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
【摘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為我國社會輸出了大量的專業應用型人才,極大地滿足了社會人才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需求呈現出新的特點與方向,高校教育教學必須適應社會發展,創新自身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當下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只有在優化教學的基礎上,才能提升專業教學人才培養的有效性。文章就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的實踐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探究,以期為其教學改革的優化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 教學改革 現狀 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22-02
序言
人力資源管理學科培養的目標就是為企業提供高素質高水平的管理型人才,提高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而目前我國高校教育尚不能真正的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對課程進行改革,提高人才培養效果。
1.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的有效性分析
我國目前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學生質量尚不足以滿足企業的要求,這就反映了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脫節,這也是目前學生就業率不容樂觀的主要原因所在,所以,對該課程進行改革,使畢業生的能力更加符合社會與企業的需求,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增強企業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學校的良好發展,將科技成果轉化,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1.1于專業教學的有效性
從專業教學角度而言,加強實踐性的教學內容,能夠讓教學手段更加豐富,也能夠為學科的發展提供基礎數據,對于學科的評估,以及后期專業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加強實踐教學,能夠通過學生在社會中的實踐對該專業的各種理論進行檢驗,對于該專業理論的發展,知識體系的補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通過學生的實踐,也能夠讓書本上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體現了知識的真正價值所在。
1.2 于學生能力發展的有效性
期末考試的一張試卷,并不能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充分測試,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也很難真實的反映,實踐教學,是對學生真實水平最好的測試,能夠讓學生發覺自身知識的不足,從而更好地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實踐教學也能夠讓學生提前接觸社會,增強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2.1 教學先進性不明顯
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學校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當是先進的、符合社會發展現狀,滿足社會需求的知識;高校不同于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只注重于實際的應用,而忽視對管理理論等的學習,不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高校教學中要體現教學的先進性,這就要求高校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科動態,將最為先進的管理理念,企業和社會最新的管理需求,以及實際管理中出現的最新的問題等向學生予以介紹,而不能只是局限于課本教材,給學生介紹一些陳舊的基礎理論。而目前這方面工作顯然還不夠到位,教學的先進性并沒有明顯的體現出來。
2.2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系性不強
目前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脫節的,理論教學完畢之后通過試卷考試就完成了對學生的考核,而并沒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統一起來,設置統一的考核標準等,學校的只重理論不顧實踐,也導致學生對實踐教學的不夠重視。
2.3 專業教學理念存在偏差
目前由于學校對老師的考核標準不合理,使得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對學生傾注所有的心血,而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自身項目的研究與論文的書寫中,為自身的評職稱和晉升等創造條件。所以現階段的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像應付差事,將教學當作一項任務,而不注重學科的培養目標與實際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也不甚關心,對提高教學效果等更是不甚關心。
2.4 缺乏良好的專業化實踐環境
人力資源管理是與人打交道的學科,實踐的關鍵在于對企業員工進行實際的管理,這就使得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有著自身的特色與困難。其他理工科或許占用一間房屋,購置些許設備,就構建了學生實踐所需的環境,而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則需要到真實的企業內,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管理之中。而企業不同于實驗室,可以任由學生發揮想象力,即使實驗出現失誤,也不會造成嚴重的影響,人力資源管理一旦在企業內犯了錯誤,例如管理出現失誤,就會造成企業內部管理的混亂,使企業遭受真實的真金白銀的損失,商場如戰場,自然使得學生的實踐很難在企業進行。
3.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3.1 轉變教育教學思想觀念,立足于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
課程教學過程中,在注重基礎理論教育的同時,也要緊跟時代腳步,把握時代脈搏,對于社會和企業最新的需求進行分析,對于最新的管理理論進行研究,并且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之余,更多的關注社會與企業的變化,通過學生不斷地總結與提問,提高師生互動頻率,改善教學效果。學生的自發學習與課堂提問,也有助于老師適時的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從而使得教學更有針對性,也更與實際生產生活相掛鉤。
3.2 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專業教學課程建設
(1)統籌課程安排。人力資源管理所需的知識很多很雜,這就需要學校合理的設置課程,做好不同層次學習的準備工作,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夠循序漸進,通過多學科的綜合而水到渠成。無需刻意去追求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的整體性,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人力資源管理同樣如此,只要能夠提高管理水平,實現有效的管理,就應當對其吸收借鑒。
(2)優化教師資源。首先通過系統培訓,全面提高任課教師綜合素質。一方面,注重教師在教學理念、態度、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培訓,選送教師至有特色的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培訓機構進修深造,或參加由實戰專家授課的專題研討與技能培訓;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通過產學研合作、實踐基地等平臺,支持教師到地方企事業單位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合作攻關。
(3)改革專業教學考核方式。目前對學生的考核主要通過期末的考試,而期末考試占的比重太大,又容易造成學生平時不努力學習,到期末考試出現作弊行為,“高分低能”現象從某一個側面反映了傳統考核方式的弊端。期末考試的方式貌似公平,實際上反映了老師責任心的缺失,對考核方式進行改變,就需要老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的培養上,對學生課堂的表現,學習的積極性,提問的頻率,學習過程中的思考等綜合評價,對學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對學生試卷成績反映出的深層次的學習狀態進行評價,從而得出最終的綜合得分。
3.3 加強理論教學與教學實踐的聯系,落實專業實踐教學
(1)設置“能力先行”的實踐教學內容。目前學校的教學計劃是學校根據自己的研究而制定的,對社會和企業的實際需求考慮較少,所以,課程改革首先要對教學計劃進行改變,更多的關注社會和企業的需求,讓他們參與到學校的教學技術制定之中;教學內容也要更多以實際應用為主,注重于解決企業的實際管理問題,學校還可以參考相應的證書考核內容來進行相應的課程設置,使學校的培養更加符合國家和行業的要求。
(2)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不同,需要資金的支持,也只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才能讓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實驗室與實踐教學真正的開展起來。可以在實驗環境中模擬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在模擬活動中,可采用情景模擬、方案設計、角色扮演等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決策水平,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的領悟人力資源管理的精髓。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模擬要發揮實際作用,不能是本專業學生的自娛自樂,而要擴大其影響范圍,可以將實驗室對學校畢業生進行開放,幫助其他專業畢業生模擬畢業面試,從而以企業招聘者的身份對畢業生提出建議,幫助其糾正應聘中出現的問題,真正的發揮實驗室的作用。
結語
綜上,如何將人力資源管理課堂教學與實踐實訓相結合,既是課程教學的特色體現又是難點所在。現階段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存在著教學先進性不明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系性不強、專業教學理念存在偏差等問題,加大對其的分析探究有著顯著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國宏.建構主義視角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改革[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8(1):77-79.
[2]王博.關于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消費電子,2015(22):186.
[3]楊振國.以實踐能力為本位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15(9):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