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介揚 林順南
摘 要: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安全教育的策略有很多,文章嘗試從讓學生聽安全教育專題講座、形成安全技能、體育教師在安全教育中的角色以及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安全教育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體育教學;安全教育;教師;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0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4.008
目前在學校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凡是有運動的地方必然存在安全隱患。安全隱患的存在勢必對體育課堂中師生的身體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而解決和調控這些安全隱患的主體只能是課堂上的廣大師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思考。
1 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1.1 聽安全教育專題講座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主要是依靠平時不斷的思想動員和教育積累一定的安全常識,使學生在腦海中牢固樹立安全意識的概念。通過不斷地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刺激,讓學生懂得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知道有危險而自己沒把握的堅決不做,從而規避危險,使學生懂得沒有安全何談健康的道理。
聽安全教育專題講座重在平時的積累。我們可以利用課間操、集會、班會等時間段結合學校的安全教育進行。例如,如何防范課間操時間因上下樓梯擁擠造成踩踏事故、學校運動會運動場地上局部人口密度過大造成擁擠踩踏事故等。
體育教師的專題講座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選擇適合的課時結合健康教育專題進行,并且使專題講座更應趨向結合專業特點,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學生在體育基本知識(主要是與安全意識、健康意識相關的專業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可以通過視頻、掛圖、圖像、現場演示、案例等方式進行)等方面獲得有助于培養安全意識的收益。
1.2 聽課課安全教育
課課安全教育就是每次課教師都要根據當次課的具體教學內容提出的具體的安全要求。講解具體的安全要求一般集中在課的開始部分,更多則是分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點撥和提醒。
課課安全教育具有明顯的特征。其一,課課安全教育具有針對性強的特征。比如,本次課是鉛球課,那么本次課的課課安全教育則主要是針對鉛球項目的安全提出要求,其他項目的安全要求要略去,但是,涉及投擲類項目的安全要求該涉及的也要涉及。其二,課課安全教育具有內容具體化的特征。比如,本次課是鉛球課,那么本次課涉及到安全問題就要根據教學內容(原地、滑步、正面、側面、背面等不同投擲姿勢)、課時進度(該單元第幾課時)、課的類型(復習課、新授課)等不同提出相應的具體安全要求,并且要將安全教育內容也體現在課時教學計劃當中。
課課安全教育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學生樹立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識,確保學生的身體安全,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2 形成安全技能
體育教學中學習動作技術一般要經歷先讓學生建立某個動作技術的概念,形成技術映像,然后,通過反復的練習姿勢、練習軌跡、練習時間、練習速度、練習力量和練習節奏的身體體驗后獲得正確的本體感受,在不斷抑制動作技術分化的同時經過不斷的動作技術鞏固性練習形成動作技術的自動化,于最后形成牢固的運動技能。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時候也可以以這樣一個教學過程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為依靠,反復地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強化刺激,實現學生安全教育從聽到做的跨越。
體育教學中,當緊急情況來臨時,給人的反應時長是非常的短,人體規避危險往往是通過本能的動作來實現的,這種本能的反應和動作除了與生俱來的外,更多的是要依靠平時的身體練習習得。所謂的“百聞不如一見,百聽不如一練”就是一個非?,F實而簡單的道理,光聽不練,沒有親自動手的體驗何來本體感受、何來運動技能,而這種本體感受和運動技能就是人體產生本能反應和動作的根源。有體育運動的地方必然有安全隱患的存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學生進行身體練習、比賽、訓練的時候,老師并不可能總是跟在學生的身邊進行必要保護和幫助,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但要授學生以“魚”,更要授學生以“漁”。
眾所周知,“身體素質中的速度素質是指人們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一定運動的能力。速度素質的表現形式有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周期性運動中的位移速度”[1]。在規避危險的時,這三種速度是相輔相成的,且只有在力量、平衡、協調、柔韌等身體素質的協同作用下,一氣呵成地、熟練地完成一連串連貫的動作,才是有效的。比如,躲避正面快速來襲的籃球,首先是人體感受到來球的刺激而產生反應(比如,判斷、躲、跑、往哪里跑)并且反應要快,其次是人體在動作上對這種反應做出行動(比如,起動、橫移)并且行動要快,從而規避了危險來球的襲擊。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練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體能。使學生熟練掌握課上要求的各項動作技術,待學生熟練掌握某個動作技術后,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動作技術,實現動作技術的正遷移,引領學生練就一定的安全技能。學會并懂得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能,鎮靜自若、正確地應對和處理緊急發生的情況。體育課堂學習中產生這樣的效果也是體育教學中要追求的目標。
3 基于體育教師的安全意識
3.1 在崗盡職
體育課堂的崗位狹義上就是指學生們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的大小界定由教學內容決定,比如,學習廣播操的活動范圍和短跑課的活動范圍就不一樣。當學生們的活動范圍確定下來了,則教師的崗位就確定下來。
體育教師上課堅守崗位、不擅自離崗的意義,在于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和義務,給學生樹立起忠于職守、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的學習榜樣,還在于與教師本身的切身利益是相關的。比如,當你離開崗位時正好碰上檢查組到課堂檢查或者剛好課堂出現一些意外,那么,這些情況足以影響到教師本身的評優評先、職稱評聘、職務晉升等切身利益。若是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諸如傷害事故的意外,則當事的老師所要承擔的責任恐怕就不只是評優評先、職稱評聘、職務晉升等掛鉤的問題了。體育實踐課課堂上學生的活動范圍相對大些,所以,體育教師需悉心關照課堂上的每位學生,應在學生活動區域內指導學生進行身體練習,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原因都不要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更不能找理由離開工作崗位。
