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云
摘要 簡述芒市風平鎮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領導、加大扶持力度、擴大宣傳、加強技術培訓、推廣集成運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對策,以期為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全面開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狀;問題;對策;云南芒市;風平鎮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146-02
芒市風平鎮位于德宏州芒市壩東南部,海拔863 m,是芒市地區最大的壩區農業鄉鎮。全鎮占地面積381 km2,轄區有耕地面積6 577.73 hm2,其中水田面積4 884.67 hm2。農作物一年三熟制,常年主要種植水稻、甜脆玉米、馬鈴薯、西瓜、西紅柿、甜椒、無筋豆、香料煙、冬早蔬菜等作物。2014年全鎮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11 234 hm2,防治面積16 852 hm2,目前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方法主要采用化學防治,而對綠色防控運用少。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指以確保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為目標,達到以減少化學農藥為目的,優先采用生態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環境友好型技術措施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行為。是貫徹落實2006年農業部提出“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的具體行動,是綜合防治的新體現。
發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發展綠色農業、生產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客觀需要;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及施農藥風險、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效的重要手段;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的客觀要求。
1 發展現狀
2012—2015年,德宏州植保站協同風平鎮農業中心先后在風平鎮風平村委會、芒賽村委會建立了2個綠色防控示核心范區,并結合歐盟與高產創建項目的開展,緊緊圍繞水稻、玉米這兩大糧食作物,開啟了以赤眼蜂為主的防治水稻鉆心蟲、玉米螟等的生物防治模式。累計核心區示范面積267 hm2,輻射面積1 355 hm2,召開生物防控現場會20次,培訓農民2 5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2 800多份,播放多媒體影像12次。通過示范與現場培訓會使農民認識了新型防控技術,取得良好的綜合示范效果,為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推廣奠定了一定基礎。
2 綠色防控存在的問題
2.1 政策扶持、引導不夠,資金投入少
目前綠色防控還處于起步階段示范,點小面小,社會關注度影響度不夠,不夠重視,缺少財政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引導。
2.2 認識不足
受傳統觀念、栽培、防治方法等影響,加之少數民族占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廣大農民群眾對綠色防控概念理解不清、環保意識不強,認識不到位,接受能力弱。多少年來,農民為達到農作物高產,見到病蟲害就使用廣普殺菌劑、殺蟲劑等化學農藥;農作物生長弱小立馬施用化學肥料,導致盲目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的現象非常突出,常常只是收到暫時的效果,最終導致整個農業生態環境破壞,引起病蟲害的再次猖獗、抗藥性提高,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現象也比較突出。廣大農民對綠色防控沒有積極主動參與意識,因其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推廣綠色防控存在一定的困難。
2.3 受氣候、耕種等條件制約
風平鎮水熱豐富,四季溫暖,氣候條件好,并且農作物一年三熟,復種指數高,自然條件不僅有利農作物生長,同時也有利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由于過量施用農藥化肥,病蟲害呈多發、重發的態勢,制約了綠色防控的開展。
2.4 綠色防控實施的農作物種類、地域范圍、規模有限
近幾年來,由于綠色防控區域和作物間發展不平衡、綠色防控產品研發力度不夠,防控成本短期內高于農藥等多種原因,加之缺乏政府引導,缺少資金投入,阻礙了綠色防控的大面積推進發展。目前,在水稻、鮮食玉米上進行了生物防控的方法,而在蔬菜、瓜類果樹等作物上很少運用。
2.5 科技隊伍知識技能更新遲緩
科技隊伍知識技能得不到及時更新,科技服務水平得不到及時提高,綠色防控推廣普及較緩慢。科技員是服務基層的人,他們直接面對廣大農民群眾,也是指導廣大農民群眾學科學,用科學,學習使用綠色防控新技術的傳達人,然而近些年來,科技員特別是基層科技員到外面接受好的技術、經驗、方法等的培訓學習機會很少,對新技術和新方法掌握的有限,使綠色防控推廣較慢。
2.6 宣傳培訓力度不夠
廣大農民群眾對什么是病蟲害綠色防控,及怎么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一知半解。目前只是農業部門做宣傳、培訓、示范,雖然結合高產創建項目的開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涉及的村寨、作物、面積等還很有限,大部分農民還沒有了解認識、掌握、及充分運用綠色防控新技術。
3 發展對策
3.1 加強領導,積極引導
