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俏君
一、從學情出發,尋找突破口
《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關于小學高年段習作的評價標準要求提出:“主體部分有細節;細節具體,能夠運用恰當的描寫方法?!?/p>
細節描寫包含的內容很廣,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五年級教材的特點,有針對性、有層次地開展訓練,學生才能掌握方法,否則胡子眉毛一把抓,必然收效甚微。
根據平常觀察,我發現班上的孩子,經過一年多寫日記的訓練,基本做到我手寫我心,無拘無束地表達。但這不意味著我的學生就都能寫出好作文,畢竟寫作是一項技術活,畢竟班上孩子表達能力的起點和發展有參差。同一件事情,同樣洋洋灑灑,有的寫得繪聲繪色,有的卻枯燥無味。在寫人記事的日記中,學生們基本能夠運用心理描寫,個別孩子出類拔萃,但普遍孩子的描寫比較單一,只會使用“我想”之類的直接描寫的句式。
由此,在一節作文訓練課上,我決定以心理描寫為切入點和起點,讓學生一課一得,以一點突破,以點構面,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并在習作中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逐步將文章寫生動寫深入。
分析學情的同時,我也思考素材來源。五年級的課文中有不少心理描寫語句,如教材第一課《竊讀記》,作者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學習課文時,我們已經分析并體會了相關的語句。這節作文訓練課,如果呈現并分析課文中的語句,就是二次學習,學生不一定感興趣。如果從學生平常的日記中挖掘教學素材,事例源于生活,語言有孩子氣,可能吸引力更大,課堂效果更好。
于是,我決定通過日記成果反饋,表揚作者的先進性,鼓勵全體同學向作者學習,并引導學生發現、總結心理描寫方法的一般規律,而且在規律的指導下進行片段訓練。
二、從學生出發,弘揚正能量
確立了教學思路后,我翻開學生的日記本尋找素材。首先,我決定“劫富濟貧”“偏愛后進生”,日記沒有上過班報的孩子,將成為這節課的寵兒,即使心理描寫的語句很簡單,我也不想落下一個人。
其次,我關注特殊學生。天齊,是我們班的“猴王”,不僅因為他屬猴,而且他跑步快,足球踢得好,嘴巴和腦子反應特別快,是男孩子的小領袖。但是,他經常觸犯校紀班規,聽說之前兩年還常偷同學的東西,是老師既愛又恨的調皮鬼。我像淘金一樣,從他的日記本中挖掘了許多語句:
1. 我想,糟了,如果沒有交作業,就會被扣一分;如果被扣一分,就會被媽媽使用“河東獅吼”了。那我可傷不起啊!呃,那就得使用瞞天過海了??墒?,怎么瞞?而且,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2. 當尚校長講話時,我想:如果我站在隊伍最后面,一定會和周圍的同學講話的?,F在,我站在我們班的最前面,我的每一個小動作似乎都能被校長看見,我怎么能給班級抹黑?可是,我不講話,心里癢癢的,渾身都不舒服。
3. 當科代表問我時,我勉強擠出虛偽的笑容,手在打哆嗦。
4. 此時,內心的天使正在拷問我:你想欺騙老師嗎?休想!你真沒有良心啊!……終于,在艱難的道德抉擇后,我的嘴角揚起了一絲神秘的弧線。
從這些文字分析可得:天齊是一個有正確的是非判別能力的孩子,只是因為自控能力差,所以才違反紀律。他能夠把這些想法寫出來,既體現了他的坦蕩,又表明了他對老師的信任。如果把這些文字通過課堂展示出來,是否能讓同學們走近他的內心,了解他不為大家了解的另一面?這是良知的一面,是一個貌似差生的正能量的一面。
第三,我關注酷愛讀書的學生。閱讀與寫作是提高語文水平的一雙翅膀。展示“小書迷”有創意的佳句,就是鼓勵大家向作者學習,弘揚熱愛閱讀的正能量。
如我所料,課堂上,當小作者看到自己名字和自己寫的句子出現在屏幕上時,驚訝、激動、欣喜寫滿整張臉。當他們朗讀完句子時,同學們不由自主地鼓掌。當天齊一次比一次驚喜地站起來朗讀自己的作品時,男孩子們一次比一次笑得歡,仿佛一群猴子擁護著自己的猴王。我順勢利導,及時肯定他有是非觀,有集體榮譽感,有坦蕩的人格。
三、從生活出發,點燃寫作情
在賞析心理描寫片段,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發現、總結心理描寫的一般規律后,我設計了一個練筆的環節。我覺得如果素材源于生活,孩子們經歷過的,有親身的感受和體會,必然能夠有真話可說,有真情可抒,有利于觸發靈感,遷移學法,生動表達。于是,我采用了昊林同學日記的開頭部分為練筆的引子:
“今天不能上網”,電腦課老師走了進來,“學校網絡壞了,還在維修?!边@句話就像一枚重磅炸彈,一剎那,教室里……
當孩子們匯報交流了自己的練筆內容后,我展示了昊林的這篇日記的全部內容:
“今天不能上網”,電腦課老師走了進來,“學校網絡壞了,還在維修?!边@句話就像一枚重磅炸彈,一剎那,教室里炸開了花。
“又不能上網!”
“對啰!”
“存心的!”
……
我也感到憤憤不平,因為本來上個星期可以上網了的,但老師說學校只批準這個星期。現在好了,辛辛苦苦盼了一個星期,迎接我們的是又一次不能上網。我一屁股坐在凳子上,雙手晦氣地拍了一下桌子,嘟著嘴說了一句:“什么嘛,存心不讓我們上網!”
“對啊。”
“說得對!”
……
我的話又像一枚重磅炸彈在教室里炸開了花。
老師漲紅了臉,抓起講臺上的尺子狠狠地拍了幾下桌子,我們才消停下來。
雖然教室是安靜的,但我知道同學們的內心是不平靜的。我從旁邊的王一安的眼中看見他充斥著不解和憤怒,從卞卞的眼中看見了失望與疑惑……
冷靜想想,雖然我們仍然很生氣,但還是應該理解老師,更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教室里漸漸地響起手指敲擊鍵盤的聲音,學習的氣氛漫延開來了。
實踐證明,因為練筆素材是學生經歷過的一節電腦課,觸發學生的靈感,學生運用剛學到的側面描寫心理的方法,通過文字描述,把電腦課上的情境如放電影般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們的眼前。
當昊林朗讀這篇日記時,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朝王一安和卞卞同學望去,只見這兩位同學臉都紅了,聳聳肩,吐了吐舌頭,不好意思地笑了。繼而,同學們也哈哈大笑起來。
在樂也融融的時刻,我及時煥發正能量,引導孩子們給小作者以熱烈的掌聲,鼓勵大家要向昊林學習,關注身邊人與事,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把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來。
所以,學生的日記中蘊藏著豐富的課程資源,挖掘這些資源,為我所用,釋放當中的正能量,既能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又可產生良好的教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