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姍姍
內容摘要:《可可小愛系列公益廣告劇》是一部面向0-6歲兒童,以活潑可愛的動漫寶貝可可和小愛來演繹“公民道德,生態環保,人文關懷,文明禮儀,少兒品德培養,安全教育”等愛心公益主題故事。其為了更具宣傳效果和表現力當然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修辭,本文著力搜尋其中所運用的修辭現象。
關鍵詞:公益廣告 修辭現象 運用
廣告是一門藝術,而公益廣告是以為公眾謀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為目的而設計的廣告,廣告語是廣告訴求的重要表達方式,修辭是其中語言表達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恰當合理的運用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更有表現力。在《可可小愛系列公益廣告劇》中,就有成功運用修辭的廣告語。
由于這部公益廣告劇是面向0-6歲的兒童,所以廣告語多采用口語句式。
口語句式結構比較簡單、松散,多用短句,要求簡練,關聯詞語用得少些或不用,總體顯現出簡潔、活潑、自然的風格色彩。以兒童為對象的《可可小愛系列公益廣告劇》中,都是采用口語句式,例如:《洗手手篇》中,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吃飯前都要記得洗手手,還將花兒樂隊的一首歌曲《嘻唰唰》改編為“洗手手,洗手手,洗手手……”大人在和小孩子說話時,運用的語言都是比較口語化、兒童化的,大多喜歡說疊音詞,“坐車車、吃糖糖、拍拍手、搖搖頭”等等,廣告劇中“洗手手”的說法也是非常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的。
再看看這部公益廣告劇中的廣告語:“多吃素好,低碳環保。”“綠化地球環境,多多植樹造林。”“結伴游泳很危險,大人陪伴才安全。”“橫穿馬路有危險,走人行道保安全。”這些廣告語字數少,結構簡單,通俗易懂,但卻并沒有確切的體現某種修辭,大家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可可小愛系列公益廣告劇》的廣告語結構不同,有時候字數也不相等,對稱也不勻稱,所以并不是對偶的修辭手法,只是大量運用口語句式。
在總體把握了這部廣告劇采用口語句式的一個特點后,我們來仔細找找其中所體現的修辭現象。
一.擬人
在這部公益廣告劇中,擬人手法貫穿全篇,不論是有生命的動物,還是沒有生命的瓶子,垃圾桶,汽車等,都以第一人稱來敘述。比如,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突然叫道:“怎么無人駕駛呀?”有人想要隨手亂扔瓶子時,瓶子會死死地抓住人類說:“不要不要,我該去的地方不是那里……”還有各種小動物都會說話,以自身行動來教會小朋友該如何做人做事。
《安全號碼篇》中,警車說:“我叫110,專門抓壞人的,遇到壞人或求助,就打110喔。”消防車說道:“我叫119,專門救火的,發生火災,就打119。”警車、消防車都以自述的口吻向小朋友們介紹自己,教會小朋友在什么情況下撥打哪一個安全號碼。
二.排比
教育孩子不亂扔垃圾時說道:“我丟過眼鏡,丟過鑰匙,丟過雨傘,但就是從來沒亂丟過垃圾。”《勞動光榮篇》中烏龜爺爺說:“汗水換來美味的糧食,汗水換來漂亮的樓房,汗水換來干凈的街道。”這里連續用到三個“汗水換來什么”的句式,突出了因勞動而流的汗水是寶貴的財富。宣傳不能隨意攜帶煙花爆竹時:“煙花爆竹不準坐飛機,不準坐火車,不準坐輪船。”三個“不準”意思明確,語氣堅決。
三.反復
當人類喝完了飲料,想要從高空扔下,或者從車窗往外扔的時候,飲料瓶就會緊緊抓住人類的手呼喊道:“不要,不要,我不要。這樣做,不好,不好,不好呀。”連續反復的“不要”和“不好”向小朋友強調亂扔垃圾的危害性。
小松鼠說:“我呀,從小就喜歡啃、啃、啃,我愛啃爸媽的松果,啃爸媽的玉米,啃爸媽的核桃,啃著啃著,我長大了,現在該我工作養家了。”可可便問:“你為什么不在家繼續啃呢?”小松鼠回答:“咱們年輕人,要自立自強,努力工作嘛,可不能做啃、啃、啃、啃老族呀。”這則廣告中,反復與排比手法同時運用,以可愛的小松鼠形象自述,突顯出不做啃老族的主題思想。
四.夸張
“不亂排污篇”中,斑馬說:“我呀,以前是白馬王子來的。”可可就問:“這些斑怎么來的呢?”斑馬回答說:“都怪我把工廠污水悄悄排河里了,污染了水,警長罰我在籠里曬了三年太陽,曬成斑馬的。出籠后,我回到公司,對污水進行了環保處理。”小朋友們都知道斑馬是大自然中的一種動物,這個小故事運用夸張的手法,說斑馬是因為白馬曬了三年太陽而長出的斑,深刻、生動地揭示亂排污水的危害,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能給小朋友們留下深刻印象。
以上舉例的幾種修辭現象都是在《可可小愛系列公益廣告》中最普遍使用的,它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增添了廣告語言的魅力,增強了廣告的說服力。尤其對于這部公益廣告劇來說,重要的作用是強調“公民道德,生態環保,人文關懷,少兒品德培育,安全教育”等愛心公益主題,對象是可愛的小孩子,擬人、排比、夸張、反復等修辭手法的準確運用,使這部廣告趣味十足,貼近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孩子們牢記簡短的廣告語,并從中學習。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