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建義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03)要求高中生掌握3500個單詞和約500個短語。因此,詞匯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然而,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只有17.78%的學生對詞匯學習感到滿意。他們常常記不住新學詞匯,包括詞形、詞性和詞義,更不懂得在真實語境下正確地運用這些詞匯。根據觀察,筆者認為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高中教材對新學詞匯的復現鞏固做得很不夠。Nation (1990) 指出,一個單詞需重復5至16次才能被掌握。另一方面,教師重現新詞的手段比較單一,比如用反復聽寫、抄寫或中英互譯的方法。這些方式因為脫離了語境、缺乏輸出任務的強化而很難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詞義,更談不上在真實語境中去靈活運用了。Swain & Lapkin(1995)指出,輸出比輸入更能促進學生對語言進行深刻處理,促使他們更主動和有意識地學習。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假設,如果將新學詞匯融入擴展閱讀中,學生不僅可以及時在真實語境中重復接觸新詞,而且可以在讀后練習中強化對新學詞匯的記憶和理解,從而提高對這些新詞的運用能力。
Wallace (1982:27)認為,像本族語者那樣“認知”一個目的語單詞意味著能夠:(1)識別其形式;(2)隨時回憶起來;(3)與適當的物體或概念聯系起來;(4)以適當的語法形式使用;(5)清晰地發音;(6)正確地拼寫;(7)按正確的搭配使用;(8)按其適當的正式程度運用;(9)意識到詞的內涵意義與聯想意義。因此,二語詞匯的習得,意味著學習者不僅要能夠維持對詞匯的長期記憶,還要知道如何在真實語境中運用這些詞匯。根據Wallace的詞匯習得標準,筆者將“詞匯記憶保持”定義為“對新學詞匯的詞形和詞義的長期記憶”,也就是說,學生在學完新學詞匯后能隨時回憶起這些詞匯的詞形和詞義;將“詞匯運用能力”定義為“能夠根據所給語境拼寫出目標詞的正確形式以及運用這些目標詞匯的搭配知識來正確造句”。
以往關于閱讀對詞匯習得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從詞匯復現的角度出發,證實了學習者接觸新詞的次數越多,詞匯習得效果就越好;從語境出發,證實了基于語境的詞匯教學不僅對記憶保持有積極作用,還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詞匯學習策略;從輸出任務出發,證實了輸入和輸出任務結合的詞匯習得效果更好。以往的研究主要針對水平較高的成年學生,很少從實證角度探討如何幫助中學生獲得對新學詞匯的記憶保持和更好的運用能力。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筆者采用行動研究方法。根據凱米斯的觀點,行動研究是一個螺旋加深的過程,每個螺旋發展圈都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個基本環節。本行動研究過程遵循這一基本步驟。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廣州市第八十九中學高二級45名學生。本校學生英語成績處于市平均水平。筆者執教本班已有一年半時間。本研究使用的課本是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選修六,共有五個單元。
三、問題的發現與診斷
在結束第一、二單元教學后,筆者進行了兩次詞匯測試。第一次詞匯測試,從第一單元選取20個新學詞匯,設計成中譯英題型,檢測學生對新詞的記憶保持情況。第二次詞匯測試,選取第二單元的20個新學詞匯,設計成填空題和補充句子題,檢測學生對新學詞匯的運用能力。結果發現,學生對新學詞匯的記憶保持和運用能力普遍較低。為此,筆者進行了問卷和訪談方式,了解學生詞匯學習不理想的原因。結果顯示: 73.8%的學生反映,教師復習新詞的頻率不夠多;66.2%的學生認為平時的中英互譯練習及聽寫練習,并沒有能夠幫助他們如何使用這些詞匯;89.7%的學生認為沒有及時復習新學單詞是造成遺忘的主要原因。
