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生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存在著學生不喜歡上德育課,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體現,課本理論與現實脫節,教學內容抽象枯燥,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差,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對此現象,教師應在激發學生興趣、想方設法促使學生在課堂“動”起來等方面加以改變。
【關鍵詞】中職院校;德育課;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文化功底不是很好,導致學生得的學習主動能力差,學生對理論課程不感興趣等問題。其根本原因一是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教育方式的枯燥。三是教學內容的乏味。以上三點嚴重影響了中職院校德育課程的發展。
一、中職院校德育課程的現狀
1.教學方式乏味
在中職院校進行德育課程過程中,采用的往往是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方式,然而由于德育課程教學過程的復雜,學生的實際情況往往與之存在很大的差異,導致德育課程會很難進行,使學生對德育課程產生厭煩心里。
2.學生認識上存在偏差
在中職院校中,學生往往注重的是技能的培養,而思想道德的培養沒有得到重視,導致了在進行德育課程時,老師在講臺上講課,而學生在臺下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形成了惡性循環,導致中職德育教育變得可有可無[1]。
3.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不高
在中職院校課程標準中規定德育課程作為中職院校的必修課程之一。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中職院校還是招工單位都對德育教育不重視,在進行人員的選拔時,只注重人員的工作能力,而忽視了人員的思想道德能力。所以,雖然國家要求中職院校德育課程加強,但是由于社會實際情況的需求,導致德育課程的質量得不到加強。
二、優化中職德育教學的策略
1.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
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知識單向流動,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使德育理論課教學枯燥乏味,效果不佳。根據中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易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選擇討論的案例要學生有興趣、盡量貼近學生職業。能較好地擺正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愛學、樂學,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主體,其在德育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真正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課堂效果,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采用教學一定的手段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教學互動、師生合作的雙向效應。
(1)教師要關愛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學生與教師的關系良好,才喜歡上這個教師的課,才相信教師講的道理,對教師的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學生對教師產生厭煩的心里,就不會對德育課程產生興趣,甚至擾亂課堂的進行秩序。同理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充滿信任,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回答的正確,給予贊揚;回答的錯誤,給予改正[2]。中職德育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學科優勢,和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使學生親其師,能信其道。
(2)教師要具有淵博的文化知識。在中職院校的德育課程進行時,教師一位的根據教學大綱的內容照本宣讀,脫離實際,那樣就是使課堂乏味無趣。德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內心充滿陽光,這就要求教師在有豐富文化知識的同時,具有大量的德育專業知識。作為一個教師,只有不斷的學習,在能在教學中旁征博引,深入淺出。由于德育教育往往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就需要教師關注每天的新聞要事,從中尋找出對學生德育課程教育有利的內容,才能使德育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培養出與時俱進的科技型人才。由于學生討厭理論教學,但對社會上的熱點新聞內容比較關注,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點,在進行德育課程時可以對熱點新聞進行探討,加強了學生在課堂的中注意力,使學生對課程產生了興趣[3]。
(3)使用具有專業特色的德育課教材,提高學生對德育課的興趣。中職院校的學生一般選擇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因此,教師就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性對德育教學進行創新,讓德育課與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效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對德育課程充滿興趣,這樣就可以把德育教學落到實處,加強了中職院校的德育課的發展。
3.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
在中職院校的德育課程進行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學生從來不參與課堂中的教學活動。上課時,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而學生在下面或說或睡,他們對自己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認識不足,不積極參與教學。在進行德育課程過程中,要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加強其進行德育教育的積極性,教師與學生同等共處,與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對學生盡可能的鼓勵,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活動的參與。一般說,在德育課中主張學生自主參與的時間占整節課的三分之二,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力得到提高[4]。
4.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效運用
(1)活用評價方法,激活思維。在德育教學中,教師漸漸的發現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發展目標,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并且在課堂中踴躍的發言。但是積極的評價不是盲目的對學生所有錯誤的肯定,那樣只會適得其反,令學生的辨別是非能力減弱。只有靈活運用評價方法,才能有效的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德育課程的教學質量。
(2)擴大教學空間,推動教學實效。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室作為傳播知識的環境,其空間的過于狹窄影響了師生思維的開發,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因此,中職院校德育教師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對教育教學空間進行有效的擴大,打破課堂教學的空間限制,使教學手段與內容更加的豐富。
5.改革考評方式,注重教學實效
中職院校考察學生德育的主要方式往往是進行筆試方法進行考察的,這樣考察的結果往往只能考察出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不能準確的評估出學生實際的思想道德情況,降低了德育課的時效性。學生的考試成績不能對其日常的表現做出準確的評估,評價了學生掌握的德育理論知識,而不能評價其知識的分析、應用能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表現、遵紀守法、尊敬師長等都能表現出一個學生的思想道德。因此,對學生的考評不應該只考理論,而應該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地綜合考評,既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用能力、感性認識的測評,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以平時表現為基礎,考試成績為根據有效的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有序的發展。
三、總結
我國中職德育教育現階段發展中的問題要抓住根本原因,從教師與學生方面入手,加強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考評方式,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加強中職院校的德育課程教學質量,從而使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蕾.中職德育課堂教學行為改進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S3):136.
[2]詹敏玲,龍歡.“活動——發展”教學模式在中職德育課的構建[A].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全國德育教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2007,08(12):5.
[3]劉娟.淺議中職市場營銷教學效果的優化策略[J].職業,2013,01(17):135.
[4]周裕梅.行動導向法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4,05(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