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溫永蘭
摘 要:當今世界,市場經濟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尋求利潤最大化,謀求強有力的競爭優勢,企業往往會將成本控制作為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仍然有許多企業的成本管理制度、方法等相對落后,不夠完善。本文通過對企業當前成本控制的作用、問題情況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幫助企業提高利潤水平,增強競爭優勢。
關鍵詞:成本控制;措施;競爭優勢
中圖分類號: F275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3-56-2
1 ?成本控制概述
1.1 概念
狹義的成本控制是指根據成本計劃、預算所制訂的各項消耗定額、費用定額、標準成本等,對實際發生的各項費用成本進行審核,及時揭示實施過程中的差異,采取措施將費用成本控制在預算、計劃之內,以實現或超過預期的成本目標。
1.2 作用
作為現代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成本控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降低成本,提高利潤水平。企業要發展成本控制可以限制預付費用和消耗的發生,有計劃地控制成本的形成,從而使實際成本不超過預先制定的標準,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因此,成本控制處于經營管理的核心地位。②保障成本計劃有效實施。成本控制和成本計劃密切相連,它是成本計劃的實施過程,可以促進成本計劃的更好實現,是落實成本目標、實現成本計劃的有力保證。③可以提高成本會計水平。傳統成本會計主要指成本費用的記錄、分類、歸集和分配,即成本核算。而現代成本會計不僅包括成本核算,而且還包括成本計劃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豐富了成本會計的內容。同時,通過成本控制還可以促進企業更好地貫徹執行有關的各項法令、方案和政策,使企業成本會計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1.3 成本控制的種類
按照成本控制的時間不同可以分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三類。
①事前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是指事先提前預測之前的產品上開展的生產經營活動,規劃,審計監督生產成本沒有任何影響。例如,該產品目標的成本來控制產品的設計成本;從各種工藝方案的成本進行比較,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②事中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是指在實際發生生產費用過程中,按成本標準控制成本費用及時揭示節約還是浪費,并預測今后的發展。將可能導致損失和浪費的勢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并隨時將各種成本偏差信息反饋給責任者,以利于及時采取措施糾正偏差,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這就需要建立反映成本發生情況的數據記錄,做好收集、傳遞、匯總和整理工作。③事后成本控制。事后成本控制是指在產品成本形成之后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核。這主要是對實際成本脫離目標成本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查明成本差異形成的主客觀原因,確定責任歸屬,據以評定和考核責任單位業績,并為下一個成本循環提出積極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利差異,發展有利差異,修正原定的成本控制標準,以促使成本不斷降低。
1.4 基本程序
①制定成本控制標準,并據以制定各項節約措施。成本控制標準是對各項費用開支和資源消耗規定的數量界限,是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據,是成本控制的必備條件。②執行標準,即分解落實成本控制的標準。根據成本標準指標審核各項費用和各種資源的消耗,實施增產節約、增收節支措施,保證成本計劃的實施。③計算成本差異和成本差異分析,占從消耗指標的實際成本的差異,分析來自不同的費用的程度和性質,確定造成的原因和責任差異的原因。④考核獎懲。考核成本指標執行結果,將成本指標的考核納入經濟責任制,以可控成本作為評價和考核其工作成績好壞的依據,從而實行獎懲。
2 ?企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2.1 成本控制目標缺乏前瞻性
目前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成本控制階段,只針對產品的生產過程即通過降低人工費用、材料費用、制造費用等進行控制,注重企業的短期效益,卻缺乏對整體生產經營的全面思考。企業的成本控制往往以其內部現有的生產條件和技術標準作為制定成本控制目標的依據,卻很少考慮對企業內部新產品研發、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其他環節產生的成本費用進行有效的控制,整體規劃缺乏前瞻性。
2.2 成本控制方法缺乏全面性
一些企業目前仍采用傳統的成本控制模式即將主要重心放在產品的生產階段,著眼于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忽略事前的成本控制。例如,它沒有事先制定一個固定的工時,材料消耗定額,預算支出和成本目標的各種產品,零配件到生產成本的實際支出基礎上的措施,另外,企業還忽略產品生產在其他環節上的成本控制,不能全面正確反映企業的成本信息,另外,不利與企業制訂有效的經營決策,降低企業的競爭優勢。
2.3 成本管理水平較低
一方面,由于大多數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相應的內控制度,這就導致了成本控制執行不力,不能達到預期的成本控制目標。另一方面,企業財務人員未能認識到信息化技術的普及運用,對成本的核算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手工操作方法上,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控制的效率,降低企業管理水平。
2.4 成本控制只注重降低成本,忽視效率
當外部經濟環境不利造成企業銷量下降,現金流短缺時企業往往會通過降低員工工資甚至裁員等方式達到降低內部成本的目的。另外企業也會通過上下游企業的談判,將成本轉移到外部其他企業。這種做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短期內可以達到節約成本的效果,但長遠來看,成本的單純性轉嫁一方面會破壞供銷商的合作關系,無法降低產品的售價,另一方面降低企業的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的動力。
3 ?改進措施
3.1 強化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體系
企業成本控制的不能與其他環節想脫離,成本控制的開展要求企業要做好事前的基礎性工作。例如,企業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記錄、考核報告以及計量工具,制定各種消耗定額、材料單價、內部轉移價格以及費用預算的限額等工作。企業各部門例如采購、生產、銷售、研發、會計等人員要密切協作,確保企業整體成本控制能在各個環節能夠得到有效實施。另外,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強化成本控制的實施,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獎懲制度。
3.2 樹立全員參與的企業成本管理觀念
成本控制的有效實會影響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減少人員、降低材料耗費等等,會面臨一定程度的阻礙。因此企業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強調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激發員工愛崗敬業的主人公精神,樹立成本節約意識這種優良的企業文化,以帶動并影響企業全員,建立一個自發的成本控制組織。
3.3 完善企業的成本控制方法
為了降低各項成本,企業應事先制訂嚴格的成本標準,例如在成本計劃中規定一系列具體的控制標準。其次,在成本的日常控制環節中應對形成成本的各個項目加以必要的檢查、監督及評比,例如對各項設備、工藝技術、工作環境的進行考察。最后,及時糾正形成的成本差異。對造成成本超支的,查明原因并具體到責任人,進行相應的懲罰并提出改進措施,確保制度方法的有效實施。另外,企業可以引入作業成本法,即通過“成本驅動”理論將資源的耗費過程與作業活動建立直接關系,這就就可以直接分辨出有效的成本消耗和無效的成本耗費幫助企業消除非增值的作業活動,提高作業效率,降低成本,克服傳統成本控制的不足。
3.4 借助科技創新成本管理
隨著當前經濟市場逐漸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產品同質化、產能過剩等現象日益嚴重,這也就導致企業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競爭的日益加劇迫使企業必須創新成本管理,降低成本以提高收益。為此,借助當前的互聯網、ERP等技術,企業應該加強與國內外的同行業企業、供貨商以及經銷商的交流以降低各項成本費用,同時同行業企業間應加快推進產品創新,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準,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4 ?結語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自身的調整迫使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要做到與時俱。在機遇與挑戰面前,企業應樹立正確的成本控制理念,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體系,并加以科學、有效地施行。企業成本控制唯有做好這一點,我們的企業才能從根本上在市場競爭中爭得強有力地位,才能確保企業更好的持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王彩紅.企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13,02.
[2] 郭計川.淺談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和途徑[J].財經界,2010,03.
[3] 張偉.企業成本控制常用方法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