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聞
摘 要: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悠遠,是我國文化藝術皇冠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初中語文課程中開展古詩詞教學,能夠鞏固學生的文學基礎,提高學生的藝術品味與審美能力。那么如何完成古詩詞教學,使學生在掌握知識點的同時,更深層次地了解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就成為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加強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介紹背景;反復誦讀
古詩詞是古圣先賢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其中蘊含的哲理、向世人傳達的情感以及營造優(yōu)美意境的手段,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新課標出臺之后,古詩詞占教材的比例有所增加,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古詩詞的翻譯上,當然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時也不能放松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下面筆者就古詩詞教學必須要抓住的關鍵點展開論述。
一、介紹背景,加強理解
每一首詩都包含了作者對于事物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理解,如果學生知道了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訴求。筆者在講解《泊秦淮》一課時,為使學生能夠真正了解作者杜牧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對整首詩的寫作背景做出了以下介紹:“作者杜牧非常關心百姓疾苦,而當時的唐王朝統(tǒng)治已經(jīng)走向了沒落,與此同時藩鎮(zhèn)的勢力日益強大,邊患頻繁出現(xiàn),這些社會現(xiàn)狀使作者對唐王朝的統(tǒng)治充滿了失望,《泊秦淮》正是以這種思想為基調(diào)進行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是作者夜泊于秦淮河上的所見、所感、所傷,詩中引用了陳后主由于貪圖享樂而最終導致國家滅亡的故事,諷刺了當時唐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者不思進取、醉生夢死的行為,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未來的一種憂慮。”通過對這首詩的背景介紹,學生可以加深對《泊秦淮》這首詩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拼搏進取、居安思危的情感。
二、反復誦讀,重視積淀
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由于受社會風氣的影響,重視時尚、現(xiàn)代,忽略了自身文化的積淀。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藏,對于這些精神財富,我們絕對不能將其束之高閣,而需要學生將其消化、吸收,將它們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筆者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每天都會在晨讀的時間選擇幾首教材中的古詩詞要求學生來反復誦讀,讀熟之后再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并且要求學生互相考查對方的背誦情況,筆者自己也會隨時抽查學生對古詩詞的掌握情況,以確保學生能夠認真對待這件事。除此之外,筆者還在每節(jié)課預留出10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詩。講詩的過程是:首先對詩進行范讀,然后對作者、意境進行介紹,最后背誦整首詩。講詩的目的一方面是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詞,另一方面則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品味詩詞,感悟意境
古詩詞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它能夠營造出一種悠遠綿長的意境,使身處其中的人們有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語文教師必須要積極引導學生去感悟古詩詞中所傳達的那種意境,并且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悟到古詩詞的獨特魅力。比如筆者在講解《夜雨寄北》第一句“君問歸期未有期”時,就引導學生展開了這樣的想象:“這首詩所表達的是作者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君問歸期一句我們可以推斷,作者在此之前就收到過妻子的來信,來信的內(nèi)容是詢問丈夫什么時候能夠回來,而‘未有期一句則是作者對妻子的答復,‘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其中包含了無限的思念與些許的無奈,作者僅僅使用了七個字,就將自己對于妻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命運的無可奈何表達出來,看似平淡無奇,卻也耐人尋味。”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特別是孩子的想象力,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這一特性,使學生在想象的空間中去把握詩人的心境。
四、運用詩詞,融會貫通
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應用,同時應用又是最有效的復習。因此,語文教師還要利用一切機會,甚至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使用貼切的詩詞來表達自己的心境。比如,筆者發(fā)現(xiàn)有個學生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會故意問其他同學:“李白在《將進酒》這首詩中,有一句自我勉勵的話是什么?”同學們都搶著回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當筆者帶領學生去春游,登上了山頂時,問道:“你們最想使用哪一句詩來表達自己現(xiàn)在的心境?”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但也有一個學生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引起同學的一陣歡笑。顯然這位學生不但理解了這句詩的真正含義,同時還能夠幽默靈活地運用這句詩,這才是真正地掌握了這句詩。
綜上所述,古詩詞有著言語精練、意境深遠的特點,廣大教師需要從初中生的實際特點出發(fā),多層次、多角度地展開教育,在鞏固學生文學基礎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文學品味與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靈川.古詩詞教學之我見[J].快樂閱讀,2011(3).
[2]蔣永勝.初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技巧淺探[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