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靈芝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啟動,新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學習內容、教學實施等方面較原來的課程目標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創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是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
提起教學相長,我們并不陌生,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展。教學相長,簡單說就是通過教學,不但學生得到進步,教師自己也得到提高。新課程理念明確了教學相長的重要性。教師的教和導是為了學生自主地學,自主地學的過程中必有創新的思維、科學的方法、探索的精神,這是對教師教的回報和挑戰,同時促使教師要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豐富知識,積蓄能量,提高水平,教導學生。但是,我們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總會想到這種方法對學生學習的促進與提高,其實這種方法對教師的教學何嘗不是一種提高呢!
我們平時備課,總是囿于教材,囿于教參,而在課堂上,一個個聰明的小腦袋就像一個個活躍的泉眼,汩汩清泉流過總能洗去我們心上的羈絆。他們的發言常常給我們帶來驚喜,他們的質疑常常激勵我們思考,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活生生的教學資源,豐富著我們的課堂,同時,也豐富著老師的備課資源,提高著我們的教學水平。
首先,學生的各種動態、質疑、探究等的學習狀態有利于教師教學機智能力的提升。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需要教師具有教學機智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當然需要我們有開闊的視野,轉變觀念;還要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思考,提高思維的質量,培養自己的教學反饋能力;能夠創造性地教學,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使自身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也就是說,復雜的教學情況則更能促進教師教學機智、教學智慧的形成,教師往往要通過教學機智來平息課堂以外的風波,既不會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也不會影響本節課的教學進度,同時更不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又能對學生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一句話:“我們必得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弊鳛榻處?,不要為了追求課堂形式,而把我們的課堂安排得過于飽滿;不要因為注重教師預設的展示,而錯失學生有可能生成的精彩。在每一個具有成長潛能的學生的生命體內部,都蘊藏著強大的主體發展的機制,在教師驅動這種機制發展起來的同時也必能在這樣充滿智慧的創造實踐過程中受到影響,得到提高,這才是教育里美麗的“教學相長”。
其次,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充實教學資源,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許多教師在備課時只注重“備教材”“備教法”,習慣按教材的編排意圖有條理地進行教學設計,不重視“備學生”,不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一些教師即使考慮了學生的學情,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教師的一種主觀臆測,認為學生“應該具有”,而不是學生的“現實狀態”。
教學其實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當思維迥異、個性紛呈的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趣等參加課堂學習,并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與老師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平等對話、情感碰撞、生命溝通時,我們的課堂便呈現出空前的豐富多彩與復雜多變,即充滿了生成性。在這樣的課堂里,我們的學生才會讓激情之流四溢,思維之花閃耀,睿智之言流淌;在這樣的氛圍中,需要老師有更高的教學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曾經讀過一篇學生巧妙提升教師教學效果的文章,與老師們共享。
“會飛的0”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學生往往容易把商里的“0”漏掉,造成計算錯誤。新授課時,我也曾用估算、改錯、對比等形式提醒學生注意“0”的處理問題。同學們專心地聽著,仔細地練著,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在作業中出現錯誤。我為這個知識點的教學發愁了,心想多練才能有所提高。在第二天的練習課上,我按照計劃再來強調“0”的處理方法。我說:“下面誰來交流870÷3的計算方法?范樹坤同學站起來說:870÷3,百位上的8除以3,商2余2,把十位上的7落下來,27除以3商9。個位上的“0”不要落下來除3了,可以直接飛上去,飛到商的個位上,結果是290。
“飛上去、飛上去”學生被這精彩的回答吸引了,多么形象、多么貼切,我也由衷地向他“飛去”了贊許的目光,課后等我批改完作業,又著實令我興奮了一回,全班學生在處理“0”的問題上正確率達到100%。
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僅要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對教師本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教師本人要有豐富的人文情懷,對學生充滿關愛,對生活充滿激情,對工作充滿動力,對人生充滿向往……常言說,只有幸??鞓返睦蠋煟拍芙坛鲂腋?鞓返膶W生。從這一點上講,“以人為本”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發展學生,從自身做起,從細節著手,就一定能達到“以人為本”,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先生創造學生,學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蓖ㄟ^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才是教學相長的真諦。
參考文獻:
林永希.陶行知對“教學相長”內涵的拓展與創新[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7(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