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昌
【摘 要】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新興學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培養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即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有效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目標的教育。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應注重學生信息活用能力的培養,作為活用能力,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學生對信息活用的評價和完善,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學科的學習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使學生創新能力、自學能力、理論聯系實踐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協作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可持續學習的意識。
一、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它、認識它。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并趨向某種事物特有的意向,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充分說明了興趣對學習的作用。
1.運用實物、多媒體教學
如在講計算機硬件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去看、去摸CPU、內存條、硬盤。這樣學生對所學再也不是一個概念,而是從概念延伸到實物,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另外,老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具有特殊的聲、光、色、形,通過圖像的翻滾、閃爍、定格、色彩變化及聲響效果等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保證學生有足夠的上機操作時間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對實際操作要求高的課程,信息技術課學生操作的時間占70%以上,課堂教學中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堅持“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精講多練、輕負高效”的方針,每節信息技術課,教師的講解只能起畫龍點睛作用,精心設計練習,及時反饋信息,讓學生從練習中體驗到獲勝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情感。
3.理論聯系實際
在教學前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出現的有實際功用的信息,積累信息技術知識,是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興趣的最佳途徑。如在教學計算機組成的時候,我就讓學生學著裝電腦,利用所學的計算機硬件知識,根據給定的價格,拉一個攢機清單;在學習Excel后,我就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求和、求平均分、篩選、統計等函數處理本班的各科成績,進行匯總排序,并制成表。只有信息技術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信息技術的世界,在一種互動與發展的氛圍中想學、樂學、會學,更熱愛信息技術。
二、主動式任務驅動教學法
1.主動式任務驅動教學法
“主動式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激發下,主動提出一個適合自己現階段的學習任務,然后緊緊圍繞自己提出的任務為活動中心,在強烈的任務動機的驅使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學生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對學生所做任務的達成情況進行表揚與反饋,并引導學生繼續主動提出適合自己現階段的學習任務或重新檢查并修正原任務,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實踐活動。為了在任務驅動中實現信息素養的提高,就要有層次、有步驟地構建學生本身的信息素養結構,按他們的方式構建自己的信息素養的知識、技能構成。在自己富有挑戰性與吸引力的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在合作的形式下開展探索,并在探究學習的環境下建立信息素養結構。
2.主動式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特點
教師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自己在興趣驅動下的自發強烈的任務愿望,任務由學生主動提出;課堂模式是:學生因完成自己的任務“需”才“索”,因“索”才“教”,由傳統的“教學”變為“求學”、“索學”,徹底改變學生知識程度參差不齊難統一教學的局面,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索”的東西,每一次“索”都有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靈活應用教材的每個知識點,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每個人都能在完成當前自給任務的同時,又進一步增強自己任務的愿望,或提出更高水平的新任務,在不斷“需”教、不斷“索”教中形成良性循環。
三、設計課堂教學,合理運用教學手段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渠道,而合理、構思新穎的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曲。在新基礎教育試驗實踐中,我們從實際出發,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使課堂充滿人文氛圍,形成關注生命,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1.適用性原則
信息技術教學特性本身就具有現實性、實效性、靈活性、技術性。要具有很強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信息技術教育與傳統課程教育相比應更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創造力的培養。
2.師生合作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但必須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學習促進多邊互動。合作學習倡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學進行多邊互動,是對現代教學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是對課堂教學互動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3.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相互滲透的原則
課堂上采用講授、討論、設疑、自學、研究性學習的方法相結合,根據教學實際狀況,競爭式合作教學模式、交流互動式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只有把傳統的教學手段和現在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充分體現教學本質。
四、結束語
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學習的目的是學生持續學習的保障,好的教學、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雖然教無定法,不管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是先進的教學方法,其目的都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所以,教學不刻意地追求一種什么樣的教學模式,而是根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學生的基本情況,總結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