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澤霞
師: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名字叫《老鼠夾》。(屏幕出示)
師:講《老鼠夾》故事內容,隱去結局部分。
師:咦,故事聽到這里卻沒有了結尾,聰明的你們有興趣來猜一猜嗎?
生猜想:
預設:(1)老鼠再也不敢回莊園了。
(2)老鼠被夾死了。
(3)老鼠在家里再也不敢出來了。
……
師:孩子們,你們都很聰明。讀了前面的故事內容就可以猜想后面的結局(板書:猜想),讀課外書就要養成這種愛思考的好習慣。(停頓)
那么,孩子們,想知道作者是怎樣寫故事結尾的嗎?
生:想。
師:(課件出示),好,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故事的結尾吧。
師生:齊讀作者的結尾。
師:我發現,剛才你們在讀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笑了,采訪一下你們為什么笑呀?
生1:出乎意料或意想不到。
生2:我覺得這個結尾很好笑。
生3:雞、豬、牛都認為老鼠夾與自己無關,結果卻都因此而喪命。
師:其實,像這樣既幽默又出人意料的故事結局還有很多,還想不想讀呀?
生:想。
師:好,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三個故事。(課件出示題目:《摩爾根掉井里去了》和《遺囑與狗》《艾米利凱生病了》)
請孩子們快速地瀏覽這三個故事,(板書:瀏覽),收集重要信息完成后面的表格。(課件出示)
生瀏覽三個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完成表格。
師:檢查各組學生學習完成表格情況,為交流分享做準備。
師:誰愿意將完成的表格和我們分享一下。
(大概意思相近就行,如果覺得填得不夠準確請邊聽邊修改。)
師:孩子們,看一看剛才我們整理的這個表格,你有什么發現嗎?(停頓)
生1:
預設(1)故事的結果都在最后出現。(學生說不上來時,可以引導學生想開始老師給的故事內容和結果展示得出的相同點。)
老師:你很會發現,真不錯。(板書:結尾點真相)
那你們能說說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嗎?
生2:吸引讀者往下閱讀。(結合學生開始讀故事時的心情進行引導。)
生3:故事的結尾都出乎意料,結果與自己想的不一樣。(自己猜的結尾與故事結尾比較)
師:孩子們說得真好,剛才,我們通過觀察表格,比較三個故事(板書:比較),我們很容易就發現了三個故事明顯的相同之處。其實,它們還有相同之處,等著同學們去發現呢?請你們再次重讀這三個故事,(板書:重讀)比較比較,看看它們還有哪些相同之處。
師:課件出示,看哪一組同學是火眼金睛,發現得又快又準確。
4.交流匯報:請發言人匯報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
(該環節,如果學生答不上不來,結合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情況進行引導)
預設生1:三個故事結尾都很幽默、諷刺。(想笑等)
生2:結尾都有些意猶未盡。(還想知道后來怎樣了)
生3:結尾都引人深思,給人一定啟發。(道理)
師總結:同學們很會讀書,不僅讀懂了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讀懂了文字背后的道理,真了不起。(好,我們接著交流)
師:孩子們,像這類故事,結尾巧妙,結果雖然出人意料,但是回過頭來看,這樣的結果它合不合情理呢?
生:合理。
師:為什么呢?(停頓)
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其實它已經在前文為結尾埋下了伏筆。下面請同學們重讀你最喜歡的那個故事,在文中找一找最能為結尾作鋪墊的句子,用“~~”勾畫出來。
(學生找,勾畫)
《摩爾根掉井里去了》
生1:這時傳來喔喔的叫聲,說明是只雞。
生2:摩爾根三天兩頭掉井里,一般人是不會這樣的。
《艾米利凱生病了》
生1:他在院子里打開了那頁從書上撕下來的紙。并沒有看書名。
生2:艾米利凱拿起那本書,心不在焉地一行行看過去。
師:看看每只動物是怎么回答的。
(學生讀相關內容)
《遺囑與狗》
生:他十分喜歡他的老狗費立普,這大家都知道。
師:他喜歡的老狗是雜種狗。
老師總結:寫作文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像作者這樣在文中埋伏筆、結尾點出真相,使你的作文更加引人入勝。
老師指著板書:孩子們,今天,我們運用了猜測、瀏覽、比較、重讀等閱讀方法同時閱讀了三個故事,從中懂得了深刻的道理,今后,我們在閱讀多篇文章時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
在此,老師推薦大家閱讀群文閱讀讀本上的《懶貓市長》《狗鼻子》。讀后和同學們交流。
今天的故事交流到此結束,同學們再見!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