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辰

摘 要:本文提出在旅游英語課程中實行體驗式教學法,進行模擬實訓,通過分組對比實驗,證明模擬實訓在旅游英語教學中能增強學生英語語言和旅游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效果,從而培養旅游市場需要的既有英語運用能力又具備一定旅游服務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旅游英語 模擬實訓 T檢驗
在《職業》2015年4月中旬刊的《淺談旅游英語課程中的體驗式教學法》中,筆者針對旅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通過體驗式教學,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旅游活動為任務設計模擬實訓,讓學生體驗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在后來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根據此方法設計了一系列的模擬實訓項目,并進行分組對比實驗,檢驗其效果。
一、旅游英語模擬實訓項目
筆者根據教學大綱、湖北省導游資格考試口試形式和內容以及實際導游經驗,設計了7個模擬實訓項目,每個項目都制定了主要內容、應達到的能力標準、學時數、模擬實訓方式。
酒店服務包括前臺服務、客房服務、餐廳服務,主要內容涵蓋預定、接機、入住登記、行李、兌換、結賬服務,清掃客房、洗衣、維修服務,安排餐位、點菜、酒水、送餐服務。應達到的能力標準為:熟悉首站接機,用英語進行基本的前臺服務、客房服務和餐廳服務。模擬實訓方式為小組演練,每個項目安排1學時。
家鄉文化專題內容可以任選工藝品、美術、戲劇、雜技、民俗、烹飪等其中的一項。因為文化專題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情況最熟悉,講解也最有熱情,講解時間不超過15分鐘,整個項目安排2學時。
實訓項目的重點在三項旅游景點:全國著名旅游景點長城、秦始皇兵馬俑;湖北知名旅游景點長江三峽、武當山講解;最后是荊州市旅游景點荊州古城墻、荊州博物館的現場講解。每項安排2學時,因為學生能力只可能講解景點內容的一部分,項目可按小組進行,成員分工完成英語撰寫,可對照多媒體圖片、視頻等口頭講解。這樣循序漸進,既有旅游專題講解,又有小組角色分工的旅游場景,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體驗。
在模擬實訓實施前,教師應指導小組成員撰寫演練稿和導游詞;在現場講解前,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電子圖書館搜集有關景點的資料,查找專業詞匯。
二、實驗分析
為了檢測模擬實訓的效果,筆者選商務英語專業三年級2個班級分成實驗組和受控組,實驗組有28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23人,17人高中學文科,11人高中學理科;受控組有29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22人,15人高中學文科,14人高中學理科。兩組成員男女比例、高中背景基本相似。實驗組按體驗式教學方法安排模擬實訓,受控組按傳統的語言教學方法學習相同內容的課程,進行每周2課時為期8周的對比實驗。實驗前,筆者利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2個班二年級下學期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了配對樣本T檢驗,因為英語視聽說是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旅游英語的先修課程(見表1)。
表1中,英語視聽說成績實驗組的平均分為75.11,受控組的平均分為76.07,實驗組比受控組平均分低0.96分,標準差低0.35分。在表2中,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P值為0.830>0.05,說明兩組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英語聽說能力相近。
8 周后,對兩班的旅游英語按口試和筆試各占50分的方式考核,其中口試結合導游資格證考試的現場導游考試形式,分四個模塊進行:酒店服務問答題、旅游文化問答題、導游服務技能問答題、導游專題講解題。前三個模塊每個模塊準備約10個題目,最后一個模塊準備約5個題目,所有題目都抽簽進行。然后將成績再次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表2中,實驗組的平均分73.78,受控組的平均分為65.89,實驗組比受控組平均分高7.89分,標準差低0.32分。實驗組通過模擬實訓的教學后,旅游英語成績與運用傳統語言教學的受控組存在顯著差異。通過分組對比實驗,證明了體驗式教學法的模擬實訓適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對實驗組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和旅游專業知識的增長起到了實質性促進作用,值得廣泛應用于旅游英語課程的教學。
高校的旅游英語課程可在體驗式教學法的指導下進行教學改革,根據教材進行模擬實訓設計,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增強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