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華
[摘要]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造成了城市里的人普遍存在浮躁這一特點,追根究底是因為沒有精神上的寄托。這就是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特點,而紅色紀念館宣揚愛國主義教育,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慰藉,使人們在工作生活中腳踏實地;也給人們提供了文化尋根之旅,在紀念館中見證國家成立的不易,見證父輩們的崢嶸歲月,幫助人們銘記歷史。而紅色紀念館在新時代下的發展仍存在諸多的弊端,就此弊端做出簡要分析,提出新時代背景下紅色紀念館的創新發展策略,以期在行業內起到一定的借鑒和啟發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紅色紀念館;創新;發展
2016年是抗戰勝利71周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從去年的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到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慶祝建黨95周年講話上提及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紅色文化又一次出現在國人眼前,將國人的愛國主義熱情激發的空前高漲。紅色紀念館作為紀念我國重大革命歷史事件中有著突出貢獻的人或事的專門場所,正是將國人的愛國主義熱情從短暫升華到長久的地方,而紅色文化作為我國所獨有的歷史文化,如何繼承發揚,讓后輩感受到父輩們建國的不易,并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新時代下紅色紀念館的主要任務[1]。因此,新時代下紅色紀念館的創新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1、新時代背景下紅色紀念館創新發展的意義
紅色紀念館最主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對后來者進行教育及警示。針對當今社會中越來越浮躁的氛圍以及人們精神生活的匱乏,紅色紀念館發展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由之路。而對紅色紀念館的發展規劃,要從新時代背景下出發,將民眾接收信息的模式以及消費模式作為研究的著力點。當今時代是網絡的時代,無處不在的網絡信號,高效快捷的接收模式,都傳遞出民眾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接收碎片化的信息的特點;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供大于求的市場現狀使得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消費所帶來的精神愉悅度,即追求個性化消費。因此,紅色紀念館在新時代背景下進行創新式發展,是在了解群眾需要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在結合網絡等現代化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可以更好的迎合市場發展趨勢,迎合群眾需求,從而更好的履行其對后來者的警示以及教育的功能,也是紅色紀念館發展的意義所在[2]。
2、新時代背景下紅色紀念館面臨的問題
2.1、紅色紀念館的輻射半徑較小
全國各地的紅色紀念館數量繁多,但是真正聞名全國的紅色紀念館卻寥寥無幾。據相關部門[3]統計,來王盡美烈士紀念館的觀眾多為諸城市區及其附屬鄉鎮的市民,而對其周圍的縣市,如五蓮縣、濰坊市等的影響非常小,多數人只知道王盡美烈士的名字,卻不知道諸城市有王盡美烈士紀念館,再如鹽城的新四軍紀念館也存在相同問題,因此,我國國內相當一部分的紅色紀念館其輻射半徑非常小,對周邊群眾的影響力不夠。出現此類狀況的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是現如今出游的觀眾多數是年輕人,年輕人對于旅游的興趣在于對新事物的追求及探索,而對革命歷史此方面的旅游路線興趣不高;其二是紅色紀念館本身宣傳不到位,附近的縣市居民都對紀念館不太熟悉,更遑論更大范圍的居民對紀念館的熟悉程度了[4]。解決紅色紀念館輻射半徑小的問題是紅色紀念館創新發展的首要任務。
2.2、紅色紀念館整體定位欠缺
紅色紀念館的整體定位不是指對于觀眾的定位,而是指對于紀念館自身的定位。其自身定位的欠缺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體現在館內文物布局中,在相對較大、較出名的紅色紀念館中陳列物品或按照時間順序,或按照人物順序進行了相關的排列擺放。但是對于中小型紅色紀念館,紀念館本身只是給相關文物提供了擺放場所,并沒有進行相應的合理規劃,導致了整個紀念館中的文物擺放雜亂,觀眾到紀念館進行參觀過后,對紀念館本身的文物等都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要說得到精神的升華或者啟示了。其二是體現在紀念館建設及配套設施中。紅色紀念館大多數只有一個建筑物構成,其配套設施如廁所、相應紅色旅游紀念品或者管理人員等都有所欠缺。觀眾來此只是簡單的瀏覽一圈,并沒有相應的活動或者是旅游產品讓觀眾能對該紀念館產生相應的印象。
2.3、紅色紀念館的講解員講解形式單一
觀眾來到紀念館參觀,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了解歷史詳情及陶冶愛國主義情操,這個目的如果僅僅是觀眾自行參觀紅色紀念館是無法達到的,因此,講解員是紅色紀念館開展對觀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所在。但是目前我國紅色紀念館中講解員的工作方式過于單一,在對歷史事件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沒有針對觀眾特點進行區分式講解,因此也就無法達到個性化服務,且演講內容千篇一律,甚至有的演講稿從網上就能搜到原文。對于觀眾來說,紅色紀念館中的講解員無法滿足觀眾對于知識的渴求,更無法形成觀眾與革命精神之間的連接紐帶,進而紅色紀念館的教育功能也就無從實現。
