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摒棄傳統(tǒng)的“以知識為本”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在自身實踐和感悟中形成體驗、發(fā)展體驗、升華體驗,激發(fā)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fā)情感的觸動與共鳴,培養(yǎng)求知精神和探索欲望,有助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水平,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發(fā)展,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體驗式;初中;思品;教學
傳統(tǒng)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往往比較單調(diào)、枯燥,光靠教師填鴨式的講解,不僅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效率也不高,學生們又得依靠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很難有真正的收獲與提高,甚至很容易讓一些學生失去對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改變這種狀況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筆者結(jié)合自己日常的課堂教學實際,就如何開展體驗式教學、培養(yǎng)初中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興趣進行了探索:
一、情境導入,讓學生直觀體驗
精彩、有趣的導入對一節(jié)課來說是好的開端,不僅能讓前后兩部分學習內(nèi)容的過度和銜接顯得自然,而且能夠勾起學生的興致,使其對本章節(jié)將要學習的知識和內(nèi)容充滿渴望。在教學中筆者也常常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景,如通過播放貼切的音樂、視頻資料、圖像或者講述小故事等作為鋪墊來導入新知識、新內(nèi)容,讓學生們有“身臨其境”之感,收到的效果也都還不錯。例如,在上《競爭,合作》一課時,筆者就把學生們參加校運會拔河比賽的照片投影出來,一看到照片,課堂里馬上就沸騰起來了,從學生們激動的神情中,筆者知道這一情景導入成功的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
二、問題設計,鼓勵學生主動體驗
教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課堂問題的合理設置,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還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而貼近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實際的問題,更能觸動其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體驗。記得在上《隱私和隱私權(quán)》這一課時,筆者在課堂上就問了學生們一個問題:“同學們,如果你們的秘密和日記本被人拿出去宣揚了,會有什么感受?”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假設,就讓很多學生坐不住了,有的顯得很氣憤,就像其隱私真的被人偷窺了似的。應該說這個問題的設計是達到了讓學生體驗的目的,也為接下來的課程內(nèi)容的展開奠定了知識和情感基礎。
三、情感激發(fā),帶動學生深入體驗
盧家楣等多位教學名師的研究表明,積極情感能促使學生更有效的掌握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廣大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充分表達、深入體驗,使課堂成為傳播知識、培養(yǎng)情感、體驗生活、形成能力的大舞臺。在進行《同樣的權(quán)利,同樣的愛護》這一課的教學時,針對當前社會上存在學生自殺、校園暴力等不珍愛生命健康權(quán)等現(xiàn)象,筆者提議全班學生起立,齊聲朗讀黑板上的板書《珍愛生命倡議書》,并在讀完后走到黑板上來簽名。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以情促教,加深了學生對保護生命健康權(quán)的體會,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和人生態(tài)度。
四、活動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覺悟的提高
課堂上好的場景活動的設計和安排,是一種更貼近生活的體驗和實踐,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有關知識的形成和覺悟的提高。為回答《依法參與政治生活》這一課中的“公民該如何行使建議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問題,課堂上,筆者請了4位學生針對“學校食堂飯菜量少”的問題進行場景活動表演:甲同學說直接找食堂老板,乙同學說找?guī)讉€同學鬧一下,丙同學說該向?qū)W校領導反映,丁同學同意丙同學的意見。于是,他們就如何向領導反映進行了討論。筆者總結(jié)道:“你們真的很棒!能夠針對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向?qū)W校提出,這是你們行使了建議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的表現(xiàn)。”進而繼續(xù)發(fā)問:“四位同學采用不同的方式反映問題,大家覺得誰的方式比較恰當?”學生們又進行了一番討論。如此一來,學生們的興致很高,在這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掌握知識的任務,也提高了依法用權(quán)、維權(quán)的思想覺悟。
五、實踐運用,推動學生情感升華
實踐出真知,實踐能夠增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并能夠檢驗其準確性,思想品德的教學是指導學生適應社會、實踐人生的教學,要更多的為學生參與實踐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進行《走向自立人生》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筆者決定讓學生當場實踐了一回:順手脫下身上的外套(時值春天,大家都有外套)進行折衣服比賽。學生們積極性馬上被調(diào)動起來,有經(jīng)驗的學生自然折疊得又快又工整,經(jīng)驗欠缺的學生有點不知所措的感覺。筆者乘勢追問:“你們平時在家里衣服誰折的?家里的衛(wèi)生誰打掃的?主要是誰的功勞?他們辛苦嗎?”……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們認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也讓學生體會了父母的不易,情感得到了升華。
體驗式教學不僅改變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也符合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身活動、實踐來加深對相關知識的感悟與體驗,強化了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進而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我們廣大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努力學習、熟練運用并發(fā)展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多體驗、勤實踐。
作者簡介:
蘇清妹(1981.9~),福建尤溪人,中學政治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