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哲,張靜,解廷墨,許繼艷,高燕,宋啟慧
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護理專業護理學基礎課程開發調查分析
胡哲,張靜,解廷墨,許繼艷*,高燕,宋啟慧
(包頭醫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包頭014030)
目的了解護理學基礎課程基礎護理技術教學與臨床應用間的差異,為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護理專業護理學基礎課程開發提供依據。方法隨機選取與我院合作的實習醫院,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護理學基礎課程基礎護理技術臨床應用相關情況調查。結果開展臨床基礎護理工作調研,能夠及時了解臨床現狀,有助于優化教學,縮小教學與臨床間的距離。結論通過臨床調研,及時更新教材內容,體現臨床要求,實現教學與臨床的有效銜接。
工作過程;護理專業;護理學基礎;課程開發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是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與學生能力和個性發展聯系起來,讓學生熟悉工作崗位對象、內容、手段、環境及工作過程等,從而提升學生崗位職業能力[1]。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講授的各項護理操作技術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技能,是完成日常護理工作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術,也是評判一名護士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隨著醫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護理技術也在快速進步,而先進的護理技術、理念總是最先應用于臨床,這使得護理學基礎教學與臨床應用脫節,教學滯后于臨床。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為此,我們通過與專家討論,借鑒其他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經驗[2~5],選取護理學基礎涉及的基礎護理技術,對其在臨床的應用情況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1 調查對象
隨機選取與我院合作的實習醫院22家,其中三甲醫院8家、三乙醫院10家、二甲醫院4家。每家醫院隨機選取病區,涉及內、外、婦、兒科等多個病區的我院畢業的護理工作人員。其平均年齡33.5歲;有75%為專科學歷,有25%為本科學歷;平均工作時間12.8年;月均護理患者數<60人的占43%,60~99人的占17%,100~150人的占21%。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96%。
1.2 方法
自行設計問卷,包括4部分:(1)一般資料;(2)專業認識;(3)對臨床應用的基礎護理技術按照使用頻率進行排序;(4)在校期間未學習的基礎護理技術。問卷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深入病區發放,在規定時間內收回,并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果。
2.1 對基礎護理技術及其應用的認識
本調查顯示,83%的被調查者認為基礎護理工作對患者康復作用影響很大;79%的被調查者認為應用基礎護理知識能夠有效解決患者的護理問題,21%的被調查者認為應用基礎護理知識有時能解決患者的護理問題;92%的被調查者知曉基礎護理工作內容。
2.2 學習基礎護理技術的方式
37%的被調查者喜歡通過課堂講授方式學習基礎護理技術,29%的被調查者喜歡通過實際工作情景學習,14%的被調查者喜歡通過現場演練來學習,9%的被調查者喜歡通過分析案例來學習,11%的被調查者喜歡通過觀摩錄像來學習。
2.3 提高基礎護理工作技能的影響因素
在基礎護理工作影響因素方面,有28%的被調查者認為自身專業知識缺乏,17%的被調查者認為團隊護理觀念陳舊,10%的被調查者認為缺乏幫助,3%的被調查者認為基礎護理技術不夠,42%的被調查者認為護患關系影響了基礎護理工作的開展。
2.4 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應重視的方面
教學重點內容方面,34%的被調查者認為應注重技能提高,30%的被調查者認為更應注重專業知識,18%的被調查者認為以適應崗位需要為主,18%的被調查者認為開拓視野更有利于專業成長。在培養專業品質方面,35%的被調查者認為堅韌的品格最重要,26%的被調查者認為溝通合作精神更重要,勇氣與同情心也被26%的被調查者看重。此外,鎖骨下靜脈插管輸液法、繃帶包扎、留置針的使用、輸液泵的使用、PICC置管、頸外靜脈注射法、隔離技術、文件書寫等,被調查者認為在校期間沒有得到訓練。
2.5 基礎護理技術臨床應用情況
61%的被調查者把無菌技術排到基礎護理技術臨床應用的第一位,30%的被調查者把導尿、皮試排到首位,排列次序靠前的還有置胃管27%、隔離技術18%(見圖1)。
圖1 基礎護理技術臨床應用排序
3.1 基礎護理技術是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石
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基礎護理技術能有效解決患者的護理問題,這表明基礎護理技術的重要性與基礎性,同時也說明教學中講授的基礎護理技術基本能滿足臨床工作需要,能幫助被調查者有效完成護理工作。絕大多數參與調查的護理工作人員基本了解基礎護理工作內容,這表明在校期間護理學基礎教學內容比較適當。
3.2 講練結合是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
課堂講授仍然是學習基礎護理技術的首選途徑,結合工作情景、現場演練、案例分析,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是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基礎護理操作水平的有效手段,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即“做中學、做中教”。
3.3 開展護患溝通技能教學,有效提高基礎護理工作成效
護患關系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成為影響基礎護理工作順利開展的主要因素,在今后教學中應予以重視,適當調整教育內容,加強護患溝通相關教學。此外,護理工作者專業知識缺乏也阻礙了其基礎護理工作的開展。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援、團隊整體護理觀念差,都會影響被調查者基礎護理技術的提升。
3.4 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專業知識、技能與專業品質并重
專業技能、專業知識依然是護理學基礎教學的重要內容,此外,根據崗位需要、開拓專業視野也應成為今后護理學基礎教學的方向,將相關內容滲透于教學,可促進學生專業成長。在專業品質方面,堅韌的品質是最需要的,培養學生溝通合作、富有同情心、勇于面對困難的精神也非常重要。總之,在教學中應以專業知識為主線,貫穿專業技能訓練,加強專業品質培養。
3.5 大部分基礎護理技術臨床應用廣泛
調查結果顯示,基礎護理技術大部分仍在臨床應用,并且使用頻率較高,如無菌技術、導尿、置管、皮試等;鋪床在大部分醫院使用頻率較低,可能已由護工操作。這說明當前使用的護理學基礎教材中,大多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仍然是臨床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保留。在此基礎上應增加一些臨床應用較多的先進基礎護理技術,如留置針、輸液泵的使用、PICC置管等,提高學生操作能力。
總之,教材是教學的核心材料,是授課的依據,要實現教學與臨床的有效銜接,必須保持教材的先進性,緊隨臨床護理技術發展。開展臨床調研,能夠及時了解臨床護理發展狀況,通過完善教材,優化教學,縮小教學與臨床的距離,實現學校教育與臨床護理工作的有效銜接。
[1]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6.
[2]高秀蘭,戰文翔,李春巧,等.基于工作過程的方劑臨床運用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4):95-97.
[3]萬曉燕.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內科護理課程開發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3):126-128.
[4]高秀蘭,戰文翔,宋永剛,等.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中醫藥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5):14-15.
[5]閆瑞芹.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內科護理學習情境設計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3):95-97.
(*通訊作者:許繼艷)
G423.04
A
1671-1246(2016)19-0087-02
注: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NJSY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