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婷 張欣悅 李珍妮

摘 要:人文知識對于工科大學生來說,一方面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對思維的創新、專業技術的改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首先講述人文閱讀對于工科大學生的現實意義;接著對不同層次學校的工科大學生從對人文閱讀的頻率和態度兩方面開展研究,得出不同層次學校工科大學生人文閱讀狀況的差異性是受到個人及學校所影響。
關鍵詞:人文閱讀;工科大學生
一、人文閱讀對工科大學生的現實意義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人文教育對于大學生個人以及社會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人文閱讀就是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點。
我國文理分科、功利性的應試教育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造成了目前“重理輕文”的格局。這不僅僅造成了理工科生的數量遠遠多于文科生,也造成了工科大學生人文閱讀的長期缺失。
進入大學之后,工科大學生的學科與專業進一步分類和細化,對工科大學時進行人文教育、鼓勵人文閱讀不僅可以彌補之前在應試教育中所忽視的人文部分,也可以防止工科大學生走向狹隘的專業主義。
人文經典名著是人文閱讀的主體,然而,現實是工科大學生進行人文閱讀的少之又少,大多數人沉迷于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談起閱讀也不過是一些時下流行的網絡文學,所有人仿佛都被卷入了一個處處都是信息和知識、卻又人文精神匱乏的網絡時代,紙質書本在閱讀中被不斷邊緣化。
朱永新教授在《閱讀與大學人文教育》一文中提到:“大學是閱讀的天堂。嚴格來說,大學是一個提供了最大的讀書空間與時間的閱讀場所。閱讀對于大學生的專業素養、人文精神的形成以及創造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南京大學的徐雁教授提出了“大閱讀”的理念,他認為人文閱讀不僅包括人文學科的知識,還包括大學精神傳統,特別是校園里無處不在的體現“人文”的人、事、物等。筆者認為,人文閱讀的實質是一種精神和文化傳統的回歸,圖書館、人文講堂、人文素質拓展講座、人文社團等都可以是工科大學生實踐人文閱讀的舞臺。
人文閱讀可以更好地幫助工科大學生拓展人文的視野。對于工科大學生個人而言,人文閱讀可以使他們成為既具有專業素質又具有人文素養的全方位人才。對于社會而言,具有人文素養的全方位人才會思考個人在社會與國家中的位置,會肩負一種社會責任意識,是當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二、工科大學生人文閱讀現狀
本次研究選取了201個不同層次學校的樣本,并從人文閱讀的頻率和對人文閱讀的態度兩方面進行研究。其中985工程大學有37人,占比18.4%;211工程大學有52人,占比25.87%;非985非211工程有115人,占比57.21%。
(一)不同層次學校的工科學生對人文閱讀頻率的差異
通過運用交叉分析,可以看到,在“985”工程大學中,一個星期就進行一個人文閱讀的學生占比70.27%,在“211”工程大學和非重點大學中這個比例就下降了,分別為38.46%和45.22%。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幾乎沒有進行人文閱讀”的比例中,“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大學的比例都很低,分別為0%和3.85%,而在非重點大學中,這個比例高達14.78%。由此可見,不同層次學校的學生人文閱讀的頻率不同,而這種差異的產生很有可能受學校文化和學生自身興趣的影響。
(二)不同層次學校的工科學生對人文閱讀態度的差異
從圖三可以看到,不管是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還是非985非211工程大學的學生都認為人文閱讀帶來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拓展語言、文化、文學方面的知識。另外,閱讀人文書籍受到外界制約最小的是985工程大學,并且超過半數的人認為閱讀人文書籍對專業有促進作用,而在211工程大學和非985非211工程大學這個比例就降低了。
圖1
三、不同層次學校工科大學生人文閱讀狀況差異的原因分析
(一)受學校的影響
學校對于學生的意義非凡,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985工程大學對于學生的培養是全面的,這就要求一個工科的大學生既要懂得專業知識,也要知曉一些人文知識。學校在工科學生課程設置中安排一些人文類課程、羅列出一些人文類書籍的書單,又或是學校自帶的人文知識的氛圍都會影響到學生對于人文書籍的閱讀。所以說學生受到學校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二)受學生自身的影響
個體是存在差異的。對于一些工科學生來說,擅長理工科,但是自己可能對文科也很感興趣,對人文書籍的興趣大,那么即便沒有外界的壓力,自己也會主動去閱讀一些人文類書籍,這是由個體的差異所造成的。
四、對提升工科大學生人文閱讀的思考
結合當前情況,筆者從學生和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學生應當提高對人文知識的興趣和重視程度
第一,培養工科大學生對人文知識的興趣。持續的興趣具有非常大的驅動力,一旦同學們對人文知識產生了興趣,便會不自覺地通過人文閱讀來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的提升、人文情懷的養成會促使其對人文知識的渴望,從而對人文閱讀更感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第二,提高工科大學生對人文閱讀的重視程度。提升工科大學生的人文閱讀,僅僅靠興趣還不夠,學生和學校要從不同方面對人文閱讀重視起來。對于學生而言,要自主提高對人文閱讀的重視程度;對于高校而言,可以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將部分人文類課程規定為必修課,從而間接提升學生對人文類課程以及人文閱讀的重要性認識。
(二)學校可以通過開展人文類講座、社團等方式引導學生
要培養工科大學生對人文的興趣,大學的學生會等部門可以起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工科大學或院校中,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人文類講座,邀請一些學者和專家向學生推廣人文類知識、傳播人文精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讓學生對人文有更好的認識的同時激發學生們的文化自覺;另外,學校圖書館也可以增加圖書中中人文類書籍的藏書量,方便學生借閱;學校還可以考慮開設一些人文類課程,以此來吸引和培養學生對人文的興趣。
大學生人文修養的提升,老師也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社團以其五花八門、各有千秋的屬性吸引無數學生的參與,學校可以開設更多關于人文的社團,大學生可以在社團里交流對人文書籍、人文閱讀的個人見解,提升自我的人文素養。
(三)社會應當逐步改變重文輕理的思想
從社會層面來講,要逐漸改變重理輕文的思想。中國從古代以來就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輕文的思想似乎從古一直延續至今。現階段正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企業、公司都紛紛向理工科的人才拋出橄欖枝,而許多文科學生則求職遇冷,這導致了不論是父母還是學校都產生了重理輕文的思想,而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似乎讓這種思想更加根深蒂固了。從社會層面來講,應當逐步改變重文輕理的思想,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機制,提高工科大學生人文閱讀的量與質,使其成為既具備專業知識又具備人文素養的復合型人才。
目前上海市許多理工院校都開設了社會科學等學院,大學生的人文教育逐漸開始受到重視;而在社會中,用人單位也應該更重視應聘者的“文”的素養而非單純的只看“理”的學識。因此,提升工科大學生的人文閱讀確實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高曉玲,劉文廣.中國傳統文化與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學術版2010(3).
[2]趙輝,謝東坡,陳亞紅.淺論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考試周刊2008(8).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