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敏
隨著圣誕節的臨近,周圍都洋溢著快樂而躁動的氣氛。看來和當年的我們一樣,孩子們依舊非常熱衷于過圣誕節萬圣節這些西方傳統節日。轉念想想前幾天剛過的冷冷清清的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看著朋友圈里前輩同行對圣誕節的抵制,我心里默默地決定,即使圣誕節恰逢周五,也不和孩子們一起慶祝。
星期二,秦同學再一次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又和班里的同學干了起來,這已經是他這學期第六次和班里的同學打架。事情的起因和上星期如出一轍,秦同學不忍班里個別同學對他的謾罵,采取了較為沖動的處理方式。這段時間我和其家長頻繁聯系,商討教育對策,同時思考班里同學矛盾頻繁浮現的原因,卻無從下手,常常感到焦頭爛額。
小孩子終究是小孩子,即使知道班主任不打算組織活動,在節日到來前的一天,依舊有一位學生向我提出請求,想要在圣誕節給全班同學發糖果吃。出乎我的意料,這是很內向文靜的小女生小鄧。大好機會不可錯失,我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個圣誕節可以過,并且可以這樣過。
周五的最后一節課,當我提著一大袋零食出現在教室門口,孩子們的眼睛都發亮了,開始歡呼雀躍起來。“今天是圣誕節,本來老師是不想組織活動的,但是我們班有位同學希望能在這個特別的節日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快樂,因此他為大家準備了一個節目。”說到這里,班里的同學都充滿了期待,亮晶晶的雙眼開始四處張望起來。“那么現在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秦同學為我們帶來的演講。”
看著秦同學從座位上站起來,以最快的速度跑到講臺上,班里的同學都驚呆了,做夢也沒想到是這個“討厭鬼”。“大家好,今天是圣誕節,我非常開心,所以我想跟同學分享一下圣誕節的來歷和一些有趣習俗。”不出所料,秦同學發揮出了他演講方面較高的水平,流暢大方也不失幽默風趣,把全班同學都逗樂了。看著秦同學繪聲繪色的演講,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秦同學是我們班里面最特殊的孩子了,因為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心智發育遠遠低于現有年齡,不僅不懂得如何跟同學相處,而且難以控制自己沖動的情緒,一個學期下來,在班里同學的心目中,可謂劣跡斑斑,甚至是“罄竹難書”。從小學帶來的一些壞習慣,比如頂撞老師,上課屢屢發出怪聲或“彈鋼琴”,愛搗亂,愛打小報告,不講衛生,朝同學吐口水等問題一直都存在,不僅讓老師頭疼,也讓同學對他這些怪異的行為充滿了鄙視和嘲笑。更嚴重的是,因為秦同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一遇到矛盾就會動手打人,久而久之,班級里形成了一種排擠他的氛圍,大家都覺得他“腦子有問題”“是個壞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本來在多次談話后已經稍有起色的他更難以控制心中沖動的魔鬼。這種惡性循環有愈演愈烈之勢。但我深信,就像矛盾的產生并不能一味地指責其中一方一樣,矛盾的解決也需要雙方共同作出努力,作出讓步。既然秦同學表現不好在先,那么借這次圣誕節,我要為他創造一個機會,讓他好好表現,“收買”一下全班同學,樹立一個好的形象。
響起的掌聲把我拉回了現實,秦同學給大家深深鞠了一個躬,看著大家綻開的笑臉,我乘勝追擊:“秦同學表現得非常好,動作表情都非常到位,他在演講這方面確實是我們班的佼佼者,希望班里的同學能像他看齊。另外,他還給大家帶了點小禮物呢!”聽到禮物,同學們都高興壞了,齊刷刷地看向他。
秦同學從自己的書包里面掏出一盒巧克力:“首先,我想送給班主任一盒巧克力,因為我一直惹她生氣。”說完,他直奔我走來。接到巧克力的那一刻,我的眼睛都有點濕潤了。這么懂事的話從一個調皮鬼口里說出來,真的既感動又驚訝。接著秦同學又跑去教室門口把我事先讓他準備好的糖果拿了進來:“我有很多糖果,但是我想和大家一起吃。”他開始神情專注地發糖果了,班里洋溢著熱鬧的過節氣氛,拿到零食的孩子都美滋滋的,開始品嘗。“其實他有時候人也挺好的。”“嗯,是呀,以前還一直覺得他是個壞孩子呢。”聽到兩個女生的小聲議論,我偷偷地笑了。
在秦同學發糖果的時候,事先跟我打了招呼的那個文靜的女生小鄧也開始發糖,班里更熱鬧了。這時,坐在角落的一個孩子小李舉手了:“老師,我書包里面也有一包糖,雖然不夠多,但是我也想發給同學們吃,可以嗎?”“當然可以。”在我贊許的目光中,那個孩子也把自己的糖全部發完了。
“今年的圣誕,老師特別開心,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全班的孩子吃著糖,搖搖頭,安安靜靜地聽我說。
“因為老師收到了我們班同學的好多禮物。”全班開始壞笑。
我繼續說:“不僅僅是我,科任老師和全班同學都收到了好多糖果。我們班還有兩位同學主動提出要給全班發糖,因為他們想到快樂要和班里的同學一起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李同學也主動拿出自己為數不多的糖果。同學們不再像以前一樣,等著老師來發糖,說明我們班的同學慢慢學會和別人分享而不是一味地索取,懂得把快樂和別人分享的人,就能收獲更多的快樂。”
“老師開心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班特別有愛,特別團結,我們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即使有兩個同學下午沒來,我們的同學依舊沒有忘記發糖給他們。因為不管是誰,不管你優秀與否,你都是我們班的一份子,我們班一個都不能少,不能少給我們帶來演講的秦同學,不能少惦記著全班的鄧同學,也不能少在座的任何一個人。正因為我們都不完美,所以我們需要彼此。因此老師希望不管以后是不是節日,我們都要團結每一個同學,關心幫助每一個同學,包容愛護每一個同學。我們七班是最團結的,對不對?”
“對!”全班都點了點頭。
這節簡單的班會結束了,抽身于班里暖暖的氛圍,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出教室,心里一直回蕩著一個聲音:“這個圣誕,可以過,而且應該過。”
生活、工作中總是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束縛你的行為,太多的固有經驗綁架你的思想,有太多強烈而固執的聲音在暗示你怎樣才是對的。但是作為一個新教師,面對一個未知而寬廣的領域,我時刻提醒自己,生活沒有絕對,所以永遠不要只讓別人告訴你怎樣做才是對的而忽略了自己的想法。
就像這個圣誕節,不必拘泥于抵制西方節日的形式而忽略了藏在其中的教育契機。契機時刻在身邊卻又稍縱即逝。如果能根據本班情況,因勢利導,它能發揮出你想象不到的巨大作用。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巧用契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重新認識同學,學會分享,感受集體的溫暖,從而使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在這一真實的教育過程中引起強烈的共鳴和感染,獲得頓悟,達到“一箭雙雕”的教育效果。這種利用教育契機,以心靈和情感的體驗換來的學生覺醒,絕對要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甚至是大發雷霆的指責或者懲罰來的更加深入,更有實用性。
所以,我慶幸我和孩子們過了這個圣誕節。
本欄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