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緩 童玉紅
摘 要 合適成年人(Appropriate Adult)到場制度制度起源于英國,是解決法定代理不能到場參與訊(詢)問的替代性措施,對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作用,于2003年引介入我國并植根各地司法實踐。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270條正式確立了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但需經費保障、參與程序等方面進行細化完善。
關鍵詞 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 價值 實踐
作者簡介:何緩,貴州省貴定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掛職),研究方向:刑法、刑事訴訟法;童玉紅,貴州省貴定縣人民檢察院員額制檢察官,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048-02
一、合適成年到場制度的價值分析
1972年4月22日,英國倫敦一名26歲的男子麥克斯韋·肯費特在家中被人謀殺,其所住房屋遭到蓄意縱火。隨后,警方抓獲了三名男性少年嫌疑人,他們分別是18歲(智力發育遲緩,心理年齡僅有8歲)的Colin Lattimore、15歲的Ronnie Leighton、14歲的Ahmet Salih。警方在沒有任何其他成年人在場的情況下對三名少年進行訊問,三人承認了謀殺和縱火行為,并被判犯有謀殺罪。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均提出反對意見,聲稱三少年有不在現場的理由,但未被采納,上訴被拒絕。后來,謀殺肯費特的真兇出現,證實了三少年謀殺肯菲特案是一起冤案。 該案引發了各方對英國刑事司法制度尤其是警方權力與犯罪嫌疑人權利之間的平衡問題的反思,于是,英國內政部決定成立“菲利普皇家委員會(The Philips Royal Commission)”來調查此案和上述問題,并于1981年發表了著名的《菲利普皇家委員會報告》(簡稱《菲利普報告》)。該委員提出:“在費肯特案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沒有任何獨立成年人在場的情況下被訊問,也沒有被告知有權與律師及朋友聯系,這是導致虛假陳述的原因?!辈⑶覐娬{:“未成年人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訊問的重要性或他們自己所說的內容,并且可能比成年人更受他人建議的影響。他們可能需要成年人在場的支持,一些友好的成年人,以建議和幫助他們做出自己的決定。” 首次提出成年人到場參與訊問的制度,為后來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的確立奠定基礎。
合適成年人參與訊問過程,一改未成年人孤立無援地面對國家司法機關訊問的狀態,對于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訴訟順利進行起著重要作用。
(一)對被訊問未成年人進行安撫,減輕其面對訊問的壓力和不適,體現司法人文關懷
訊問程序一般是緊張對抗的過程,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獨自面對強大司法機關威嚴的質問,容易產生孤獨、焦慮、恐懼甚至是絕望等消極情緒,容易對其身心造成傷害。合適成年人的到來,改善其孤立無援的境況,客觀上為其“壯膽助威”,化解緊張情緒,通過“噓寒問暖”對其身心出現的問題進行疏導和幫助。
(二)協助未成年人與辦案人員溝通,促進訊問順利進行,提高訴訟效率
未成年人的認識能力和法律知識的較為欠缺,可能不能準確理解訊問人員的問題,或者回答問題時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不利于訊問的順利進行。合適成年人協助訊問雙方進行有效溝通,可以減少和消除誤解,促進訊問過程順利進行。
(三)監督見證訊問過程,防止非法取證,提高未成年人言辭證據的可靠性和證明力
封閉和秘密的訊問程序缺乏監督制約,為非法訊問的產生留有余地,降低訊問程序可信度。合適成年人讓訊問人員“有所顧忌”,防止刑訊逼供、指供誘供等非法訊問情況的發生。同時見證訊問過程的合法性,有助于應對犯罪嫌疑人以遭受非法訊問為由的翻供,保證供述的證據效力,提高司法公信力。
(四)開展挽救教育,促使未成年人積極轉化
較辦案人員開展的說教,未成年人會更易接受司法機關人員的幫教意見。合適成年人可以在訊問空隙“苦口婆心”的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幫助分析犯罪原因、展望未來發展,積極促進其悔罪,重塑信心,朝正面轉化。
二、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的實踐困難
2003年,華東政法學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與英國的Right Practice在上海先后召開了兩次以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為主題的研討會,系統地將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引入我國。各地試點實踐隨即展開,呈現出合適成年人集司法維權、司法分流、幫扶矯正、未成年人保護為一身“盤龍做法”,階段全程化、隊伍穩定化、程序規范化、范圍重點化的“上海經驗”,邊試行、邊探索、邊完善的“同安嘗試”。經過十年的實踐經驗積累和理論研究,2013年實施的修改后《刑事訴訟法》第270條規定:“對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訊問和審判的時候,應當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無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親屬,所在學校、單位、居住地基層組織或者未成年人保護組織的代表到場”。盡管沒有直接使用“合適成年人”的這一用語,但體現的是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的實質,標志著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在我國正式以立法形式確立。新法實施后,全國各地檢察機關積極貫徹落實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結合本地實際探索政府出資購買社會服務、招募志愿者、與有關單位共組隊伍等方式建立訊問到場的合適成年人隊伍。
