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秀英
摘 要:數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日常生活,為學生帶來親切熟悉的教學環境,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小學是學生心智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的教學,教師要以引導為主,摒棄填鴨式教學對學生帶來的消極情緒。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被很多教師所喜愛,筆者依據自身教學經驗撰寫本文,粗淺地解說自身對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認識,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有所啟發。
一、以生活為引,趣味性數學知識導入
新課改后,小學數學課本中添加了越來越多的趣味內容,以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很多教師心中認為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過于活潑好動,因此課堂上著力于紀律的管理,想要運用這種方式幫助學生端正其學習態度,推動他們取得更多的收獲。然而效果與教師的付出往往不成正比,筆者認為活潑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要善于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以生活中的數學為引,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入到知識的學習當中,逐漸搭建起和諧、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為學生數學知識的吸收做出更多的鋪墊。
首先,教師要發揮出小學生的想象力,以親切的口吻幫助學生聯想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當他們自己想到知識點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及對知識點形成的記憶會得到成倍的提升,對其掌握數學知識將起到積極的影響。比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出一連串的問題:“我們把多個正方形和長方形拼到一起你們可以拼出什么樣的圖形?”“你們可以形容出我們自己家的住宅是什么樣子的圖形嗎?”“這種圖形有什么特點呢?”運用簡單的問題帶動學生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和觀察聯想,讓數學與生活結合的方式在他們腦海中勾畫出正方體與長方體的模型,接著教師和學生一起對他們未來的理想住宅進行描繪,進一步活躍數學課堂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熱情投入到知識的學習當中,在拓展學生思維模式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教師要學會以信息技術的形式清晰地展現出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運用色彩搭建起生動的生活數學課堂,為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做出鋪墊。比如,在《圖形的變換》教學的時候,教師提問學生喜愛的生活中的建筑物,把這些物體的圖片刻畫在大屏幕上,然后對其進行旋轉、平移,讓學生說出他們觀看之后的感受,從側面了解學生看到知識的體驗,接著對他們進行詳細的知識教學,鼓勵學生到講臺上利用投影儀畫出自己理解中的圖形變換,讓教師從另一個角度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環境,還可以為學生參與知識的學習帶來更多的動力,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思想有深遠的影響。
二、以互動為主,靈活性數學知識教學
小學生心智發展不成熟,對教師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教學,使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在培養他們合作意識的同時提升小學數學生活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對話教學的形式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把學生看作一個單獨的個體,平等地進行師生之間的生活式對話教學。課堂的提問是對話教學最基礎的形式,在提問的時候教師要設計趣味性的生活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為他們參與課堂帶來更多的樂趣。并且教師可以把自己作為生活中的主人公,把生活中的問題加到自己的身上讓學生進行解答,消除教師在他們心中的權威形象,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當中。
其次,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互動,多舉行一些班級內的數學競賽或者是課外的數學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告別較為封閉的教室,用寬廣的生活環境為他們帶來強烈的學習熱情,促使其更好地參與其中取得更多的收獲。比如,在“統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說出他們對于統計的感受和理解,接著教師提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生活問題,組織學生參與到生活統計當中,在實際生活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統計的含義和注意事項,加深學生認知的同時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學習樂趣。最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了解他們在整個實踐過程中的收獲,對其存在的問題加以針對性地指導,為學生扎實的數學基礎做好鋪墊。
另外,幼稚的思想使得小學生數學課堂上較為放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之間的對抗,為他們帶來一定的壓力,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當中。比如,在《四則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在班級搭建起超市的購物流程,由教師擔任物體單價的設計者,不同的學生擔任收銀員和顧客,讓他們在熟悉的購物當中熟練掌握四則運算的含義。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理工類學科,教師要積極地結合生活數學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有效性,在他們參與數學的起始階段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興趣,進而為他們今后的成長起到更多的推動。
參考文獻:
王紹凱.運用多媒體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
編輯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