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娟娣
【摘 要】隨著云計算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設也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促使傳統校園實現了由電子校園、數字化校園向智慧校園的發展和轉變,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全面協同的智能化感知環境?;诖耍恼聫闹腔坌@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出發,探討了智慧校園構建中教育服務體系效能的實現表現。
【關鍵詞】智慧校園建設 教育服務 現代信息技術一、引言
智慧校園是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推動下實現的,更是數字校園向一個階段升級的表現,它將信息技術進行了高度融合和深度整合,以此構建成了一個具有信息終端廣泛感知的網絡信息智能化的校園[1]。智慧校園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開放、互動、協助的智能綜合化信息服務平臺,促使師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感知教學資源,在加強師生交流、學習、管理和生活服務效能上具有重要作用,促進了教育服務體系的完善。
二、建設智慧校園的關鍵技術
智慧校園建設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了全方位的綜合應用,并在以人為本、相互參與的理念支撐下,為師生構建一個支持智慧教育發展的信息化環境。一、云計算:它具有虛擬化、高可靠性和可拓展性、超大規模、按需服務的特點,能夠根據用戶需求向用戶提供相應的存儲、計算和服務平臺。二、物聯網:它是互聯網的延伸和拓展,簡單來講就是一種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借助物聯網技術能夠在智慧校園中實現對圖書資料、儀器設備、出入人員的實時動態管理。三、大數據:它指的是生成的大量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在智慧校園中能夠跟隨云教育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實現對海量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建模分析。四、移動互聯:移動互聯就是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的結合統稱,在智慧校園中能夠為師生提供高速的網絡環境,是師生展開靈活自主網絡學習和交流的基礎網絡條件。五、社交網絡:社交網絡是一種社會化的網絡服務方式,具有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成本低的特點,也是智慧校園中為師生提供個性化協作學習的基礎[2]。
三、智慧校園建設中教育服務體系的實現
(一)使校園學習具備可視化的管理
智慧校園建設對物聯網技術進行了有效的應用和融合,通過這種技術,智慧校園能夠對各種數據信息技術進行全面的感知、獲取和匯總,進而將校園中各種動態實時控制,并及時反饋到相關信息中進行分析。在這樣一個可視化的校園環境中,不僅學校的管理工作便于執行,還能為校園管理提供更多的人性化和智能化服務。以校園治安問題為例,利用物聯網技術能夠對師生的身份進行辨認證明,進而納入到考勤管理之中,學校內部通過安裝傳感器可以對人體的溫度、聲音、光線等進行感知,還能在連接網絡的過程中,實施智能化控制,促使學校的教學和安全都能在這個網絡智能操控平臺中得到有效保證。
(二)教育教學環境服務機制更加完善
智慧校園通過對多種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促進了師生在虛擬學校環境中更加方便獲取學校資料和教學資源。同時,在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支持下,還避免了虛擬時空中真實可觸碰性的缺失,使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互為相通,加強了數字化信息空間和物理空間的聯系,讓教學環境逐漸實現真實空間和虛擬學習環境的有機整合。智慧校園中,它的每一個教學工具都具有網絡化、可視化和數字化的特征,學生也能在課堂中真切地感受到自然而真實的教學場景,實現了人和環境、人機交互的融合。而在這樣的一個教學環境中,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夠發散開來,在場景的感知中能夠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能夠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也促進了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3]。
(三)區域資源的共享性
一直以來,受區域不同的限制,不同學校之間在優質教育資源的支配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區域資源的共享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實現。但在智慧校園中,各種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有效減少了這方面的弊端,并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均衡,一些大型的圖書資源和試驗設備得到了有效利用,實現了資源共享。由此可以發現,智慧校園的建設,不僅能夠促進教師教育水平的提高,還能有效減少區域間教育資源不公平現象的發生,對教育資源利用率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網絡技術應用而建設的智慧校園,在構建的過程中融合了多種異構子系統,不僅實現了校園的智慧管理,還實現了校園的智慧教育和智慧科研,充分滿足了師生的個性化教育和學習需求,更有利于教育信息資源的融合,有效推動著高效、低碳校園的信息化建設。當然,智慧校園的建設畢竟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在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各種資源進行綜合、有效的應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智慧校園的建設目的。
【參考文獻】
[1]楊現民,余勝泉.智慧教育體系架構與關鍵支撐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15,12(01):77-84.
[2]胡欽太,鄭凱,林南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轉型: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J].中國電化教育,2014,05(01):35-39.
[3]于長虹.智慧校園智慧服務和運維平臺構建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1(08):16-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