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菊艷
摘 要:學習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學習培養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更好掌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的學習習慣有很多,就分析其中五點,即認真預習的習慣、積極動腦的習慣、不懂就問的習慣、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及時復習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
小學生對學習仍處于一個懵懂無知的階段,更別說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而需要我們小學教師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積極動腦的習慣、不懂就問的習慣、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及時復習的習慣。
一、培養認真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通過預習,學生對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弄明白,哪些地方弄不明白,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可以輕松地跟上老師的思路,對不明白的地方就會更認真地聽講。特別是小學數學,如果沒有預習,學生肯定很容易走神,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例如,學習小學二年級數學中的10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進位加法),因為這方面的知識點比較難掌握,很容易做錯,學生要一節課就完全掌握很難。這就要求學生要先對這個知識點進行預習,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老師新授的時候就更容易弄懂。
二、培養積極動腦的習慣
知識的學習不是“填鴨式”地強加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動腦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內化為自己的認知。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這個知識點是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基礎上來學習的。那么,老師在上課引入的時候肯定不是直接講三角形的面積,而是要和學生一起復習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老師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積怎么計算呢?這個時候就要求學生自己動腦思考,活躍自己的思維。最后,老師新授的時候學生就可以結合前面學習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和現在新學習的三角形的面積結合起來,這樣對三角形面積的知識點就掌握得更好。
三、培養不懂就問的習慣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自己不懂的知識,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無論多么聰明、完美的人總會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不懂就問,及時把問題解決清楚。小學的學習是一個打基礎的關鍵時期,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非常重要。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很多不懂的地方,這個時候學生一定不要害羞,要勤學善問,及時把不懂的知識點弄明白。如果學生面對不懂的知識點沒及時弄懂的話,這將對后面的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長此下去不懂的知識會越來越多,對數學的學習會越來越沒興趣。數學的知識點前后銜接相互呼應,如果沒有把基礎打牢靠,要想把后面的知識點學好就很困難。例如,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會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這方面的知識點對二年級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學生一年級的時候沒有掌握好20以內的加、減法這個知識點,那么,到了二年級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時候掌握起來就很困難了,甚至好多學生會出現完全跟不上的情況。所以說,及時把不懂的問題弄懂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
四、培養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
課后的練習對學生當天學習的新知識起到很好的鞏固作用,科任老師每天也會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學生第二天交上來的作業完成情況,能讓老師了解學生對昨天學習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但是,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差距的,有很多學生沒有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需要老師督促,或者家長督促,才會把作業做完。一旦沒有老師或家長的督促,有的學生就把作業的事丟到九霄云外去了,時間長了這種習慣就會養成并且對學生的學習很不利,因此,小學生要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這種自覺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對小學時期的學習,甚至對一生的學習都非常重要。
五、培養及時復習的習慣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對知識的復習要做到“趁熱打鐵”。及時復習不僅可以防止遺忘、加深理解、熟練技能,而且還可診斷、彌補學習上的知識缺陷,完美自己的知識結構,發展學生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小學生更要做到及時復習,如果孩子們不及時進行復習,很容易將已學的知識遺忘。
總之,學習需要有好的習慣,好習慣養成了學習就能事半功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現在日常教學細微環節之中,往往容易被我們所忽視。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加以耐心培養。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他們也就是學會了學習,對他們日后的學習會有很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洪.良好的行為習慣之培養策略[J].才能,2010(19).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