綠色防控事關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問題,政府部門和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綠色防控工作納入議事日程中,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綠色防控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建立主要領導負責制,明確目標任務責任,農業及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密切合作,有效發揮部門優勢,確保工作任務和具體責任落實到位。政府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以推進綠色防控工作。
3.2 爭取資金,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出臺扶持政策、項目
多方爭取籌集資金,農業部門整合項目資源,積極爭取財政金費投入,用于支持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宣傳培訓等工作。根據不同作物、不同病蟲害發生規律,出臺不同的補助項目,對綠色防控所需的器械、生物農藥等物資進行項目補助,事實上也是為農戶起到引導和指引的作用,從而加快農民使用綠色防控技術的進度[1]。
3.3 擴大宣傳,提高思想認識
廣泛利用網絡、電視、廣播等各種媒體,廣泛宣傳綠色防控的重要意義,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綠色防控的知曉率,充分調動農業企業、合作社、合作組織的積極性,帶動廣大生產者積極采用綠色防控技術,發展綠色訂單農業,實現綠色防控與綠色產品和市場供需的有效對接,形成質優價優的局面,大家都來消費綠色產品,吃上安全放心的食物。
3.4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科技服務水平
加強對技術員的培訓,項目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通過提高技術員的專業素養、業務水平、培養科技創新能力,進而將好的技術、方法、經驗傳授給農民。
結合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指導、培訓工作。各級技術員要深入到田間地頭、農村抓好農民的技術培訓及指導工作,通過手把手、面對面的方式,采取多種形式如現場培訓會觀摩會、發放技術明白紙、宣傳畫冊、創建樣板田等,提高技術到位率,切實使廣大農民群眾掌握并運用綠色防控技術。
3.5 推廣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生產中主要采用農業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科學精準用藥等及其技術集成運用,通過統防統治,來提高病蟲害綠色防控效果。
3.5.1 農業防控。選用高產優質抗性好的良種來種植,是非常經濟有效的方法。加強對作物的田間管理,通過深耕曬垡消滅蟲蛹,清潔田園、處理銷毀田園中枯枝殘葉,根據測土配方增施農家肥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進行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風透光性、進行科學管水等[2]。為農作物生長健壯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從而達到少發病蟲害、減少施藥的效果。
3.5.2 生物防控。主要有以蟲治蟲、以菌治菌、以菌治蟲、以螨治螨等。如加大釋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水稻稻縱卷葉螟、鉆心蟲力度;在柑橘果園釋放捕食螨防治紅蜘蛛及銹壁虱;利用蘇云金桿菌(Bt)、核型多角體病毒(NPV)防治小菜蛾、菜青蟲、棉鈴蟲等多種害蟲;用枯草芽苞桿菌防治瓜類枯萎病、番茄灰霉病等;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小地老虎、菜粉蝶;多抗霉素防治瓜果蔬菜立枯病、白粉病、莖枯病,農用鏈霉素防治水稻白葉枯病、細條病,用井岡霉素防治水稻紋枯病等。在稻田中養魚養鴨放養青蛙,果園中養雞吃蟲除草,控制蟲害[3]。
3.5.3 物理防控。包括殺蟲燈(光誘)、誘蟲板(色誘)、信息素(性誘)、食餌誘殺(食誘)、阻隔法。在種植蔬菜、水稻、玉米、果樹的田間地頭安裝殺蟲燈,誘殺玉米螟、斜紋夜蛾、菜蛾、棉鈴蟲等;用黃板誘殺蚜蟲煙粉虱白粉虱葉蟬等小型害蟲,用藍板誘殺薊馬;用昆蟲性信息素(性誘劑)如桃小食心蟲、柑桔小食蠅、二化螟等。配制毒餌誘殺害蟲。在蔬菜種植、水稻育秧地上使用防蟲網,可以隔離防蟲網外害蟲、避免害蟲進入到防蟲網內為害作物,既可避免由蚜蟲、稻飛虱傳毒引起的病毒病的發生,也可避免多種害蟲的危害[4]。
3.6 科學精準用藥
根據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規律,結合病蟲害預測預報,在最佳防治時期內對癥下藥,選擇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交替使用,進行病蟲害防治。注意看清楚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安全用藥,不得隨意增加施藥次數和施藥量,在不需用藥時盡可能少用或不用農藥。以達到綠色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改善農產品品質的目的。
4 參考文獻
[1] 陳衛宇,章泳,謝洪芳.南京市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發展現狀及其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9):111-113.
[2] 李宏玉.中藥材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集成運用[J].云南農業,2015(8):26-27.
[3] 王道澤,洪文英,吳燕君.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現狀與對策[J].杭州農業與科技,2014(6):13-15.
[4] 馬永翠,石安憲,馬永瓊.昭通市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4(5):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