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清
2016年3月12~18日,應臺北教育大學邀請,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師》編委會組織福建省名校長及名師交流團一行10人赴臺,與臺灣教育界人士進行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此次活動不僅傳遞海峽兩岸的教育理念,同時還分享了兩岸教師的教育思想與教研成果。筆者有幸成為交流團的一員,在臺交流參訪期間,我們共走訪了5所學校,其中,走訪的高雄鹽埕小學,應是筆者畢生美術教學生涯的重大記憶!第一次踏進祖國寶島臺灣上課,體驗臺灣課堂,誰說這不是一種幸運?但考驗與挑戰同時并存!
原先,以為臺灣的教學設施一定高大上,一定特別重視素質教育,其實不然,筆者觀察了幾天臺灣的學校,的確不用太高估了,很多課堂準備都是非常簡陋的!大陸教師到臺灣上課,如果沒有一定應變能力,就很有可能出“糗”的,幾點感悟如下。
一、搭建漫畫溝通橋梁
漫畫是最好的藝術溝通語言,直觀、生動、形象的視覺符號,幾乎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即使在國外也是如此,更何況我們兩岸一家親的同胞呢!從遠古時代還沒有文字記載的時期開始,我們的祖先就會用畫畫符號來記事和表達自己的情感。漫畫,是最直觀形象的溝通方式,最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盡管兩岸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但是由于地域不同,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漫畫的平臺,可以將學生共同興趣點激發起來,引發共鳴。在所有的美術學習活動中,漫畫是最受歡迎的。
中華文化是根。通過欣賞兒童喜聞樂見的現代卡通動漫、兩岸傳統漫畫等,可以大大地縮短了彼此心理距離,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如《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傳統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京劇貓》等,都有著傳統中華文化背景,通過欣賞,是可以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漫畫,最大的特色就是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藝術,如果只是臨摹和借鑒,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有了創新意識,孩子們的創造潛能就會得到不斷開發,越來越自信,成長和發展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大。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在采用互動學習游戲式的示范基礎上,通過啟發引導學生的求異思維,鼓勵他們大膽表現創意、夸張、變化有趣好玩的人物形象。
三、關注兩岸教育差異
1. 習慣差異。
(1)閱讀學習習慣差異。臺灣閱讀書寫習慣不少地方是采用豎讀方法,與我們古代文字排列一致,而大陸采用橫讀方法。因此,在教學研討交流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去適應臺灣學生的習慣。
(2)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差異。作為中華文化一部分的繁體字,臺灣的繼承可以說是非常徹底的,而大陸教師由于長期閱讀和使用簡體漢字,就沒有那么習慣了。因此,在臺灣的課堂上,我們從實際出發,將課件文字等轉換為繁體字,為臺灣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
(3)對話差異。包括課堂問候、提問、回答等,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的許多方面都是不一樣的。相對而言,臺灣學生習慣更偏向傳統些,而大陸學生更偏向現代些。然而,當筆者執教的美術課《學漫畫》結束后,一個意想不到的場面出現了,不少學生涌上前來擁抱老師,索簽名、合影,要電話!還有學生要爬上筆者的背拍照呢!這一幕,完全顛覆了前幾天我們對臺灣學生的印象:安靜、拘謹、靦腆。
2. 思維方式差異。
(1)傳承與創新的差異。臺灣教師認為,美術的啟蒙教育不需要繼承太多的指導和傳授,不需要示范,只要引導觀察即可,只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其自由發揮即可。而筆者認為,入門教學完全拋開方法是不可取的,找到一個點來引導學生入門不僅必要,而且更有效。正所謂“師父領進門,成功靠個人”。
(2)激勵方式的差異。
大家一致認為,激勵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對激勵方式有不同的看法。臺灣教師認為,學生作品沒有好壞,都是好作品,應一視同仁,教師選10幅又快又好的作業上臺展示會打擊其他學生的積極性。而筆者認為,雖然學生的作品沒有絕對的好壞,但是也有必要進行選擇評判。把評判權交給學生,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審美,引導學生再次審美,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投票。讓票數說話,建構內在的民主審美架構,提高學生的自由表達意識。當然這種評判未必就是最好結果,但是有個非常好的導向,那就是,讓學生明白:好作品除了細致認真,還要有大膽創意、有速度!
教學理念與意識上的沖突,在美術課堂上演繹著。海峽兩岸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交鋒,點評課堂時,幾位臺灣教師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認為不需要示范,應該讓學生更加自由地去表現自我。而筆者認為,學生剛剛入門時的教學示范不僅重要,而且需引導學生靈活應用教師所教技巧方法到作業之中,發揮教學的示范引領作用,從而啟迪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性思維。
福建省普教室鄭云清主任對筆者的《學漫畫》一課的點評,更是精彩深刻,他透過美術課堂現象觀察到了教育理念的本質。他說,兩岸教育觀念存在差異,從該節美術課可見一斑,大家將這些不同的理念拋出來進行研討,這是好事。打個比方說,臺灣的教育觀念就是孩子還不會走路時,大人沒有必要去扶他,摔倒在地就讓他自己爬起來;大陸的教育則不然,孩子不會走路時,應該扶著他走,摔倒了就幫著扶他起來,繼續扶著走,直至慢慢放手。其實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沒有絕對的好壞,根據孩子成長的實際進行引導,也可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
四、三大驚喜
一節課上得是否成功,成效說了算。《學漫畫》課一結束,孩子們十分興奮,紛紛涌上前來與老師擁抱!一個個拿著自己的作品高高舉起和老師合影留念!充分體現了藝術課堂的效應,魅力課堂的效應!
驚喜1:短短幾分鐘,學生的課堂作業效果十分好,個性十足;
驚喜2:課后學生涌上講臺擁抱老師;
驚喜3:紛紛索簽名、留電話。
五、感受臺灣教育特色
1. 志工課堂。
交流團一行在圖書館觀看了志工課堂,大開眼界,果然獨具特色。看到志工媽媽講課神采飛揚,與學生們互動熱烈,十分好奇,心中不禁暗暗佩服。
2. 提問專欄(閱讀推薦)。
路過校園圖書館走廊時,看到幾個十分特別的專欄。走近一看,原來是“問題欄”和“新書推薦欄”。太有特色了!凡是學生在閱讀中有疑問的,都可以寫成小紙條貼到專欄上。凡是學生能答復的,也可以將答案貼到這個問題的下面。閱讀推薦欄,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讀書心得以及要向大家推薦的這本書的理由寫出來,貼在“新書推薦欄”上供大家參考。
3. 小班教學。
幾天的參觀考察中,我們看到所有的班級人數都不超過30人。小班化教學是臺灣教育的一大特色。確實,小班化教學,教師能夠更好地掌控課堂,深入課堂教學,實施自己的教育理念,從而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4. 廁所文化。
臺中立人小學每個廁所洗手槽前都張貼介紹一位世界名畫家,天天與學生打招呼,介紹自己的作品,呼吁大家講衛生、講文明。獨一無二,頗具特色!
5. 美術教室。
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區別,特別提倡小班化教學,能有更好的成效。沒有學科教室,作業就沒有辦法完成。臺中立人小學的美術學科教室頗具特色,筆者特別欣賞學校那間手工教室,當我們參觀時學生們正在合作完成一座巨大的建筑。有安裝樓梯的,有涂色的,有裝飾的,學生們分工明確,特別認真。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