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清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探究思考、文本拓展處進行留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留白;教學模式;個體差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3-0061-01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常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的創造性受到抑制。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留白藝術,能為學生的思考和參與提供更多的空間,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一、課堂留白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 課堂留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調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真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對他們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不假思索地記筆記,一節課下來學生的筆記本上寫得滿滿的,但是真正學到的東西并不多,他們也就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留白藝術,將有限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感受課文的美,教師僅僅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對學生進行引導,能讓學生真正走進課文,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2. 課堂留白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不斷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新課標也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一味地等著老師給出的準確答案。語文學科是一個特別開放的學科,學生可以自主發散思維,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相比之下,課堂留白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間,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探究和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使學生突破了書本的限制,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3. 課堂留白可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由于所處環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他們的發展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尊重學生之間的這些差異,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留白可以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間,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應提出高一點的要求,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能夠理解文章就可以,這樣學生就可以基于自己所處的層次對同一篇課文有不同的解讀和感悟。另一方面,教師要允許不同觀點的存在,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鋒,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課堂留白彌補了傳統教育“一刀切”的現象,更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
二、課堂留白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 教學過程留白
教學過程留白就是在課堂上留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的空間,改變傳統教育中“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教師不能把他們當成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每堂課都應該留給學生一些自由的時間,讓他們去吸收和消化這堂課所學的知識。對于存在的疑問,教師應積極解答;對于存在爭論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探討。例如,在學習課文《輪椅上的霍金》之后,教師要留給學生自由的時間去感受霍金的堅韌、樂觀、信心,真正走進課文,學習霍金身上的這些品質。
2. 探究思考留白
在課文探究思考處留白,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個性的關鍵所在。教師要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要改變教師一味給學生念答案的現象,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例如,在課文《母親的恩情》中有一句:“她想,孩子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文中運用了省略號,教師為了讓學生探究省略號在此處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省略號處母親想表達的內容,然后思考這些內容有什么作用,最后引導學生理解省略號是為了強調母親對兒子的擔憂。
3. 文本拓展留白
在文本的拓展延伸處留白,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解放學生的思維。文本拓展是開放的,教師不能給出固定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維,束縛學生的思想,因為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學習了《泊船瓜洲》這首古詩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這首古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并把自己腦海中展現的這首詩的景象用文字描述出來。由于每個學生對古詩的理解程度和層次是不同的,因此在文本的拓展延伸處留白,可以充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
三、結束語
留白藝術是中國國畫中的一種常用技法,目的是留給欣賞者想象的空間。將留白藝術應用到語文課堂,同樣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予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但是課堂留白要恰到好處,就需要教師去積極引導,才能激發課堂的活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行梅.“留白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價值意蘊[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1).
[2]王素娟.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與“補白”[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