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摘 要: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內涵寬泛,在藝術與科技為主導的前提下,涉及多種學科領域,由此也給新時期的專業建設提出了新課題。文章對數字媒體藝術的內涵與特征及專業知識體系結構進行重新梳理,結合數字媒體藝術行業發展現狀及浙江工業大學設計學學科建設基礎,提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框架結構。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課程建設;教學體系
隨著全球數字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在沉寂多年的虛擬現實(VR)技術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焦點的同時,數字媒體藝術這門年輕而又多元的專業,其時代魅力越來越得到彰顯。正如虛擬現實技術高度發展而內容嚴重匱乏的情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數字技術與藝術設計之間如何進行有效融合并相互促動,如何建構真正建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體系,已經成為相關高校及研究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數字媒體藝術的內涵與特征
數字媒體藝術作為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藝術形式,屬于藝術學科范疇,是科技與藝術學科交叉與融合的產物,本質上是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并具有多種視聽語言的藝術表現形式,相比于傳統藝術形式,展示與傳播渠道更為多樣,類型更加豐富,藝術特征更為獨特。許多利用數字信息技術為創作手段,融入精良創意的藝術作品,諸如數字動畫、游戲、特效、互動裝置、交互藝術以及虛擬現實作品都可劃歸為數字媒體藝術的創作門類。這些作品除具有傳統藝術作品所具有的審美、虛擬以及情感等特征外,互動性、多維感官體驗等由高科技所賦予的諸多特性,使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在技術與藝術相互交叉融合過程中顯示出其巨大藝術魅力。因此,數字媒體藝術從根本上來講,是融合了設計學、視覺藝術、計算機圖形圖像以及媒體技術的交叉學科。
2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知識體系結構
數字媒體藝術本身具有復雜的藝術形態,對其涵蓋的具體范圍目前并沒有具體界定,各高校培養體系也不盡相同,隨著數字科技的不斷發展,其專業范圍必將隨時代發展而不斷擴展。在視聽與交互兩大主框架下,可以細分的門類很多,如視聽數字藝術中可包含數字電影、動畫、圖像、數字聲音等,交互數字藝術中可包含動態網站、各種游戲、虛擬現實等。從學科交叉融合角度分析,數字媒體藝術是人文、數字科技與藝術設計三大領域交叉融合的結果。首次,設計學和藝術心理學、美學、藝術史、視聽語言、電影、戲劇、動畫以及攝影等藝術領域相關知識為數字媒體藝術奠定了良好的藝術鋪墊。數字視頻技術、計算機圖形學、網絡及多媒體技術、軟件與人工智能等技術因素為其夯實了技術基礎。同時,廣告學、新聞傳播學以及社會學等人文領域學科為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題材寶庫與傳播途徑。在這個宏觀背景下,國內外高校根據自身知識積累與人才儲備狀況,結合市場需求,確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
3 數字媒體藝術行業發展現狀
數字媒體藝術涉及動漫、影視、游戲以及虛擬現實等諸多領域,近些年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迅猛,以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為代表,以卡通動漫及游戲為主打的日本,其數字媒體藝術產值達到國內GDP的10%~15%,遠超過其汽車業的發展速度。可見,數字媒體相關產業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的支柱型產業。我國在這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尤以動漫、游戲、數字影音以及互動媒體等方面更為突出,這與國家的大力支持息息相關。國家發展綱要當中明確提出把“數字媒體的內容平臺”作為重點建設對象,科技部也在“863計劃”中將網絡游戲和動漫位列其中。國內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辦學,自2004年以來,目前已有130多所高校開辦此專業。專業歸屬在這十幾年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2004年和2009年教育部兩次頒布的專業目錄中,數字媒體藝術均劃歸為工科門類,但在2012年發生轉型,將該專業劃歸到設計學門下,而與之相關的動畫專業則被劃歸到戲劇影視學門類。從專業屬性上,這種體系劃分更為科學合理,有利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發展過程中與國際接軌,但對開辦該專業的高校來講是一種潛在的考驗。
4 浙江工業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建設背景
從宏觀經濟文化發展背景上,浙江在經濟強省的基礎上,正在著力打造文化大省,杭州的動漫產業在多年努力下已具備明顯的產業優勢,作為世界最大的互聯網企業之一的阿里巴巴,在杭州擁有眾多的IT及數字媒體企業,為浙江工業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專業建設內容建設提供了實踐支持。
從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現有專業分布看,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擁有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史論與美術基礎等專業模塊,其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分設媒體設計方向,在課程設置中突出數字媒體藝術的培養方向,該校設計學一級學科是浙江省重點學科,擁有碩士學位授權點,工業設計也是浙江省重點專業,學院擁有浙江省實驗教學示范基地,這在軟硬件條件上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增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能夠應加強學科凝聚力,向更高層次邁進。
