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會麟
內容摘要:在課堂教學中,重點詞語含義和重點句子的理解,對于文章整體的把握,情感的感悟,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引導,通過小組合作形式和學生的自悟等方式讓“重點詞句”走進閱讀教學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重點詞句 閱讀 引導 教學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過:“無論閱讀還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詞。”筆者認為,詞語教學的策略既包括理性的理解詞義的策略,簡言之:“理解策略”,又包括感性的感悟人文內涵的策略,簡言之“感悟策略”。具體來講,詞語教學的指向不僅是對詞語的理解,還應該透過詞語去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譴詞造句的精妙。在教學中,從詞語含義到句子的理解,到文章整體的把握,再到情感的感悟,最終到情感的升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有機的整體。教師要通過詞語聯系句子,輻射全文,引導學生體會任務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表情達意的獨特匠心。那如何能讓“重點詞句”走進閱讀教學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教師引導勢在必行
在教學中,我們都會讓學生先預習,引導學生怎樣進行閱讀。老師要教會學生識別哪些詞句是重點詞句,怎樣從重點詞句中篩選出重點詞句,從詞句中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比如在教《小抄寫員》一文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以下詞語來理解。如下教學設計:
抓重點詞句體會,尤其是心理活動的描寫
敘利奧雖然不說什么,心里很快活。他想:“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寫,還以為自己沒有老呢。好!就這樣做下去吧!”
從“更重要,對,這樣做對!”體會到敘利奧把幫助爸爸做事,減輕父親的疲勞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心中還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對的。說明他很體諒父親的辛苦。
《小抄寫員》這篇課文在小學教材里算是一篇較長的文章,又是外國文學。學生預習是很難分辨出哪些是重點的詞句。所以老師告訴學生應該引導學生找出重點的詞句來不斷地體會。學生找到語句后再讀,通過去掉句中的重點詞語和原句作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感受詞語的作用。在讀的過程中領會文章要表達的含義,揣摩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二、同伴合作必不可少
面對眾多學生,由老師手把手地教那是不可能的。現在新課改的課堂組織形式有很多是同伴合作的形式。我們把課文學習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個人先學習,做旁注。然后在小組內交流,相互探討。這種同伴合作方式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參與性,同時也避免了教師唱獨角戲的尷尬,更好地通過相互間的交流快速理解文本含義。
在教《草船借箭》時,要求學生通過揣摩重點詞句來體會諸葛亮的“神”在哪些方面?第一方面,從句子的聯系中體會諸葛亮的“神”。“算準了第三天有大霧”,“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直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把魯肅請到船上來”。第二方面,從“識人心”體會諸葛亮的“神”。第三方面,從文章的其他細節描寫中感悟諸葛亮的“神”。如“曉地利”、“繩索連船”、“一字擺開”等地方。其實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他們都有自己的發現,所以體現諸葛亮的“神”還可以有很多方面,但要學生一下子找全,那就是很難的事。所以同伴合作必不可少,也更能活躍課堂的氣氛。而且,這時在同伴合作中,教師要求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逐一匯報補充。在聽取同伴發言的過程中充實自己的思考結論。教師也可以在巡視中參與學生的討論中,并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小組活動結束時,還要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讓小組合作真正發揮作用。在此基礎上,集體匯報,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對于重點詞句的查找會比較全面,理解的深度更大些。
三、學生課堂自悟很必需
一日三省是先人給我們的寶貴經驗。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是如此,語文的學習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需要學生的感悟。只有自己在閱讀的實踐中不斷思考、反思才能逐漸準確的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理解體會文章的重要含義。學生要悟學習規律。不同類型的文章有不同的規律。比如寫人寫事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的詞句是重點;寫景的文章抓住描寫景物特點的詞句是重點。說明文的重點是介紹事物特點作用的詞句。抓住了這規律,那重點詞句就好找多了。
在學生初步掌握閱讀方法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創造學習遷移的機會,知道將以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使其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閱讀方法的真諦。
因此,讓“重點詞句”走進學生閱讀是勢在必行,確實能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北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