體育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求在崗而且必須做到盡職,忠于職責,認真上好每次課,使學生有所學、學有所得,使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學習獲得一定的身體練習體驗,進而有了懂了、會了、樂了的心理體驗。而不是在崗不盡職,學生到處跑,課堂如同一盤散沙,實施不負責任的放羊式教學。
3.2 細致做好安全工作
體育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細致做好安全工作至少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2.1 落實雙重安檢工作制度,預防和排除各種安全隱患
雙重安檢工作包括體育場地和器材管理員根據場地、器材和各種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細則和操作規程對場地、器材和各種設施設備進行日常的安全檢查、維護和保養以及體育教師課前對所使用的場地、器材和設施設備進行安全檢查。
能預防和排除的安全隱患基本上屬于可以預見的。為維護和保持正常的教學秩序,管理人員和體育教師要確實落實各種安全管理的工作細則、措施和操作規程實施雙重檢查制度,將這種可以預見、可以預防的安全隱患徹底排除。
3.2.2 要做好難以預見的安全隱患的工作預案
這種難以預見的安全隱患與“體育課程自身的安全問題和體育運動的基本性質”[2]有關。因為,有體育運動的地方就有安全隱患存在,體育教學中同一個教材(或教學內容)對不同體質的學生來講其存在的安全隱患程度顯然是不同的,而一個體育教師要面對幾十個不同體質的學生上同一個教材(或教學內容)又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安全隱患防范工作預案。要比較全面地制定好每次課的安全隱患工作預案必然又要涉及到教師的工作經驗、教學經驗、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等因素。體育教師既要認真地去研究體育教材中各種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又要認真地去了解不同學生的體質等情況,同時還必須認真地向同事、同行學習,積累經驗,提高水平。
3.2.3 特殊情況要特殊管理
體育教學中的每次實踐課都要面對幾十個體質各異的學生,這些學生每天的身體狀況都是變化發展著的。學生中有頭疼腦熱、運動損傷、特異體質、特殊疾病、特殊生理周期等特殊情況多多少少都存在于體育課堂中。這些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人群,雖然具體到各個班級也就那么幾個而已。由于這些特殊情況的存在可能威脅到體育課堂中某些學生的身體安全,因此,體育教師一定要加強對這些學生的管理,盡到制止、告知的義務。其一,對于已知的不適合參與某場合、全部或某項運動的學生,該采取特殊處理的一定要果斷,絕對不能猶豫,因為這有可能威脅到該學生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另外,教師在體育課堂中管理這些特殊的人群應從正面引導學生遵從醫囑,在醫囑許可下參加適宜的體育活動。其二,對于體育課堂上某些學生的違紀甚至違法行為、危險行為要及時制止并及時處理。其三,要告知學生不能隱瞞自己的特殊情況(如特殊體質、特殊疾病,或異常的身體狀態、行為和情緒等,可通過某種適合的途徑,最終是體育教師獲得準確的信息),以免在身體練習中發生不測。其四,組織某個運動項目的教學比賽時要告知學生比賽中防范可能存在的身體對抗性和避免傷害事故發生并學會在比賽場上進行自我保護。
3.2.4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體育教師上課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情緒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該表揚的要及時進行表揚、該批評的要及時、耐心、嚴肅的進行說服教育,絕對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一旦發生就足以說明教師的心理狀態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行為可能使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受到嚴重的傷害。如果因體罰學生造成生理負荷超過該學生一般的生理承受能力的范圍而造成傷害事故,或因變相體罰學生造成學生心理負擔過重或心理扭曲變形而造成連帶的傷害事故,那是誰也無法承擔的責任事故。
3.2.5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時重要的是要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安全教育的情景并在情境教學下實現學生的身體練習和安全教育雙收益。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還要善于將體育教材和安全教育內容進行有機地結合,將安全教育內容體育教材化,使之成為體育教學中可以利用和轉化的教學內容。關于安全教育的內容我們可以根據《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國辦發[2007]9號)中的主要內容有針對性地結合不同的組別(小學1-3年級、小學4-6年級、初中年級、高中年級)、不同的模塊要求選擇自己所需。“聯系體育課教材,進行初步的研究發現適合在體育課中實施的安全教育內容集中在社會安全、意外傷害、自然災害、應急救護四個方面”[2]。
值得注意的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安全教育時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不能凌駕于體育教學內容之上,因為體育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是依據教研組的學年或學期教學計劃進行的,它是學校體育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執行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性文件。在體育實踐課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只能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體練習進行,而“不能破壞體育實踐類課程自身的學科特征”[2]。
4 結語
學校體育教學的安全教育已經成為學校體育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水平五和水平六的五個方面之運動技能的具體目標都明確提出學生要“具有安全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由此不難發現,新課程標準已經對學生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教學,也要重視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以確保學生在體育課堂乃至學校體育教育中的身體安全,才能真正地在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得到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運動生理學教材編寫組. 運動生理學[M].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88.9.
[2] 覃興耀,符傳嘉.學校體育課中實施安全教育探析[J].體 育教,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