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林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中學學段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形成合力教育,已成為社會共識,家庭教育成為學生成長的重要教育力量。作為學校的基層管理者,如何開設好家長學校課程成為我的重要工作課題。在前不久的家長學校授課上,我通過反饋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的形式,進行了一次授課嘗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的調查問卷共設計了40個問題,分別關注學生5個方面的情況:校外生活情況、校外學習情況、校內生活情況、校內學習情況和家庭教育理念。以選擇題形式分班匿名回答,確?;卮鸬恼鎸嵭院涂陀^性。在反饋給家長時,我在每一題的回答結果后附注相對應的家庭教育看法和建議。
我所在學校為大城市走讀制學校,調查對象為初中學生,選項后括號內百分數為該選項選擇人數占總回答人數的比例。以下選取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分享。
1. 學生在家生活情況調查
(1)爸爸媽媽晚上回家和你一起吃晚飯的情況為:
A. 爸爸媽媽經常會(57%)
B. 多數情況下只有媽媽(29%)
C. 多數情況下只有爸爸(6%)
D. 爸爸媽媽都很少回家吃飯(8%)
看法:①家人一起用晚餐是最重要的家庭行為;②中學階段的父親教育非常重要;③沒有父母參與的晚餐不會“美味”。
(2)爸媽在家里的時候玩手機(或看電視)嗎?
A. 幾乎時刻都在玩(看)(14%)
B. 有時候在玩(看)(48%)
C. 很少玩(看)(24%)
D. 幾乎不(14%)
看法:①生活方式不要太極端,不妨有點娛樂精神;②父母不要因玩手機/看電視而互相責備;③需時刻警惕“手機控”;④父母玩手機/看電視,孩子會模仿。
2. 學生在家學習情況調查
(1)爸爸媽媽會親自輔導你的學習(作業)嗎?
A. 經常(17%)
B. 有時候(38%)
C. 很少(24%)
D. 幾乎不(21%)
看法:①父母在孩子學習中的作用因人而異;②父母在孩子學習中的作用趨勢是放手,但要慢慢放;③親自輔導的前提是孩子樂意。
(2)以80-120分鐘為一時段,你每周上課外輔導班(晚上和周末,含家教)的情況為:
A. 5個時段以上 (9%)
B. 3-5個時段 (22%)
C. 1-3個時段 (40%)
D. 沒有 (29%)
看法:①盡量不要補習;②無效補習和低效補習會對孩子的學習主動性產生消極影響;③補習應有針對性;④補習最好先征得孩子同意;⑤學習應以學校課堂學習為主、課外輔導為輔,切勿本末倒置。
3. 學生校內生活情況調查
(1)你最喜歡學校什么?
A. 學校名氣大,很自豪(10%)
B. 豐富的校園活動(52%)
C. 老師水平高,師德好(31%)
D. 飯堂食物美味(7%)
看法:①愛學校會讓孩子主動成長;②孩子應多參與校園活動、鍛煉自我;③信任老師、尊重老師有助于孩子的學業進步和個性成長。
4. 學生校內學習情況調查
(1)對教師所講內容的判斷:
A. 老師總是對的(10%)
B. 老師也會出錯,這時就應該指出來(66%)
C. 我還有更好的想法(10%)
D. 老師也會出錯,但我知道就好,不必指出(14%)
看法:①學生學習不能過于迷信權威;②學生在課內外應勇于展示自己的創新想法。
5. 家庭教育理念方面調查
(1)你認為父母對你的教育和成長:
A. 很用心,有文化,懂教育,心態平和,尊重我的想法,我感到很幸福(68%)
B. 很用心,但不懂教育,功利,專制,霸道,我感謝他們但我感到痛苦(16%)
C. 很用心,但在我的教育問題上父母經常意見不一致,我夾在中間很難受(13%)
D. 基本不管我,很少感受到他們的關愛和對我的教育的重視,如他們很忙,沒時間管我,或他們認為我很差,不想管我(3%)
看法:①選A的孩子很幸福;②選B的孩子很痛苦;③選C的孩子很難受;④選D的孩子很傷心。
在家長學校授課中,我展示了我對所有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并由此引入分享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根據家長們授課后的反饋和授課后一段時間學生的學習生活表現,我發現此次家長學校授課取得了超過預想的效果。
我認為,開設家長學校課程時應做到:(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要向家長傳遞基本教育理論知識和當前教育前瞻理念,也要與家長分享教育實踐案例和案例剖析。(2)學生個性化教育指導與共性化教育指導相結合。既要向家長分析不同孩子的個性表現,給予個性化的具體指導,也要向家長分析該學段多數孩子的共性優點和缺點,給予共性的教育建議。(3)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期望與孩子對父母的教育期盼雙向結合。引導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行動前,先了解孩子對父母的認識和期盼。(4)充滿教育正能量。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由于較大的生活壓力和競爭力,往往期望值高、心情迫切,對青春期孩子的種種表現感到焦慮、急躁,從而出現負面情緒。因此我們在家長學校授課時,要積極引導家長客觀對待孩子的青春期學習生活表現,給予具體的家庭教育建議,幫助家長樹立家庭教育信心,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