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呂強 張宏
[摘要] 運動療法是一種防治頸椎病的有效手段,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本文簡要介紹了主動運動療法作用于頸椎病的機制,以及該法在頸椎病中的臨床應用。最后,對主動運動療法干預頸椎病現狀進行小結與展望,以期為將來的課題研究有所啟發。具體來說,傳統養生運動療法已有的研究說明對頸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時還兼有養生的功效,今后臨床上需要推廣;現代運動療法干預頸椎病的研究相對更具體,包括關節功能訓練、肌力訓練、本體感覺訓練等,針對不同的頸椎病問題可以選取相應的訓練方法;臨床與科研今后需要緊密合作,爭取早日達成科學的、量化的運動處方,更好地服務患者。
[關鍵詞] 主動運動療法;頸椎病;作用機理;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8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2(a)-0049-04
Intervention status of active exercise therapy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ZHOU Jian1 LU Qiang1 ZHANG Hong2
1.Massage Department,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 2.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
[Abstract] Active exercise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event and treat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motio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tive exercise therapy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Finally,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hort summary and expectation which can give researchers more revelations of active exercise therapy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he future. Specifically, there are three points as follows, first, traditional health exercise that has been studied not only has a certain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but also has the health care function, and it needs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later; Second, the study on modern exercise therapy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more detailed relatively, including joint training, muscle training, proprioceptive training and so on, and it is available for solving the different problem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there are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methods to choose; Third,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closely need to combine with the clinic in future, which is to form scientific and quantitative 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the sake of serving the pati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Active exercise therapy; Cervical spondylosis; Function and mechanism; Clinical application
隨著現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頸椎病的發病率快速上升且年輕化趨勢愈加明顯,越來越多人的身心正承受著頸椎病所帶來的困擾,諸如頸肩痛、項背痛、上肢麻痛無力、頭暈、頭痛、失眠、耳鳴、視物模糊、記憶力減退、心慌、心率過快或過緩、胃腸脹氣,甚者下肢無力等,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質量。與此同時,臨床就診人數陡增,醫生工作壓力加大,醫保支出負擔加重,面對上述一系列問題,函待相關課題深入研究。目前,臨床上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大體分為手術治療、微創治療和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相對來說,具有一定風險,費用較昂貴,術后康復較費時,也存在術后病情復發的可能;微創治療是一種比較新的技術,有它的優勢,創傷比開放手術小,康復周期短,需要配合先進的高科技設備,但臨床上還沒有大面積推廣,還需要時間積淀;保守治療方法種類繁多,除主動運動療法外,總體來講,每種方法都有它的最佳適應證,即時療效明顯,費用較低廉,綠色環保,但遠期療效欠佳,病情較易反復。之所以主動運動療法有別于其他的被動療法,其一,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預防、治療及預后全過程,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機體局部或全身的運動,達到消除或緩解病理狀態,恢復或維護頸椎的正常功能;其二,相對其他所有療法,它省事、省力、更省錢,遠期療效更顯著。總之,主動運動療法對頸椎病的預防、治療乃至防止復發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與臨床推廣運用。