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較好的彌補了法定代理人未到場的缺陷,保護了未成年人的權益。但目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制約其發揮應有的制度價值。
(一)角色定位失準
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是合適成年人的首要也是重要的作用,他們是涉罪未成年人的“保護人”。而實踐中,由于合適成年人是檢察機關邀請參與的,客觀上卻造成了合適成年人依附于辦案機關的后果,其在情理上會認為應站在訊問人員一方,自覺不自覺的充當起了訊問的“配合者”,甚至成為未成年人如實供述的“動員者”。
(二)權利義務不明
對合適成年人享有哪些權利、應承擔何種義務,法律、司法解釋沒有具體的規定,實踐探索各不相同。對于哪些行為可以實施、哪些行為不能實施,合適成年人心理沒底,履行職責時放不開手腳,訊問時在場并未實質性地發揮作用,更多發揮的是一種消極在場“旁觀者”、“旁聽者”作用。
(三)參與程序不清
沒有統一規范的工作流程,合適成年人到場的時限,工作及如何開展,到場后溝通程序,合適成年人違反程序應承擔法律責任等還不明確,造成操作上的隨意性和不規范。
(四)保障機制不完善
一是經費補助無保障,合適成年人到場會產生的誤工、交通、餐費等費用,需要一定的工作經費予以保障和支持,但目前缺乏專門經費保障,嚴重影響了合適成年人積極性。二是進入監所有時會遇障礙。有的監管場所對新法規定的制度了解和執行不夠到位,加之事先缺乏有效溝通的原因,合適成年人不能順利進入監管場所的情況時有發生。三是對未成年人管理、考核和培訓不到位。目前的主要任務還是解決有人到場的問題,大多合適成年人是出于公益而義務擔任合適成年人,對其開展較強約束性的管理、考核和培訓可能會影響積極性,對他們的約束更多是建議性的,缺乏有效約束力。
(五)法律后果模糊
沒有合適成年人到場的法律責任沒有明確規定,影響該制度司法適用的效果。既無法定代理人也無是合適成年人到場所獲取的供述屬瑕疵證據可以補強完善后使用,還是應作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沒有明確的定論和規定,導致存在打擦邊球不予執行的情況。
三、完善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的建議
(一)準確定位合適成年人角色
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是解決法定代理不能到場參與訊(詢)問的彌補性措施,是兒童利益最大原則和兒童權利本位觀念在刑事訴訟中的體現,蘊含著國家親權(Parens Patriae)的理念。到場的成年人是未成年人“保護人”,不應偏向辦案機關,不能作為辦案機關的“協助者”,應是訊問過程“監督者”、“見證人”。
(二)明晰合適成年人的權利義務
合適成年人應享有以下權利:對涉嫌罪名、個人情況、強制措施等基本情況的知情權。參與訊問權,在場見證訊問,與未成年人溝通、交流。程序違法異議權,有權對刑訊逼供等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情況提出意見或拒絕在筆錄上簽字。查閱筆錄內容,核對無誤后簽字確認的權力。同時,應當承擔相應的義務:幫助未成年人理解訊問程序的法律意義,向未成年人介紹所享有訴訟權利,幫助未成年人與訊問人員溝通。不得泄露案案情,不得非法干擾訊問人員的正常訊問,不得泄露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不得教唆未成年人隱瞞事實,不得串供等。
(三)細化明確制度程序
1.聯系確定合適成年人。檢察機關辦理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場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在訊問前及時與團委合適成年人工作機構聯系,協調安排人員前來參與訊問,確定具體人員后,將信息反饋至檢察機關,以便于取得聯系。
2.合適成年人接到通知后及時到達訊問地點與辦案人員會合。
3.訊問前準備工作。了解被訊(詢)問人的基本情況,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到場的作用。
4.參與訊問并做工作筆錄。監督見證訊問過程,發現訊問方式不當或訊問人員有過激的行為,有權及時提出糾正意見和制止,避免給涉案的未成年人造成傷害。如果發現涉案的未成年人不配合訊問時,合適成年人進行思想教育,協助雙方溝通。
5.訊問結束后,閱讀筆錄內容,對記載內容的正確性和完整性提出意見,并在訊問筆錄上簽字。
6.辦理離所手續,結束工作流程。
(四)完善保障機制
合適成年人在參與刑事訴訟時必然要付出一定的勞動和相應的費用,給予他們適當的補貼是合理的。筆者認為可以辦案經費中考慮解決合適成年人到場的經費補助問題,從中央政法專項資金協助辦案費中列支,或以勞務費的名目予以列支解決。關于入所保障問題,要加強與監管場所部門的溝通協調,將合適成年人人員信息通報監管場所備案。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對違反刑訴法規定,不依法執行合適成年人到場制度的監獄、看守所,要通過檢察建議、糾正違法通知書等形式予以監督糾正。要加強合適成年人隊伍的培訓教育、監督管理考核激勵,即使是志愿擔任合適成年人的,也同樣樣納入規范化的管理,確保合適成年人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而不會帶來負面影響。
(五)明確到場與否的法律后果
沒有法定代理人或合適成年人在場參與訊(詢)問,屬于重大的程序違法,所采集的筆錄除非經過補正或合理解釋能證明法定代理人或合適成年人訊問時在場,否則不能作為證據進行引用。而補證和完善的方式只能是通知法定代理人或合適成年人到場,重新再做一份同樣內容的筆錄,實質上是把此種證據直接做非法證據排除,重新取證。
注釋:
2003年經過兩次“中歐少年司法制度——合適成年人參與制度研討會”將該制度系統的引進我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Murder_of_Maxwell_Confait.2015年5月28日最后訪問.
姚建龍.權利的細微關懷——“合適成年人”參與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制度的移植與本土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