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涌泉
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成鳳”,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我們想到的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大有好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他們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保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古人云:“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能在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雙贏的效果。那么,怎樣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的良好學習習慣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課前
1.認真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三年級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預習;要學會制定目標,養成自己預習的習慣,要了解教材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系,了解知識重點和難點,對重點問題和不理解的問題,用筆畫出或記入預習筆記。
2.課前準備的習慣
上課五分鐘前,應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課本、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右上角的地方,安靜坐好,小憩收心,準備上課。
二、課中
1.良好的“三姿”習慣
聽課姿勢:要保持正確的坐姿。聽講時應該挺胸直腰坐好,兩眼平視前方。
讀寫姿勢:做到“一尺一寸一拳頭”:讀書眼睛離書本一尺左右;寫字時上身坐正,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離筆尖1寸左右處,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
2.課堂常規學習習慣
(1)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根據初中學生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等特點,教師要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之中,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做。教師對學生課堂紀律、怎樣回答問題、怎樣站立等都要提出明確要求,培養學生認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習慣,展示出學生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2)規范答題的習慣。口頭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表達清楚;在學生課堂板演以及平時的作業和練習中,教師要規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細節,加強講評,及時糾正。學生要認真審題、思考,語言表達力求規范、嚴密,運算要仔細。
(3)認真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堅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要認真仔細,規范整潔,字跡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合要規范,格式要美觀。
(4)聽課記筆記的習慣。初中學生要學會做課堂筆記,筆記的內容主要記錄重難點、知識要點、老師補充課本以外的知識點、一些典型例題的分析過程、解題思路和解題注意點,并把自己在課堂上沒聽懂、沒理解的內容用著重號標明,以便課后有重點地復習。
(5)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勤于使用各種工具書,根據需要搜集有關的資料,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可根據實際征訂《中學生時事政治報》
(6)有條理、快節奏的習慣。初中生普遍存在著做事無緊迫感、拖拖拉拉、動作緩慢的現象。政治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強學習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3.課堂思維習慣
在學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之后,隨著學生的年級的升高,教師應將培養重心調整到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問、多項思維、獨立思考、大膽發言、勇于批評、互相合作等品質習慣上來。
(1)積極動腦、大膽發言的習慣。要從政治學科特點和初中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根據新授知識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們進一步探索問題的能力。要加強學生實驗操作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2)與人合作的習慣。課堂上,必須喚起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使其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將個人活動與集體活動融為一體,互相配合,協調一致。
(3)敢于提出問題的習慣。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的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三、課后
1.認真“做作業”的習慣
按時認真完成作業。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書寫工整規范,有條理,語言簡潔。
作業獨立完成。做作業時不能抄襲他人的作業,或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要求作業認真,獨立完成后再做其他的事情。
要有“鉆研精神”。碰到難題時,不能退縮,要積極動腦思考,在確實做不出來時,再請教他人。
做作業時,應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2.自查、自改的習慣
自查是一種學習效果的反饋,自改則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時檢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獲,問題何在,以便及時定正錯誤。要讓學生不論是考試還是做作業、做練習,都要“回頭看”,養成認真檢查、及時訂正的好習慣。
3.及時復習的習慣
要讓學生學會每天晚上把當天的功課進行回顧,一段時間集中搞一下復習等。要善于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前后聯系,構建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網絡。
4.課外閱讀的習慣
學校應該認真落實好“經典誦讀”活動,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和閱讀評價,傳經誦讀,使學生從小喜歡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讀書的習慣。在讀書的過程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進一步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批注、寫讀書筆記等良好的閱讀習慣。
5.愛惜和及時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
學習用品用完后,要及時整理,擺放到原來的位置。學習用品應該分類擺放,以便于查找。要愛惜學習用品,不毀壞、浪費學習用品,不喜新厭舊。
學生良好學習思想政治習慣的培養,體現在日常教學細微環節之中,往往容易被我們所忽視。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加以耐心培養。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他們也就可謂是學會了學習,教師也就做到了:“教是為了不教”。關注學困生,傳統的分層教學也是較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們的心中有學生,特別是心中時時裝著學困生,時時關愛學困生,這樣的課堂教學一定會充滿人性的光輝。
學無止境,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也要善于借鑒他們比較好的學習經驗為己所用。聰明的你一定能找出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乘風破浪,早日達到勝利的彼岸.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