:安 錦]

Analysis on Grassland Ecological Deficit and its Cause of Inner Mongolia

WANG Guan-qu,CHEN Xiao-yan

(Pastoral A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ohhot 010010,China)

The paper make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on grassl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Inner Mongolia,which found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increasing,whil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decreased,especially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larger than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grassland,so Inner Mongolia in a state of ecological defici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rassland production mode,the GDP unit of higher resource consumption,life style is not reasonable,there are some excessive consumption and consumption of waste of resources,degradation of grassland,grassland quality decreased continuously,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functions,lack of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grassland cannot fully exert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deficit causes to reduce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grassland,improv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so as to eliminate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deficit on countermeasures.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ecological deficit;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2016-05-2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批準號:10BMZ050)

王關區(1963-),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牧區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從事生態經濟、牧區經濟研究.

F323.89

A

2095-5863(2016)05-0046-06

猜你喜歡
承載力資源生態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彎承載力研究
耐火鋼圓鋼管混凝土柱耐火極限和承載力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理论精品| 亚洲美女一区| 国产精品成| 国产一级片网址| 国产91av在线|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www.亚洲一区| 欧美午夜视频|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欧美第一页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性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久久国产拍爱|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麻豆另类AV|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亚洲午夜天堂| 国产微拍精品| 国产97色在线| 国产黄色免费看|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欧美不卡二区| 亚洲无码电影|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www.日韩三级|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色悠久久久|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第一成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 欧美笫一页|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不卡网|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亚洲综合第一页|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