四、行動方案
方案分兩輪進行,每輪均有五個步驟。(見表1)第一輪行動旨在研究擴展閱讀對新學詞匯記憶保持的影響,第二輪旨在研究擴展閱讀對提高新學詞匯運用能力的影響。
五、策略實施
1. 第一輪行動過程、結果和反思
學完第三單元后,筆者選取20個新學詞匯作為目標詞匯,把它們編入三篇閱讀中,使每個目標詞在每篇閱讀材料中重現一次。此外,為保證閱讀材料難度的一致,筆者將超綱詞匯都附上中文注釋,閱讀材料長度控制在350字左右,句子的平均長度約17個單詞。連續三天,學生每天完成一篇閱讀及讀后練習(包括選擇、重點段落翻譯、討論和寫概要)。之后,筆者進行詞匯測試,了解擴展閱讀訓練后學生對這些新學詞匯的記憶保持有何變化。測試后, 筆者進行問卷調查,并抽取六位代表高、中、低水平的同學進行訪談,調查擴展閱讀訓練后學生對目標詞匯記憶的保持情況。結果表明,學生詞匯測試(滿分20分)均分由11.89分提高到15.38分,提高了17.45%。為進一步分析擴展閱讀訓練前后學生在詞匯記憶保持方面的變化,筆者使用SPSS 18.0軟件對前、后測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二者有顯著相關性,存在顯著差異。接受訪談的6位學生認為,擴展閱讀訓練后,他們更易于回答出詞匯測試中的問題。有5位學生認識到擴展閱讀法對學習和鞏固新詞的作用。6位學生都希望能繼續使用這種閱讀加練習的詞匯教學法。
然而,有部分詞匯量不夠的學生感覺閱讀材料有點難,影響理解。有部分學生希望閱讀材料的話題能夠更有趣些。還有學生反映,15分鐘內完成三個讀后任務時間不足。因此,筆者決定在第二輪行動中作出調整,增強閱讀材料的趣味性,降低閱讀難度,適當增加閱讀時間。
2. 第二輪行動過程、結果和反思
學完第四單元后,筆者選取20個新學詞匯,編入三篇閱讀中。針對第一輪研究中出現的問題,筆者優化了閱讀材料的話題,使閱讀材料更具可讀性。同樣,連續三天,學生每天完成一篇閱讀及讀后練習。之后,筆者進行了詞匯測試、問卷調查和訪談。第二輪研究結果表明,學生詞匯測試(滿分30分)均分由前測的18.33分提高到后測的22.56分,提高了14.1%。問卷結果顯示,與行動前相比,認為不能運用新學詞匯的學生從28人(62.2%)下降到16人(35.6%);39人(86.7%)認為擴展閱讀法對提高他們在造句時的詞匯搭配能力有明顯幫助;訪談結果表明,6位學生都認為該方法有助于在篇章中更深入理解詞匯及其搭配知識。有4位學生認為,擴展閱讀訓練后,他們在完成讀后任務及詞匯試時感覺更順利。6位學生都希望能繼續進行并完善這種閱讀加練習的詞匯教學法。
擴展閱讀訓練后,學生認為自己能更容易地運用這些目標詞匯完成相關任務。比如,更善于根據特定語境來轉換目標詞的詞性和詞形,能更準確寫出其詞義。然而,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仍然不太懂得如何選擇合適的詞匯和目標詞匯進行搭配,這可能是因為他們詞匯量積累不夠。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選編閱讀材料時,除了控制好閱讀材料的難度以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同時還應增加目標詞的重現次數。
六、結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了擴展閱讀對高中生詞匯習得的影響,筆者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擴展閱讀訓練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詞匯記憶保持能力和運用能力,是一種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
要想開展有效的擴展閱讀教學,筆者認為以下兩個方面比較關鍵。1. 把握好閱讀材料的選編質量,要考慮閱讀材料的長度、趣味性、語境的多樣化、目標詞匯的覆蓋面。2. 讀后練習的設計,既要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要能夠引起學生對目標詞匯的注意。只有當學生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能注意到新學詞匯,他們才能更好地在閱讀語境中習得這些詞匯。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