5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根據浙江工業大學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課程體系教學設計要遵循“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求創新”的原則,即在強調學生應掌握本專業扎實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前提下,注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學生富有國際視野、實踐能力、責任意識、創新精神,具有較強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精神要求,同時結合“以浙江精神辦學,與區域發展互動”的辦學特色,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培養能在專業相關領域能從事互動產品開發、虛擬現實內容創意設計、影視動畫及游戲設計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經過對用戶市場需求的認真調研,同時對開設該專業的國內外重點院校,如江南大學、上海大學以及南京藝術學院等專業建設情況進行的實地參觀訪談,同時參考了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一流高校的培養方案設置,課題組根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特征,綜合考慮各大高校同類專業的設置特點,[1]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本著差異化建設、突出特色的原則,對我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建設進行了認真研究并架構了初步框架。確定我校數字媒體藝術的專業模塊劃分,即:游戲設計、虛擬現實與交互設計、影視動畫、插畫與繪本設計四大模塊。這樣,與學校的整體教學設計結合起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教學平臺共由四部分組成,即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大類基礎課程平臺、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平臺以及實踐教學平臺。
學校設置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和學院設置的大類基礎課程體系,形成兩個層次不同但相互聯系、逐層遞進的基礎課程平臺,保證了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和全面發展的共性要求,這部分教學主要放在大一階段。學生真正進入專業學習是從大二開始,這一學年屬于專業知識的普及性教育,這樣可以避免過早細分方向致使學生知識面過窄的弊端,但會向學生介紹導師們的研究方向,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聯系導師,業余時間的主攻方向有所側重。大三階段主要以專業課程學習與實踐訓練結合為主,注重培養專業技能,引導學生把專業知識融入實踐中。大四階段重點是加強社會實踐,提高畢業創作質量,同時指導學生發揮所長,自主就業,最大程度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我校原有專業當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分設數字媒體設計方向相關課程,如網頁設計、Flash動畫設計、媒體與音效、媒體腳本設計、界面交互設計等。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設有與游戲及交互相關課程,如網絡游戲設計基礎、人機交互與界面設計、手機游戲設計、游戲設計與開發、流媒體開發、網絡多媒體開發課程設計等,動畫專業(含動漫設計方向和影視動畫方向)的相關課程,如ps圖像處理、AI矢量繪畫、角色場景設計、虛擬現實、三維建模、渲染、動畫、游戲美術制作、繪本設計、合成剪輯與特技、雕塑與模型等。所有這些現有的課程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構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經過整合提煉,并充分考慮學校辦學定位與服務浙江經濟的宗旨,專業基礎課程的構架主要由以下課程組成。(如圖1所示)
專業課程的構架主要由以下課程組成。(如圖2所示)
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的設置緊緊圍繞游戲設計、虛擬現實與交互設計、影視動畫、插畫與繪本設計四大模塊展開設計,專業基礎課程中的設計色彩、中外美術史以及雕塑與模型等課程按照學校的統一安排,放在大類基礎課當中,是各個藝術類專業新生必修課程。實踐課程的設計則由校內教師與企業設計師共同完成,引進實踐項目或企業大項目中的子項目,以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為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學院先后邀請游戲公司項目總監、浙江報業集團項目負責人就游戲、虛擬現實等最新前沿多次開展講座,導師推薦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6 結語
浙江工業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構建,符合浙江數字媒體產業快速發展的人才需求。學院結合設計學學科發展特點和自身的辦學優勢,在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明確了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及與企業聯動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必將與浙江特色區域經濟形成互動,對浙江人才教育強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馬炅.國內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發展現狀及對我們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1(10).
[2]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概論[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3]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培養方案[D].江南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學院),2015.
[4]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培養方案[D].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2014.
[5]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本科培養方案[D].上海大學(數碼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