3、新時代背景下紅色紀念館的創新發展策略
3.1、加大宣傳力度,靈活運用線上及線下宣傳途徑
針對紅色紀念館輻射范圍小的問題,可以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入手,可以采取線上及線下兩種宣傳手段。針對線上宣傳手段,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擴大知名度,對于紅色紀念館本身來說,可以通過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博客、網頁等,實時更新消息,加強與瀏覽網頁的觀眾的互動,進而提高自身知名度,對其自身進行宣傳推廣;紅色紀念館也可以與網絡社區中的認證用戶,如微博中的大V用戶進行合作推廣,利用明星效應,提高紀念館自身的知名度;官方微信的側重點則是建立相應的查詢目錄,如在欄目導航中建立最新消息、建館歷史、主題特色等,讓受眾能夠充分了解紀念館當下的最新消息以及紀念館的詳細信息。此三點為借用網絡平臺進行宣傳的方法。針對線下的宣傳手法,可以采用與當地及周邊城市的學校進行聯合,如,針對諸城市的王盡美烈士紀念館,可以通過與當地小學舉行的小學生授予紅領巾活動進行聯合,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孩子身臨其境的感悟革命精神,也可與高校進行聯合,與高校社團聯合宣傳,吸引年輕人來紀念館參觀。
3.2、科學規劃挖掘文化內涵,利用多媒體進行創新式發展
對于紅色紀念館建館,首先要做的就是對紅色紀念館進行選址,紅色紀念館根據其主題的不同,有不同的選擇方式,如對于戰爭遺址,可在遺址原地或附近進行修建,對于名人,則可在名人舊址進行紀念館的修建。建館總體遵循的原則就是因地制宜,盡量在所紀念人物或事物所生活或發生的地方進行場館的修建。紅色紀念館主要是用來紀念對革命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與事,因此,每一個紅色紀念館都有明確的主題。在對紀念館的規劃過程中,要深入挖掘人與事所反映出的文化內涵,從文化內涵入手,對整個紅色紀念館進行規劃。如紀念館的主題是紅軍,那可以將文化內涵定義為鐵軍,在規劃的過程中,可從正門開始放置雕刻紅軍的浮雕,以時間線為主,展現幾次較大的戰役,以及書寫有鐵軍的石碑等,院內種植高大樹木,讓整個園區從進門開始到主建筑參觀完畢為止,處處透漏出鐵軍的精神。如此由外而內,以時間線串聯,觀眾對于紀念館所要表達的革命事件一目了然。對于建筑內部的文物,也可采用時間線作為分割點,呼應院內浮雕所對應的事件,加深觀眾的印象,也可鋪設多媒體設備,將文物尋找過程編寫成故事,并對文物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進行總結歸納,以視頻形式在文物周圍播放。館內外安裝相應音頻設備,用于播放或慷慨激昂或寧靜致遠的音樂。如此,游客進入紀念館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愛國主義情懷,更能凈化心靈。
3.3、發動社會力量,吸引專業人才
紅色紀念館主要行使教育職能,這也就表明了紀念館是非盈利性的企業,其收入主要靠當地財政撥款,對于紀念館創新發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投入有捉襟見肘的困境。有鑒于此,紀念館發動社會力量,如依托志愿者,來進行紀念館的建設。紀念館可以與附近學校合作,發動學校中歷史系的學生或教師,在空余時間來紀念館進行客串講解員,或作為承辦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也可吸引學校或社會的科技人才作為志愿者,對紀念館內多媒體設備進行維護以及對相多媒體視頻進行編寫整理。
3.4、提升講解員職業素養,創新講解模式
講解員的講解詞過于單一,歸根究底是因為講解員對紀念館的主題了解的不夠深入,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只能照本宣科。這就需要紀念館組織相應的培訓,來提高講解員的職業素養,并與當地的特色文化活動合作,提高講解員的參與度,使講解員在了解當地文化的基礎上,將紀念館的主題與當地文化相聯系,使講解詞更加有代入感,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在講解的過程中,講解員要區分受眾,如針對不同年齡層的觀眾要采取不同的講解模式。對于老年觀眾,要將語速放慢,講解詞要多是老革命故事,引發老年人的記憶;針對成年人,講解詞要起到升華主題的作用,引發成年人的思考;針對兒童,則要采用充滿童趣的解說詞,要讓兒童理解革命精神。
在網絡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讓人們脫離大城市的喧囂自發前來紀念館進行精神的升華是紅色紀念館發展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解決此類問題就應該從加大宣傳力度,科學規劃、發展文化內涵,加大資金投入以及創新講解員的講解模式入手,進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發展。只有真正發揮紅色紀念館的教育作用,才能實現提升國民精神層次的本質要求。
[注釋]
[1]馮林芬.淺談如何發揮紅色紀念館的教育功能——以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為例[J].黑龍江史志,2014(23):118-119.
[2]潘偉玲.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探究——以陳云紀念館“偉人精神進高校”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01):143-144.
[3]林俊超.增強品牌意識 創新發展思路——對紀念館如何開展增創品牌建設工作的思考[J].福建黨史月刊,2011(24):126-128.
[4]雷巧莉.紅色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的思考——以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為例[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03):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