1 頸椎病與運動療法
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因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并因勞損或感受風寒濕邪(包括咽喉部感染)加重退變,導致頸部動、靜力平衡失調,產生椎間盤突出(或膨出)、韌帶鈣化、骨質增生,從而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脊髓、血管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1]。頸椎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十分清楚,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退變、創傷、勞損、炎癥及先天畸形等諸多方面[2]。過去,頸椎病好發于中老年人,50歲左右的人群發病率為25%,60~70歲的人群發病率為50%,70歲以上幾乎為100%[3],但近年來,伴隨著現代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此病呈高發病率且年輕化趨勢[4]。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其中非手術療法包括藥物療法、針灸療法、推拿療法、運動療法、物理因子以及圍頸和頸托制動等,當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病情偏重或因創傷急性發病時,一般采用手術治療[5]。
運動療法(exercise therapy)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過某些運動方式(主動或被動運動等),使患者獲得全身或局部運動功能、感覺功能恢復的訓練方法[6]。主動運動是運動療法中常用的運動方式之一,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過程,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內在的積極因素,通過機體局部或全身的運動,以消除或緩解病理狀態,恢復正常功能[7]。最近30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頸椎病與頸周軟組織病變有一定關系[8-9],即由動力系統失衡逐漸影響到靜力系統失衡,最終引發頸椎病。運動療法作為頸椎病諸多防治方法之一,運用此法治療頸椎病收到了顯著療效[10]。
2 主動運動療法的作用機制
運動療法在防治頸椎病方面有其獨到作用,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等長、等張、等速)、本體感覺訓練等[11]。①關節活動范圍訓練:選用適宜的訓練方法,可以有效增大關節活動范圍,松解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癥消除,從而有利于關節軟骨的營養與代謝[12]。②肌力訓練:采用有針對性的鍛練方法,達到增強肌肉、韌帶力量,增強軟組織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有利于提高頸椎的穩定性[13]。如果進一步從生物力學和神經生理學角度解析,頸椎正常功能的維護需要靜力系統(椎骨、關節及椎間盤)和動力系統(附著于椎骨的肌群)二者平衡,以及神經系統正常調控。肌力訓練這塊主要是針對頸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結構功能的調整,增強其力量及對疲勞的耐受能力,通過改善動力系統間接穩固了頸椎的靜力系統,借此提高頸椎的穩定性,減少了頸椎病的發生。③本體感覺訓練:通過激發頸椎、肌肉和關節本體感受器的活動,引起人體內某些生理變化,起到調節內環境失衡的目的。本體感受器的修復,有助于促進頸椎關節的運動能力,維護關節的穩定性,對關節、肌肉、韌帶具有保護作用[14]。④增加了骨的代謝:科學合理的運動使骨骼的有機成分增加,無機成分減少;使骨的強度、韌性增加,脆性降低,起到延緩骨質退變的作用。換句話說,肌肉收縮可改變骨間隙的液體和細胞活動方向,增加骨的營養和代謝,抑制骨溶解[15]。總的來講,主動運動療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包括骨、關節、肌肉、韌帶、筋膜、本體感受器、神經、血管以及淋巴等結構的功能都會得到相應改善和提升。
3 主動運動療法在頸椎病防治中的臨床應用
3.1 傳統導引養生功法在頸椎病中的臨床應用
傳統養生運動療法歷史悠久,為人類健康做出杰出貢獻,是一種以中醫基礎理論及經絡學說為基礎的保健、強身、預防及治療疾病的運動方法[16]。傳統導引養生功法中比較著名的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理臟腑,而且可以培補元氣,具體體現在防治頸椎病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張鵬程等[17]探討華佗五禽戲對中老年頸型頸椎病患者簡化McGill疼痛詢問量表疼痛指數的影響,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6個月練習后,試驗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P < 0.01)、疼痛分級指數顯著改善(P < 0.01),說明五禽戲對中老年頸椎病的康復及預防有著積極的意義。周勇等[18]觀察八段錦對大學生頸椎病患者的康復影響,將60例受試者隨機分為3組,分別為八段錦練習組、手法組和藥物組,均進行為期6個月的干預,選取頸椎生理曲度為觀測指標,研究結果表明,八段錦練習組效果最佳。凃富等[19]將9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易筋經練習組、牽引組和藥物組,干預后發現3種方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都有較好的效果,但易筋經鍛煉組對血液流變學和炎性介質方面的改善作用更加明顯,說明了易筋經鍛煉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有效手段。姜浩等[20]觀察傳統手法結合太極拳推手治療頸椎病的效果,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均經過3個療程治療并隨訪,結果發現,治療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 0.05),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 < 0.05),說明傳統手法結合太極拳推手治療頸椎病及防止復發均有顯著作用。通過上述臨床研究不難看出,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功法,選取不同的對照,結合不同的人群以及頸椎病的不同分型,都較好地證實了傳統養生功法在頸椎病中所起的作用。
