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鈺 李昌 徐斌

【摘要】 目的:探討分析心內科介入治療術圍手術期的循證護理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心內科收治的128例行介入治療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測試與SAS、SDS自評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并發癥與不良反應總發生率(7.81%)明顯低于對照組(26.56%),對護理方法的滿意率(96.88%)明顯高于對照組(79.69%),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心內科介入治療術患者中應用圍手術期的循證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改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降低并發癥與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更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循證護理; 心內科; 介入治療; 圍手術期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066-02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ZHOU Qi-yu,LI Chang,XU B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4):66-67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Method:128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to two groups,6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and 64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evidence-based nursing.Result: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health knowledge test and SAS,SDS self rating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81%,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26.56%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metho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88%,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9.69%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lth knowledge level,improve anxiety,depression and other adverse psychological mood.It also can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has higher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Perioperative period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33,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37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逐漸嚴重與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如何通過良好的治療與護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已成為一個日益迫切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1-2]。介入治療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心血管疾病診療技術,在國內外許多醫院的心內科已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3-4]。為提高心內科介入治療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本文以筆者所在醫院心內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介入治療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就圍手術期的循證護理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心內科收治的128例行介入治療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實驗室、影像學檢查及臨床診斷,確診符合《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2011年版)》[5],并由本人或直系親屬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齡6~77歲,平均(52.4±7.2)歲;冠脈介入57例,心率失常介入43例,大血管介入16例,心臟病介入7例,心臟瓣膜介入5例。隨機將12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頭健康教育、發放相關資料、注意事項與飲食指導、遵醫囑護理等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的循證護理,主要包括:(1)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及其他相關醫護人員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經培訓并考核后均掌握循證護理的有效方法;(2)針對患者圍手術期各項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結合個性化的特點提出相應的循證問題,如術后低血壓、血管迷走反射、出血和血腫等;(3)根據問題確定相應的關鍵詞,探討解決的護理措施,并通過檢索相關文獻,對可靠性、臨床實用性進行評價,如術后低血壓的原來可能是術前禁食饑餓、造影劑所致高滲脫水、術中失血、過度疲勞、血管擴張劑應用等;(4)針對循證得出的明確結論,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如術后低血壓可以術前保障患者休息充足、精確的把握禁食時間、靜脈補充血容量或營養物質、術后適量多飲水、嚴格監測血壓變化、避免脹氣食物等。
1.3 評價指標
密切觀察患者的并發癥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于護理結束后,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水平測試、SAS與SDS心理水平自評及對于護理方法的滿意度情況的調查,比較兩組患者上述各指標之間的差異。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13.0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測試與SAS、SDS自評分情況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測試與SAS、SDS自評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與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與不良反應總發生率(7.81%)明顯低于對照組(26.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7.90,P=0.0049),見表2。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方法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方法的滿意率(96.88%)明顯高于對照組(79.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9.14,P=0.025),見表3。
3 討論
循證護理是以客觀證據為主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開展綜合評估與個性化分析后,針對已發生或潛在的護理問題尋求科學依據,并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6-7]。該護理模式實現了護理工作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更有利于前瞻性的發現和解決問題,避免了護理工作的主觀性與盲目性,這在提高護理干預效果與改善護理服務質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8-9]。目前,循證護理模式已得到了醫學界的普遍認可,并在國內外諸多醫院護理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0]。在本研究中,筆者采用在心內科介入治療術患者中應用圍手術期的循證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測試與SAS、SDS自評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筆者認為,在心內科介入治療術患者中應用圍手術期的循證護理干預,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水平,更有助于患者實質性的了解自身疾病,有利于消除患者由于對疾病與介入手術治療的未知所產生的恐懼和焦慮心理,極大程度的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也就更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與治療護理相關依從性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與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改善患者知識水平與心理狀態的同時,循證護理還可以通過綜合評估分析與經驗性的提出護理相關問題,從而將潛在的問題或在問題發生的初期,將其科學、有效的解決,從而大幅的降低了并發癥與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另外,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方法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P<0.05),充分說明患者主觀上更加傾向于接受循證護理的干預模式,這可能是由于循證護理可以促使患者更好的融入護理工作中,發掘出自身的護理服務需求,并得到滿意的解決,更加彰顯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護理服務理念,更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諧的醫患關系。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心內科介入治療術患者中應用圍手術期的循證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改善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降低并發癥與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更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嘯飛,胡大一,丁榮晶,等.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現況及流行趨勢[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3):179-187.
[2]郭瑞,王增武.我國常見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現狀及人群干預效果[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4):357-360.
[3]霍勇,劉兆平.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進展和展望[J].中華醫學雜志,2012,92(16):1081-1083.
[4]高潤霖.2011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進展[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2,17(4):245-247.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2011年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2,4(2):76-78.
[6]廖寶芳.循證護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西部中醫藥,2013,26(6):107-108.
[7]胡大一,郭藝芳.堅持循證預防應對心血管病流行的挑戰近10年心血管疾病防治領域的進展與成就回顧[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2):103-104.
[8]李國琪,吳湘華,周津津,等.循證護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6):18-20.
[9]循證護理實踐推薦.生活方式干預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一級和二級預防的最佳證據是什么[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1):979.
[10]陳倩.循證護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并發癥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15-17.
(收稿日期: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