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湛君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其內容也深入到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其中特別指出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研學后教”是一種教學理念,其核心內容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正確運用這一理念,以小組合作學習為載體,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以“研學后教”理念為切入點,對如何更好地實施這一理念進行探討與研究,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研學后教;小學英語;理念
各方面都高速發展的21世紀,在諸多因素的推動下進入繁榮的階段,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多,而全面型人才的培養是需要通過教育這一途徑得以實現的,因此如何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是教育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遇到的問題。在這一發展趨勢之下,新課程改革順應而生,在新課程理念之下,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許多新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被提出,以適應時代對人才的發展要求。“研學后教”理念與小學英語教學相互結合,對學生學好英語有著重要的作用,所謂的“研學后教”,從理論的角度而言,就是指以哲學實踐論、人腦科學、現代教育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以具體的學習方案為載體,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從這一理論內容中可以看出,“研學后教”理念運用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需要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得以有效實現。小學英語的學習,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起到奠基的作用,如何運用“研學后教”理念,是每一位英語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研學后教”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要想發揮它的實際功效,首先要明確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將問題明確化,才能運用這一理念有效地開展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問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英語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是第二門非母語類語言,在學習內容上存在較大的難度,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夠秉持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使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受挫;(2)相當一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再加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對英語的學習需要借助直觀的外物才能得以理解,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直接將書本的知識直接灌輸,導致課堂效率低下;(3)小學階段,對于學生的發音起到奠定的作用,然而有些英語教師發音并不標準,起到錯誤的示范作用,而且教師也無法引導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言,導致“啞巴式”英語。
二、“研學后教”理念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施的對策
學生處于小學階段,是打好英語基礎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對英語的入門階段,在這一時期需要教師做好相關的打基礎工作。“研學后教”理念與小學英語教學的結合,能夠有效發揮其作用,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正確運用這一理念進行教學,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研教”活動
“研學后教”這一教學理念主要體現的思想就是“以人文本”,小學生正處于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興趣不穩定,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依照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創造性地設置相關情境,以此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其中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做到貼近學生的生活為主,從而吸引學生融入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培養他們獲取信息、使用信息以及運用信息的能力。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Unit 11 I want to be a painter這課時,可以以二年級口語課學過的英文歌曲 I want to be 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談談自己將來的職業是什么,鼓勵學生大膽開口,為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2.課堂課前的“研學”活動
傳統的學習方式一直是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然而,“研學后教”這一教學理念下的小學英語課堂要求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求知識,充分發揮其主體性地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良好的英語能力。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而這一習慣的養成只有通過硬性的作業布置才能得到實現,因此對于三、四年級段的學生,除了留一些書面作業之外,還要求他們回家聽光碟至少15分鐘以上,對要學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利用課堂早讀時間,以播放新內容的形式,讓他們一邊大聲朗讀一邊對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其次,利用課堂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等形式促使學生學會讀、寫、聽。最后,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課后鞏固的習慣。復習是對所上課程的進一步鞏固,有利于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銘記于心,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測試或者課堂提問來檢測學生是否進行復習這一活動,從而讓學生養成課后復習的習慣。
3.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后教”活動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在“研學后教”這一教學理念之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最為有效的途徑。總的來說,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開展“后教”活動,讓學生在課前、課上的“研學”內容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是由名稱、規模、布局三要素組成,調解好這三方面因素,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策略,把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等方面不同的學生分在一個合作小組內,使不同小組整體結構基本平衡,一般而言,組內的組成人員數量為4名左右,對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正確的分工,制定小組規范,對小組成員形成約束,減少不良行為對小組的影響。比如,在“Success with English”中“Eating habbits”這一單元里,為開闊學生的視野,重構了有關“American Breakfast”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總之,“研學后教”理念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小組合作模式為載體,使小學英語課堂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而且有利于構建高效的應用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麗丹.用心澆灌遲開的花朵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J].時代教育,2007(29).
[2]劉玉潔.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冷思考[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11).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