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春
摘 要: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要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實效性,強調知行統一。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從鏈接生活、深化認知,組織實踐、知行合一,立足自我、以行促知三個角度研究課內學“知”,課外導“行”。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德育;知行合一;認知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1-0009-01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的實效性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學校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滲透德育,強調知行統一,從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的生活閱歷尚淺,可塑性很強,如何全面實現對學生的品德培養呢?下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從鏈接生活、深化認知,組織實踐、知行合一,立足自我、以行促知三個角度進行研究。
一、鏈接生活,深化認知
培養學生良好品行的前提,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以課本知識為理論依據,還要結合生活實例為理論知識找到恰當的落腳點,讓學生取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通過鏈接生活的教學方式,深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比如,教學蘇教版品德與社會“我心中的那顆星”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話題討論:談一談自己生活或學習中的偶像。學生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后,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進行總結。分析學生總結的結論,發現學生的偶像有無私奉獻的媽媽、治病救人的醫生、教書育人的老師,等等。于是,要求學生敘述自己從榜樣身上學到了哪些東西。學生積極發言,同時表示自己長大以后也要成為像偶像一樣的人。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趁機引導學生認識到:要想成為偶像一樣的人,就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積累,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從生活的角度入手,不僅能夠避免枯燥的知識傳輸,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明辨是非。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深化學生的認知。
二、組織實踐,知行合一
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單純講解理論知識并不能達到有效的教育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應該恰當地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本知識的內涵,引導學生找準正確的人生定位,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將知識運用到道德實踐中去,實現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比如,教學蘇教版品德與社會中“怎樣與人相處”這一課時,并沒有直接為學生講解課本上的內容,而是讓學生通過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自己心目中最友好的同學或者伙伴。于是,學生積極參與投票。學生的投票結果顯示,都認為班長是最友好的人。于是,趁機向學生們提問:為什么覺得班長人最好呢?學生紛紛表示:班長不僅經常幫助別人,而且從來不驕傲自大,跟每個同學的關系都很好。根據學生的回答,要求學生總結班長與人相處的方式,多和班長學習交流。結合學生的總結,引導學生學會助人為樂,真誠待人。同時,在班級內開展每天隨機選一名同學進行贊美的活動,要求學生能用贊美的目光去欣賞別人。
簡單地將與人相處的方式灌輸給學生,這些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可能只是枯燥的內容,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因此,教師應當恰當地組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緊密結合理論知識規范自己的行為,達到知行合一的目標。
三、立足自我,以行促知
學生生活能力和思想道德的培養,靠講課來完成是遠遠不夠的。“紙上得來終覺淺”,從課本中學到的知識,遠不如通過自己實踐獲取的知識那般感受深刻。因此,在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從課堂中汲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吸取經驗,在生活中立足自我,認真審視自己的行為并且加以約束。比如,教學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在公交車上”一課時,首先給學生展示一組圖片。圖片中顯示的是一群少先隊員走上公交車,嘴里說著“尊老愛幼”,但在看到搖搖晃晃的老人時卻不知道讓座。根據這組圖片,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上學放學做公交車的經驗評價這組圖片,并且反思自己的行為。因為做公交車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經驗,因此學生對于這樣的一組圖片感觸很深,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公交車上,有些人看到老人上車就好像沒有看到一樣,不給老人讓座,而且有些人在公交車上大吼大叫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等等。根據學生的敘述,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學會遵守紀律并且尊老愛幼,同時要求立足自我,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有過失,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培養良好的品行。
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如果沒有實際生活的整合,很難為學生確立行為的規則。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踐入手,引導學生立足自我,結合生活經驗去審視自己的行為,在不斷審視中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四、結束語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要注重鏈接生活、深化認知,組織實踐、知行合一,立足自我、以行促知。既要重視課堂中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又要立足課外學生行為的規范,提高德育實效性,培養知行統一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楊今寧.品德與社會課程社會化教育功能強化的路徑探索[J].課程·教材·教法,2012(04).
[2]宋福壯.試談“知行合一”對學生思想品德修養的提高作用[J].新課程研究,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