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佳
南柯一夢話瓊英——昆劇《南柯夢》的排演思考
■徐思佳
排演 《南柯夢》,在昆曲發展史上是一件大事。這是明代傳奇《南柯夢》400年來第一次在舞臺上完整呈現全劇。排演《南柯夢》也是我們江蘇省昆劇院第四代青年演員的一件大事,這是繼《1699·桃花扇》和《紅樓夢》折子戲之后,再一次由我們這一輩擔當主演的大戲。在《南柯夢》排演初期,瓊英郡主、上真仙姑和靈芝夫人這三個角色我都試排過,最后幾經波折,確定由我出演瓊英郡主。
《南柯夢》與“臨川四夢”的其他三夢不同,它的夢境主要發生在螻蟻所化的大槐安國,其中的生靈并非人類,而我所飾演的瓊英郡主正是其中的一只螻蟻——槐安國國王的侄女。她的年紀比瑤芳公主略大,頗通風情。瓊英郡主在全劇中的分量,完全可以與契玄禪師和紫衣官一起并稱為糾纏淳于棼一生情著情盡的三大關鍵人物。淳于棼的“情著”正因瓊英而起,由瓊英引到槐安國;初入夢時,淳于棼見到瓊英,與她互訴佛堂里“賞嘆再三,顧盼良久”而深藏“衷心”;二十年后,又因與瓊英舊情復燃而被逐回人間。說起來,淳于棼之于大槐安國,竟是因瓊英而來,又因瓊英而去。
瓊英郡主在《南柯夢》中的戲份集中在《情著》、《入夢》、《蝶戲》三折。其中,《蝶戲》一折為重中之重,演繹起來難度最大、困難最多,最具爭議,排演中付出的心血也最多。《蝶戲》這折戲來自《南柯夢》原本中的《生恣》一折,講的是瑤芳公主死后,淳于棼與瓊英公主舊情復燃,和瓊英郡主、上真仙姑、靈芝夫人一眾宮眷上演了一出“三女爭夫”的荒唐的風流韻事。單從文本上看,這折戲就包含了極其香艷的唱詞,加之情節本身頗為大膽奔放,搬演到舞臺上,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因過分香艷而顯得低俗,與昆曲本身含蓄、婉轉、雅致的氣質相悖。因此,如何將二者更完美地結合是我們在排演這折戲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
從情感上而言,全劇發展到《蝶戲》,淳于棼與瓊英郡主一眾宮眷上演了這一出“春意蕩漾”的香艷游戲,是順理成章的,并不突兀。《情著》時,瓊英郡主便曾感嘆淳于棼“此生好不多情也也”,并認定“駙馬無過此人”——瓊英郡主替瑤芳公主慧眼選中的駙馬,至少在她自己眼中是完美無缺的。從《情著》再到《入夢》,瓊英郡主與淳于棼之間本身就是有感情的,曾經四目相對怦然心動過。而對瓊英而言,那方從《情著》而起的絲帕更是作為她與她心目中的淳郎感情的寄托,串聯起二十年的相思之情。淳于棼當年珍視絲帕將其比作郡主,之后瓊英也是將絲帕視為淳郎那般愛護,因而劇情發展到《蝶戲》一折,二人之間的舊情復燃順理成章。
正因為這方絲帕在瓊英郡主與淳于棼之間的感情中,起到了信物一般的重要作用。在排演《蝶戲》時,我選擇用這方絲帕來做文章,把這方絲帕用到極致。《蝶戲》由瓊英郡主的一曲《金絡索》引入,這是一大段瓊英郡主的獨角戲,這一支《金絡索》唱盡了瓊英郡主對淳于棼20年來的相思。考慮到絲帕是瓊英郡主二十年來的感情寄托,在演繹這支曲子的時候,我的視線一直緊緊落在手中的絲帕上,仿佛是對著它訴說相思與衷腸。演唱這支曲子時,對聲線的掌控也很重要,聲音里要蘊含豐富飽滿的感情,要內蘊深藏又要收放自如,需要盡量用聲音和唱腔的旖旎和婉轉去演繹出瓊英郡主 “頗通風情”的個性特征和相思小女人內心的情緒起伏。
隨后,瓊英郡主依舊用這方絲帕勾起兩人的情誼,并設計了瓊英郡主與淳于棼兩人躲在絲帕后若隱若現,二人纏綿的經典場景。一方面,如果不用絲帕擋住,就會顯得過于直白露骨,也沒有新意,過于大尺度的演繹和露骨的表達不符合昆曲的格調,容易引起觀眾的反感。另一方面,用一方玲瓏的絲帕遮住,再與舞臺燈光配合,更能夠增加這折戲的韻味,既可以點到為止,又恰到好處地激活了觀眾的想象,反而起到了留白的效果,使其風流更加意蘊悠長,更耐人尋味,也更符合昆曲婉轉含蓄的氣質。事實證明,這樣的設計是成功的,演出后《蝶戲》得到了觀眾“風流而不下流、香艷風雅但不低俗”的評價。
除此之外,與常見生旦戲的表現形式不同,一男三女的設計和大段的身段表演都是昆曲舞臺上沒有過的。其中有太多的角色次第交流、心里層次提升、舞蹈身段變化以及舞臺調度轉換,這也是我們在排演《蝶戲》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在表演中,所有的身段都要適可而止,要靠演員通過唱、念、做、表把情緒抒發到位,避免過于直白露骨的動作,以使得這折戲達到欲說還休、引人遐想、風流雅致、意蘊深長的效果。
作為“臨川四夢”之一,《南柯夢》是近代以來最后一部被搬上舞臺的四夢作品。此前,《南柯夢》只有《瑤臺》一折常演于舞臺。因此這部四百年來從未全本搬演的大戲,能夠由我們這一班80后的昆曲新生代演員來呈現,并更多地參與其表演創作,是我們的福分。而《蝶戲》的排演凝結了主創們的很多心力,也包含著老師們的心血和付出。特別要感謝的是我的老師龔隱雷在這出戲的創作和排演過程中給了我很多建議和幫助,最終使得這出戲能夠得到如此精彩的呈現,獲得良好的舞臺效果。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和改進,并有機會將其改編成常演于舞臺的折子戲,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