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茁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過程中存在貧困學生數量多、資金投入不夠,資助對象評判難度大、資助工作事實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社會資助資源不足等諸多的問題。文章結合我國地方高校的特定狀況和貧困生資助體系中的具體問題以及一些高校的實際操作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地方高校;學生資助;瓶頸問題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高等院校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更好地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目前已經基本建立起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高等院校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緩為輔助的較為完整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問題,也關系到高等院校的未來發展,更關系到學校乃至全社會的穩定。
一、高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貧困學生的發生、發展數量呈現下降趨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對貧困生的幫扶工作趨于停滯。相反,這樣的發展趨勢更要求教育管理者要根據校園環境,制定出適合學生發展的經濟幫扶政策,在解決學生生活資金等問題的同時,更好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因此,大學生資助管理工作要始終保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幫扶原則,緩解貧困學生內心的心理壓力,促進這些家境特殊的大學生能夠全面、健康的發展下去。除了要幫助解決貧困學生的經濟負擔,還要為他們緩解學習、情感上的問題,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和諧、溫馨的高校校園環境。高校資助工作對高校貧困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讓貧困學生在大學校園中感受學習的快樂,相關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推進資助工作的科學性,建立扎實合理的捐資助學體系,多方培養、謀求創新,從而將高校貧困生的捐助幫扶工作做到最佳。
二、高校學生資助管理的瓶頸問題
高校助困資金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即國家撥款、學生繳納的學費中劃定一定的比例、個人社會捐助。由于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建校時間不是很長,名氣不大,沒有什么社會效應等現實情況。和辦學歷史悠久,有較大名氣的學校相比,個人社會捐助很少,有許多學校直接就沒有這種個人捐助。地方高校的許多專業學費都不是很高,生源都在西部地區,許多學生繳納學費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欠交、緩交的比例不少,加上許多學校在擴招以后許多硬件設施的建設已經投入了大筆資金,無法拿出大筆的資金投放到助困當中。因此,助困資金主要就靠國家撥款了。而按照教育部、國家計委、財政部2014年發出的“關于調整國務院部門(單位)所屬學校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的實施意見”,有97所普通高等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高校。眾多的地方高校都隸屬于省區自己管理。經濟不發達、教育經費欠缺,這是明擺著的情況。在貧困生比例高、數量多,資金有限的現實面前,許多學校不得不采取“加大資助面,減少資助力度”的辦法來實施資助。這樣一來對貧困生的幫助就只限于緩解暫時的困難,沒有起到真正意義上的助困作用,整個貧困生的隊伍仍然處于貧困中,因此資助效果不是很好。
三、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對策粉刺
(一)確保資助工作公平公正
鑒于資助工作的特殊性,在被資助工作的認定上,我國要對高校貧困學生的資助程序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的規章制度。例如,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資料收集庫、實現平臺化貧困生認定資格審核。對受資助學生的認定除了憑借戶籍地所開出的貧困證明,還有家庭收入相關資料證明,并將最終的貧困認定納入日常生活情況、績效考核、學業證明等信息中。除此以外,還要對學生所申報的家庭收入情況進行細致的調查。特別是要走入貧困大學生的內心,讓高校資助工作更加人性化和科學化,確保學生資助工作高效、順利的進行。
(二)適當增進學生資助名額
面對名額不足的問題,學校管理者要采取拓寬捐資助學項目的策略,聯合愛心企業、慈善機構等資助機構,設立專業的多向資助系統。相關工作者要結合地區特點,不斷開拓社會“捐資助學”新模式,逐步改變高校學生資助依賴國家財政撥款的單一形式。積極發動當地慈善機構,推行“長期性”和“常態化”的捐資助學工作。例如,聯系愛心機構為成績優秀、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提供長期性的幫扶,提供大學時期每學年的生活費、學費等,鼓勵貧困學生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從而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捐助體系。同時,在學生名額、資金的分配上,要采取民主投票、張榜公示等方法,將最終的結果公開化,使高校捐助中的資金分配能夠得到有效的監管。
(三)強化貧困學生心理幫扶
高校的主要作用是“教書育人”,學校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專業的技術知識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在高校資助工作中,對學生心理教育上的幫扶同樣是學生資助中較為重要的一環。除了要滿足學生的經濟需求,還要通過心理疏導、精神鼓勵學生自立、自愛、自強。使高校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健康輔導員要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同時,聘用一些貧困學生作為圖書管理員、倉庫保管等校務工作的負責者,借此鼓勵他們勤工儉學,找準自己人生的定位。不斷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資金援助的問題,消除高校貧困生在生活、學習上的困擾,使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的人生。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工作的改革推進,資助工作也會面臨新形勢的新挑戰。普通高中學生資助工作也必須進行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反思和創新,逐步提升資助工作層次、拓展資助工作內容,才能更好地適應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發展需要,才能更好地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從而讓更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讓他們更加自信、更加健康、更加積極向上,在享受教育公平的同時茁壯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肖亮.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5.
[2]劉紅旗.高校學生資助事務精益化管理探析[J].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