3.2 現代運動療法在頸椎病中的臨床應用
現代運動療法是隨著人體解剖學、生物力學、神經生理學等相關學科的豐富和發展,臨床科研工作者結合大量臨床實踐,不斷探索,在繼承、創新和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促使疾病康復的一種療法[21]。此法運用于頸椎病方面也具有它的一定優勢,正如相關臨床研究報道如下:陳香仙等[22]觀察Thera-Band抗阻力運動訓練對頸椎病患者的頸椎功能影響,在6個方向上被動拉伸和主動抗阻力量訓練頸部肌肉,結果表明,各組患者頸椎功能、肌力、活動度3個方面評分均顯著高于試驗前(P < 0.05),臨床癥狀得到緩解,說明以針對頸肌為主的抗阻運動療法對各型頸椎病均有顯著療效。陳燕云[23]觀察懸吊運動療法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頸椎病的療效,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采用懸吊運動療法結合關節松動術,對照組采用單純關節松動術,通過3周治療,試驗組的顯效率和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 < 0.05),據此說明懸吊運動療法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頸椎病的整體療效優于單純關節松動療法。郭昆義等[24]研究本體感覺訓練對脊髓型頸椎病術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響,將46例受試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2組均給予常規康復治療和藥物治療,試驗組另加本體感覺訓練,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進行本體感覺評估、靜態平衡評估以及平衡功能評估,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左、右腳平均軌跡差、Romberg長度比率以及Romberg面積比率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P < 0.05),Berg平衡量表評分均明顯提高(P < 0.05),由此說明本體感覺訓練能更好地改善脊髓型頸椎病術后患者的平衡功能。畢霞等[25]探討等速肌力訓練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療效,試驗組進行等速肌力訓練,對照組進行常規力量訓練,12周后,試驗組在運動后肘關節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相對峰力矩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 < 0.05),說明等速肌力訓練在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肘關節屈伸肌力方面優于常規力量訓練。陳立等[26]觀察仰臥拔伸手法結合頸肌等長收縮鍛煉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將患者隨機分為3組,從頸部疼痛、頸椎功能障礙、頸椎活動度及頸椎生理曲度4個方面評價各組患者的療效,通過數據統計分析,結果說明仰臥拔伸手法結合頸肌等長收縮鍛煉是治療頸型頸椎病的有效手段。縱觀上述各臨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研究者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針對不同類型頸椎病,也都較好地說明了現代運動療法對干預頸椎病起到了一定作用。
4 小結與展望
頸椎病患者的疼痛與功能障礙是臨床常見問題,也是臨床醫生普遍關注的問題,運動療法在解決此類問題上具有獨特優勢,因此成為現代康復治療的重要手段。其具有滑利關節、松解粘連、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微循環、起到抗炎消腫止痛的作用;增強肌力,改善軟組織柔韌性和彈性,提高其抗疲勞耐受力的作用;增加骨的強度和韌性,延緩骨質退變,提高頸椎穩定性的作用等。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醫者要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在病程不同階段,適時選用適宜的鍛煉方法,結合運動的強度、時間和頻率,遵從循序漸進、動靜結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指導。期間注意及時與患者溝通,盡快幫助患者正確掌握動作要領。在心理建設方面,幫助患者逐漸認識到運動療法對促進頸椎病康復所起的作用,增強貴在堅持的信心。與此同時,醫者也要牢牢地掌握運動療法的一些常見禁忌癥,例如頸部軟組織急性損傷期、頸髓腫瘤、頸椎結核、頸椎骨折、頸椎脫位、頸椎融合椎及精神病患者等均不宜采用運動療法。
綜上所述,頸椎病的運動療法是一種有效的物理替代療法,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科研上值得深入研究,臨床上值得大力推廣。目前,運動療法的研究不多,質量也普遍不高,多數僅局限于臨床觀察,課題設計不夠嚴謹,觀察周期偏短,大多數研究缺乏遠期療效評價等。作為科研工作者和臨床醫務者,今后應通力合作,將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緊密結合,以運動處方為切入點,為頸椎病的防治早日提供量化的、科學化的處理方案。當前,頸椎病所帶來的健康危害已日漸被人們重視,同時大家對運動療法重要性的認識逐漸深入人心,有理由相信,不僅在頸椎病方面,而且在其他功能障礙相關疾病方面,運動療法必將進一步成為研究的熱點和焦點。
[參考文獻]
[1] 盧志明,唐占英,葉秀蘭,等.頸椎病的發病機理及傳統手法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1,19(1):61-64.
