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清
摘 要:學案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應用,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培養。文章從條件創設,組織準備;目標指引,依案自學;組織討論,嘗試解疑等三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案;教學模式;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2-0036-01
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案式教學模式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學,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快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一、條件創設,組織準備
對于一篇成功的學案而言,需要弄清楚的就是要明確學習目標,并且讓學生依照學案進行學習,自主了解和掌握知識。學案作為一種讓學生提前了解知識的手段,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對新學章節的預習,讓學生對教師上課要講授的內容能夠充分了解,并且能夠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在上課時能夠更容易地進入學習狀態。學案創設出的基礎條件,對學生章節知識的學習有著一定的幫助,并且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研讀學案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知識不能完全弄明白,這也給學生設置了一個懸念,讓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變得更加強烈。當學生心中懷有疑問的時候,課上教師進行疑問的解答,就能夠讓學生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端正,學習更加用心。例如,教師在準備“全等三角形”的學案中,先將基礎知識列出來,讓學生能夠輕而易舉地了解章節的大體內容,然后再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例題更加深刻地理解學習內容。因為設置的習題并不難,所以肯定有些學習好的同學能夠通過自學將習題做出來,但是大部分同學并不能將問題完整地解答出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做出答案的同學進行講解,這時學生就會在黑板上列出答案并進行解析。在學生基本弄明白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先證三角形ABF全等于三角形CDE,得BF=ED,再證三角形BFG全等于三角形DEG 得GF=GE。學生的思路清晰之后,對今后此類問題的解決會有更明確的方向,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目標指引,依案自學
學案的特點是注重學生自學,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獲得提升,而教師更多的是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引導者和參與者。通過學案的設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加迅速地學習。初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對學習也有自己的方法,教師應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讓學生對學習更加用心。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學習計劃中進行學習,有了一定的自由,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自尊心獲得極大的滿足,自主學習能力會增強。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能夠讓學生養成做事情需要提前做計劃的習慣,養成良好習慣能夠讓學生受益終生。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在學案設計時給學生設置一道例題,并讓學生進行20分鐘的思考和解答,例題如下:甲、乙兩人加工某種機器零件,甲在5天內能完成10個零件,乙在3天內能完成9個零件,若兩人同時合作加工125個零件,需要多少天?有批零件加工任務,甲單獨做40h完成,乙單獨做30h完成,若乙先做2h后,再由甲、乙合做還需幾小時?然后在學案的最后一頁,留下問題的思路和解析過程。第一題:甲一天完成10÷5=2個,乙一天完成9÷3=3個,他們兩個一天完成3+2=5個,所以合作125個需要125÷5=25天;第二題:甲一小時完成1/40,乙一小時完成1/30,乙先做兩小時,完成2×1/30=1/15,剩下的工作量1-1/15=14/15,設甲乙合作還需要x小時完成,得到方程(1/40+1/30)x=14/15,解得x=16,所以合作還需16小時可以完成。學生看完這些問題之后,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理解教師的思路,從而讓學習更有計劃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組織討論,嘗試解疑
在學案的教學模式中,分組討論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在小組同學的互相討論中,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想法和思路,從而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各自的問題進行展示和分析,讓其他有思路的學生進行解答,從而集思廣益,讓學生在更多的思路中獲得長足的進步。例如,在應用題的教學中,可出示這樣一道應用題:某商場銷售一批襯衫,平均每天售出20件,每件40元,為了擴大銷售,商場決定采取降價方式進行銷售,經調查,每件襯衫降價1元,商場就多售出2件,問每件襯衫降價多少元時,商場平均每天利潤最多?這時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各自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思維上的碰撞,從而找出正確答案。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將學案教學模式推廣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之中。推廣應用學案教學模式,能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推廣應用學案教學模式,更利于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汪家玲,戴有剛.淺談數學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1).
[2]王芳.學案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