[2] 李家順,賈連順,葉曉健,等.頸椎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60.
[3] 鄧軍平,張艷秋.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及推拿療法、運動療法方法探討[J].陜西中醫,2009,30(9):1203-1205.
[4] Rajen N,Naidoo. Occupational use syndromes [J].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tology,2008,22(4):677-691.
[5] 陳新華.非手術療法治療頸椎病的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0):136-137.
[6] 劉宏,楊和平.運動療法治療頸肌型頸椎病62例療效觀察[J].右江醫學,2010,38(1):71-72.
[7] 龔志剛.大學生頸椎病的運動療法[J].中國校醫,2010, 24(10):770,772.
[8] 張義,郭長青.頸肌改變與頸椎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8):2045-2047.
[9] Sueo Nakama,Kikuko Nitanai,Yoichi Oohashi,et al. Cervical muscle strength after laminoplasty [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2003,8(1):36-40.
[10] 龐建,來永慶,王件件,等.頸椎病的運動療法研究進展[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3,15(3):170-173,179.
[11] 繆鴻石.康復醫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693-1720.
[12] 龐建,來永慶,王件件,等.頸椎病的運動療法研究進展[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3,15(3):170-173,179.
[13] 劉保新,王力平,徐敏,等.論頸椎病的運動鍛煉[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1):81-82.
[14] 羅漢華,郭友華,農文恒.本體感覺反射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 24(2):118-121.
[15] 周勇.傳統體育對絕經女性骨密度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3):354-355,360.
[16] 楊強玲,胡志俊,唐占英.養生功法防治頸椎病的研究及應用[J].黑龍江中醫藥,2013,(3):6-8.
[17] 張鵬程,蘭崴,唐巍.五禽戲對中老年頸型頸椎病患者簡化McGill疼痛詢問表疼痛指數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0):2763-2764.
[18] 周勇,李程秀,張佳楠,等.八段錦鍛煉對大學生頸椎病患者的康復影響[J].遼寧體育科技,2011,33(6):52-54.
[19] 凃富籌.健身氣功、易筋經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干預和機理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09.
[20] 姜浩,吳詩城,黃杰.傳統手法結合太極推手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9):2087-2088.
[21] 黎萬友,楊立群,何本祥,等.頸椎病的運動療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4,22(2):71-75.
[22] 陳香仙,綦湘,呂品.頸椎病的Thera-Band抗阻力運動療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39):7405-7410.
[23] 陳燕云.懸吊運動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5,35(6):924-926.
[24] 郭昆義,唐智生,徐曉蘭.本體感覺訓練對脊髓型頸椎病術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4):3802-3804.
[25] 畢霞,呂宏,王雪強,等.等速肌力訓練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肘屈伸肌肌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2,27(1):27-28.
[26] 陳立,張明月,蘭秀芳,等.仰臥拔伸手法結合頸肌等長收縮鍛煉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中醫正骨,2013, 25(10):17-20,23.
(收稿日期:2015-10-20 本文編輯:趙魯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